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到推广告诉你: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产品到推广告诉你: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博客:新浪微博@dicky那点事自从乔帮主推出APPStore构建起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后,移动互联网行业开始火热起来,继而蔓延到中国,甚至影响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可以这么说,APPStore出现的那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这两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热的词语,不管你是个人开发者、初创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都以各种方式开发出移动互联网产品,寻找新的蓝海。而在上周,业内朋友推荐我看了极客公园《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的视频,颇受感染,深受启发,同时结合业内前辈的经验与自己的经历写下此文,希望正在观看的你能有所获益。到底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就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所处的阶段来说,一款百万级应用的诞生来自以下两个方面:1.0成功的基石——产品我一直信奉“产品给力,推广才给力”这句话,一款百万级应用的诞生必然是因为应用本身的出色,而推广只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那么如何算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呢?归纳起来就是6个字:定位、质量、体验。1.1产品定位来自公司战略与用户需求从公司战略的层面来看产品。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web端的补充。这种产品更多的是为了让自身的产品蔓延到移动互联网领域,是对web端的补充。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手机QQ客户端、手机凡客等应用,它们的流量并不会超过web端的流量,它们的用户来自其web端原有的用户。二是天然的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的web端产品。这类产品的开发初衷也是来自对web端的补充,将web端所积累的本地资源导入移动端中。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APP的流量超过了web端的流量,公司开始投入更多资源到移动互联网产品中去,如大众点评网客户端,人们天然地就喜欢用手机查询美食、评价,甚至用手机拍下快乐一刻去分享。三是纯移动互联网产品。这类产品太多了,如Talkbox,米聊。这种战略上的差异来自于你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即手机。在PC端,人永远是坐着的,所面对的用户环境其实是不变的,持续性很强,所以你会看到用户在某个网站泡一个小时。但移动互联网则不同,手机天然就与人更亲近,与人有更多互动。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端,人所处的环境是剧烈变化的,所处的用户场景很短暂,并不能持续。从用户需求来看产品。一款应用一定是为解决用户问题而开发,但产品所预期满足的用户需求并不一定符合真实环境。开发前,你要确定你所预设的用户需求是真实的需求吗?你必须去为你的产品寻找一个用户场景,然后根据用户场景去寻找真实用户去检验自己的产品。但就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动机来看,许多产品开发的初衷都来自开发者自身的需求,例如手机照明应用,再如豌豆荚。不可否认,自身的需求就是一个用户场景,但在决定开发产品前还是需要做一些用户需求调研,确认这个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除了功能性的需求外,其实非功能性需求也很重要。非功能性需求可以概括为“产品轻、速度快、内容好、流量省”12字。有时,一款百万级应用的诞生并不一定是创新性产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微创新”产品,即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做到比同类型产品更易用,这也是一种胜利。红海市场代表着竞争激烈,但也意味着目标用户多;相反,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蓝海并不一定好过,第一你产品所满足的用户需求可能是冷门的、偏僻的,第二是在推广上会比其他热门应用更困难,因为你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用户习惯。但不管怎样,产品定位取决于用户使用场景,如果你的产品无法在用户场景中起到作用,那你的产品只能落下被卸载的命运。1.2产品质量来源于技术实现能力产品质量是产品体验的基础,质量好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但一款产品质量不好的产品一定不会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这里说的有点绕口,但到底产品质量是什么呢?区别于产品体验这种看得见的体验,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内在的编程逻辑,即bug。目前,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许多用户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推出一款充满bug的移动应用,率先抢占市场,然后通过快速版本更迭的方式解决bug,提高产品体验。诚然,敏捷开发在这个仍然未饱和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移动互联网,以每天十几款应用上线的速度,产品给用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敏捷开发不等于将一个浑身是bug的产品交给用户。那么产品质量来自哪里呢?说白了,就是技术实现能力。功能越多、流程越复杂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越考验开发人员的技术实现能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产品的展示在用户面前的只有3.5英寸的界面,如何在这么方寸小的屏幕中实现移动互联网产品很考验开发人员的能力与经验。由于移动互联网属于新兴行业,只是近几年才兴起的行业,大多数IOS开发工程师或Android工程师的开发经验不超过5年,一般开发人员有1年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经验已经很不错了。