国防教育授课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防教育授课提纲(2014年9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防?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材料: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这一主权领土割让给英国,还要赔偿他们用来攻打中国的军费2100万银元。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飘扬了一个世纪的“米”字旗,被五星红旗所取代,香港这块紫荆花盛开的地方,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履行香港防务职责。1999年12月20日,离开我们四百多年的澳门,也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百年沧桑,被人家夺走了的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又收了回来,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国家的富强,但只有富强,英国人能痛痛快快地把香港交还给我们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我国国防的强大!大家可能会问,国富民强了,国防不就自然而然强大了吗?我们再来翻翻宋史。两宋之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较汉唐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基础较前朝提升了一个量级,国家财政和民间财富的聚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来看一个数字:宋代煤炭广泛使用,使钢铁产量猛增,单是铁一项,据美国宋代经济史专家罗伯特·哈特威尔估算,神宗时期年产量达到约15万吨,相当于整2个欧洲18世纪初时的年产量总和。而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北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票性质的准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真正的纸币——会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金融创新,也是经济发达的直接证据。然而,由于宋朝创立者赵匡胤是兵变起家,为维护统治基础,对武将极其不信任,将“崇文抑武”作为家训传承,军事无能,军威不振,处处防范将帅,处处分兵防守,使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当面临辽、西夏、金的外患时,又采取消极防御,输送岁币的办法,换取暂时的和平。及到靖康之耻,徽钦二宗北俘而去,南宋建立,高宗偏安杭州,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金议和,杀掉正准备直捣黄龙的岳飞。在强大的外敌连续打击下,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权和文明,宋朝终于被元蒙所灭,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声叹息。由此可见,富国不强兵,终究一场空。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证,它维系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说,“国防,乃国家生死存亡之道”,有了国家就必须有国防。为什么说国防具有威慑和实战的双重功能?从国防发展的历史看,国防斗争的形式,不仅双方在战场上进行武力的较量,而且通过多种非武力的形式进行斗争。特别是以武力为后盾,通过非武力的手段,造成威慑,迫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威慑形式,在国防斗争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所谓国防的威慑功能,就是指国家凭借可以构成报复的强大国防力量,从心理上遏制敌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或迫使敌人慑服于自己的威力。这实际上是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发展和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有人根据两次3世界大战的间隔时间推算,断言20几年后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可是至今50多年了还没有发生,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威慑力量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战后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大量研制核武器。现在世界各国拥有的核弹头5万多枚,总当量约为130亿吨至160亿吨,如果按全世界人口平均分摊,全球居民平均每人头上压着两三吨梯恩梯的核威力。这些核武器,美俄手里就占有90%以上,其核力量足以将全世界反复摧毁几次。由于核武器拥有极大破坏力,又有极大的威慑力,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使用,怕互相报复,互相摧毁,因此谁也不敢随便发动世界大战。我国也是拥有核武器国家之一,虽然与超级大国的核力量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绝非微不足道的,如果被迫奋起反击,也会给某些大国造成不堪承受的损失。这也反是映了我国国防上已具有核威慑的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防建设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陆续升天,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我们还要在太空建起空间站,俯瞰整个世界,掌握每个国家的最新动态,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已列装入海,第一艘自主设计制造的航母也在建造之中,这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国家才拥有的海上“巨无霸”。第二个问题,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国防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祖国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世界上一切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国防教4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国防观念。这里所指的国防观念,是指以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是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国防观念还可以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具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行为。当前,虽然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全民性的反侵略战争不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是,全民的国防教育不仅不能放松和削弱,而且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纵览世界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一个民族,凡是具有群体的国防观念和进击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中华民族,有习文善武的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史上具有奠基性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法四大家尽管在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上不尽一致,但在武备方面的思想却十分接近。儒家的“足食足兵”,墨家的“非战寝攻”,道家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法家的“富国强兵”,都体现了对武功和国防的重视。千百年来,这些思想在我们民族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对民族延续和自立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不能不看到,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两千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以后,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对尚武持贬斥态度,给民族的优良传统带来的严重腐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梁启超认为,缺乏自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导致国家虚弱腐败的重要社会心理根源。他曾为我国民间存在的“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的传统“感到羞愧和愤慨”。革命先驱孙中山,一向把尚武与民族存亡的大计联系在一起。1919年,他挥笔为精武体育会题写“尚武精神”四5个大字,并撰写《精武本纪序》,指出:“我同胞处于竞争剧烈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是同样的道理。国防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把它灌输到全民之中,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中华的重任,也负有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义务。由于长期和平环境影响,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建设从过去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目前,很多人的国防观念淡薄了:有的认为,现在是天下太平,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加强不加强国防建设,关系不大;有的人认为,军事是部队的事,与自己挂不上钩,对不上号;还有少数人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害怕打仗,不愿参军和不愿参加民兵组织等等,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第三个问题: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对于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战争风险加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际间的各种冲突不断,局部地区爆发战争或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安全形势已显渐入动荡的迹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看上,中国周边安全正受到最为突出的十个威胁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患于未然。(一)军事演习泛滥成灾近几年来,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可谓“层出不穷”。虽然军事演习不是战争或军事冲突,然而有的军事演习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6的震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演习中出现了易引发冲突的因素。2000年11月,美国与日本进行一次秘而不宣的联合军事演习,就在军演正酣时,俄罗斯空军多架战斗机数次掠过在日本海参加演习的美国“小鹰”号航母,成功突破了航母和其它舰只的防空预警雷达。俄罗斯的这种冒险差点酿成两个大国之间的“擦枪走火”。去年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舰队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演习前,俄罗斯远东空军派出2架图-95战略轰炸机,围绕日本列岛周边飞了一圈。接着,俄海军又在相当靠近日本的海域展开演习。这都使日本和美国感到十分难受,日本专门派出飞机和舰艇,监视俄海军一举一动。二是演习隐藏着干涉中国的意图。多年来,美国假借各种名目在中国周边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其中,美国与菲律宾的军事演习更值得关注——在东南亚国家中,美国与菲律宾每年举行的军事演习次数是最多的,针对中国设定的演习可谓不计其数,且近年来其目的性更强。2012年6月底,美菲两军在菲国西南部地区举行了“海上联合战备训练演习”,重点在靠近南海的苏禄海地区展开,演练海上防御、港口安全等科目。在南海地区军事形势动荡的背景下,美菲联合搞这种科目的军演,其意图是不言而喻的。三是规模渐大、强度愈高。近年来,在中国周边出现的军事演习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渐大。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2012年9月举行的军事演习出动了50多艘水面舰艇、50多架作战飞机和直升机,以及近万名官兵,使之成为近几年来俄太平洋舰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军演。我国周边军演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战强度更高。冷战后的军事演习出现的新变化是关于非传统安全的军事演习增多,表明各国更加重视来自非传统军事安全领域的威胁,积极研究和探讨应7对措施。但这并不能说明周边国家不重视传统安全隐患,近些年军事演习针对传统安全所占比例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实战接触”与实战演习连续不断,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俨然互不相让之势。(二)引发南海冲突的因素日益复杂如果把我们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南海就是“咽喉”。在南海地区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矛盾是其中“主线”,便成为可能诱发南海地区军事冲突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南海地区的四大群岛中,东沙群岛由台湾控制,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绝大部分由我方控制(但中沙群岛的最大岛礁——黄岩岛由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中有控制价值的岛礁已经被各方瓜分完毕,再出现公开占据岛礁的可能性不大,而重新争夺已控制的岛礁控制权,这种可能性也不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可能诱发南海出现军事冲突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安全”为由,驻军或巡航南海。从全球海上航线的战略地位来看,通过南海的航线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多个国家运输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航线通过南海,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航道,其中,日本和韩国进口石油的90%以上都依赖南海航线输入;另一方面,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兵力机动也要经过南海地区,这里是美军太平洋战区与其中央战区、非洲战区甚至欧洲战区之间进行兵力机动的主要通道,对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具有战略意义。所以,南海地区航线的安全对诸多国家至关重要,成为多个国家的利益交汇点。一旦南海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区外的大国或区内的国家极可能向争议的岛屿派出军队或扩大巡航范围。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中国与其它控制南沙岛屿的8国家之间出现军事冲突并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二是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南海地区周边国家的国内政治形势并不是十分稳定的,某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堪称激烈。这种政治斗争极可能引发南海军事冲突,以转移其国内斗争的视线。这方面事例在大国也不鲜见。1998年上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因桃色丑闻,进而陷入国内政治斗争。为转移国内视线,克林顿于1998年8月20日命令红海地区的军舰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导弹打击。从表面上看,美国采取这样的打击行动是为了报复同月7日恐怖分子对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制造的爆炸事件。但实际上,克林顿做出近似战争行动的“大反应”,颇有转移国内斗争视线的考虑,以减弱来自反对派和公众的压力——须知,美国先进导弹只打击了苏丹的一个制药厂和阿富汗境内的几个残破房屋而已。三是为抑制中国发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