正因开发人员缺乏开发经验,所以许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第一版(公测版)往往存在许多很严重的bug。在这里,我归纳最不能忍受的2种bug,希望能提醒一些刚入移动互联网的工程师们,同时欢迎各位补充:1.产品无端自动关闭,即产品稳定性。这种BUG常出现在需联网进行操作的移动应用,许多移动应用并没有加载应用保护机制,在网络不好时,应用无法及时反馈数据,而用户又二次进行操作时,就会导致冲突,最终自动关闭。2.安装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无法安装。在我家的APP“朋游风景-旅游攻略”forAndroid内测版就出现这一问题。由于我们APP属于景区导游服务类,需同步安装google地图。而由于内地阉割问题,行货机需破解ROOT方可使用google地图,所以我们做了一版基于高德地图的“朋游风景-旅游攻略”。但内测时,我们使用行货机安装google地图版本时出现安装错误,却没有去提示用户去下载高德地图版本。如果是作为公测版进行发布的话,肯定会出不少问题。这种问题特别容易出现在版本繁多、机型众多的Android应用上。3.等待各位补充。1.3产品体验源自清晰的页面布局和优秀的交互设计页面布局移动产品的布局结构一样需要清晰。清晰的布局结构是对一个应用是否可用的基本要求,功能布局层次鲜明,使得新用户通过低成本的学习快速记忆掌握应用的功能布局,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在web的页面布局设计中,用户都是控制电脑通常是通过鼠标,手用鼠标控制屏幕的指针,移动到某个位置,点击、双击、拖动等完成操作。我们看到的是屏幕,操作的是鼠标。我们的视觉焦点是屏幕,操作焦点是鼠标。属于视觉焦点和操作焦点不同的类型。因此,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页面的布局更加合理、美观,让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减少更多的麻烦,即在结合美观与操作性,使得用户所要完成的各个操作,其鼠标的必要移动路径尽可能短。然而,在移动终端使用的是触摸的方式,视觉焦点和操作焦点已经是同一个点,令用户十分容易学习使用这类设备,但是两点同一,操作的同时也会挡住焦点,因此在页面布局上需要以用户在触摸屏的操作特性考虑进去,令布局更加合理。(1)考虑触摸的操作方式——以“某拍照软件”为例我们用圆圈代表被挡住的区域,其中绿色区域是安全区域,代表我们心理上认为一定可以准确地点到的区域;而黄色区域代表我们心理上会有点忐忑,不能确定是否能点中的区域。例如某拍照软件的设计:如果是个网页的话,视觉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视觉焦点和操作焦点同一的原因,点击修改就变得十分困难与紧张,何况旁边还是一个删除按钮。因此,从如此简单的按钮摆放,到整个产品应用页面的布局,需要考虑更多的操作合理性,以方便用户的操作。(2)考虑不同平台操作特征——以“QQ手机令牌2.0”为例iPhone版“手机令牌”的“设置”按键一目了然,即按即点,点击后界面翻转至背面进行设置;而对于Android版“手机令牌”,则必须充分利用“menu”和“返回”的物理按键,这样也使得Android的页面更加简洁:像这样,结合不同平台的操作特征,更加合理的设计产品的页面、功能布局。(3)考虑用户视觉感受和页面容量——以“龙湖天街app”为例页面布局、图文排版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漂亮,还要考虑用户的视觉感受和页面的容量。按钮要多大?文字选什么字号?界面的布局是否合理?把设计的界面导入到设备上,用眼睛看,用手指去测试,看是否可以不费力地看清屏幕上的文字,看界面的布局是否让人感到舒服。在iphone界面上字号在22以下的黑字体和ipad界面上12以下的黑字体的文字看起来就很吃力了,应尽量避免使用这样小的字号。那么是否字号越大就越好?在这个app的商户页面,要在商户的logo旁边写上商户的名称,最初用来做demo的“百丽”只有简洁漂亮的两个字,使用60号的黑字体真是再漂亮不过了。不过很快发现商户的名称有很多长串的,最长一个护肤中心的名称有12个字之多,所以以这个最长的名称作为参考对象,测试后选择了40号的黑体。3、交互流程一般来说,用户使用这种产品有明确的目的(不同于浏览新闻网站),那么就必须要在页面上给予用户适当的引导,使用户能快速完成任务。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必须尽可能的设计简单、直接的交互流程,在页面上有针对性的引导用户,带领用户迅速完成其目的。从用户体验流程来说,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特性,决定了手机上的业务流程要有简单、方便、直接。特别是PC上的注册流程,手机输入方式决定了要慎重对于登录、注册。因此,下面通过一个移动产品的登录流程分析进行归纳。(1)从页面、框架说起一般的登录、注册框架:如果用户要登录,那么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用户希望以后不用再输入密码了,可以选择记住密码,如果用户忘记了密码,那么可以给一个入口让他去执行找回密码操作。当然,这些如果都是建立在用户要执行登录操作之后。所以可以把这些元素藏起来。所以,既然登录和注册是平级的,参考Foursquare的登录页面如下:这样的设计优点非常明显,就是架构清晰,不会有太多的干扰因素,但是缺点也是有的,登录和注册两个按钮还是需要区分一下的,而且这两个功能过于平级,在不同的产品阶段应该有侧重才对,比如新产品上线,要更合理的引导注册,成熟产品,要突出登录。同时在,登录中会有匿名的功能,匿名有两种情况:1)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2)需要提交用户名和密码,但是匿名登录,不让别人看到情况1:既然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那为什么还要先进入登录页面而不是内容页面呢?如果产品是侧重于社区类的,需要用户登录的,那么还是要引导用户登录;如果产品是工具类的、内容类的,希望用户能看到内容,那么可以让用户直接进入到软件里,先看到内容,等需要执行一些登录之后才能进行的操作时,才提示用户登录。如朋游风景-旅游攻略:(当用户在未登录状态下,使用写微攻略、签到时会弹出登录页面)情况2:往往是用在论坛、贴吧等需要匿名发表帖子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只需要在发帖页面给出匿名发贴的复选框就行了,不需要让用户在登录界面就直接选择了。如果是想登录某些论坛,却又不想暴露在线状态,则可以在登录按钮按钮上面增加一个状态选择,如QQ客户端:(2)流程产品的交换流程非常重要,是希望用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希望用户在产品里完成怎样一个任务流?要根据具体产品的需求进行判断。A.如果是以引导登录为目的的流程,用户必须有账号,只能登录访问产品,那么流程大概如下所示:因此,如果是希望用户刚进入软件就遇到这个界面,完成登录之后,到达内容的。则可以把账号和密码提到一级,方便用户快捷的操作。如街旁网的登录页面:B.如果是以内容为主的,登录的目的是完成某些操作,那么登录页面往往出现在导航栏上、菜单里,或者是执行某个需要登录的操作之后,以论坛回帖为例,流程如下:此时,流程的终结不是登录成功,而是执行接下来的操作。以内容为主而不全需要用户登录的产品中,与其上来就让一个注册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