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绪论教学内容说明:1、整体介绍《中国影视艺术简史》课程性质和本学期教学安排;2、推介观摩重要影片或相关专题片,进行专题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影视史的兴趣。教学目标:1、旨在让学生对中国影视艺术发展史有整体的认识和系统的掌握,使他们既准确地把握中国影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纵向脉络,了解和掌握中国影视史的两岸三地架构。2、旨在学生建立纵向历史架构的同时,能够清楚地掌握各阶段中国影视史的重要类型、主要导演和重要作品,为进入后面的当代中国影视研究建立好准确的纵横坐标系。教学方法:1、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专题讨论相结合;2、理论教学、影片观摩相结合。教学工具:1、多媒体理论教学;2、影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授课内容专题讨论影片观摩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电影(包括香港和台湾)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以及介绍重要的类型、导演和作品,有点有面、有史有论。鉴于学生普遍对早期电影缺乏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教学互动的效果,本课程在主要依据历史分期的纵向教学模式基础上,将类型题材的范畴巧妙引入教学过程,并全新贯通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史,摸索出将早期电影与当代电影、内地电影与港台电影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本课程的突出特色,在于在传统电影史教学的内地电影基础上,完善了电影史地两岸三地架构,全新纳入台湾电影史、香港电影史,真正形成完整的中国电影史教学体系。2二、教学安排:为了更好地架构两岸三地的电影史纵横比较、相互补充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经典老片和优秀新片的关注热情,本课程打破传统电影史教学中以线性历史推进为主的讲授模式,而尝试引入适用于香港商业电影发展的类型电影概念,使之与商业机制不完善的内地电影、台湾电影中常见的题材范畴概念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全新的纵向线索梳理、横向类型题材对比的教学架构。1、课程教学安排思路:#1首先梳理两岸三地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幼稚到成熟的历史演变,奠定清晰的纵向电影史发展脉络和架构;#2然后以武侠类型、喜剧类型(题材)等为视角,具体切入两岸三地电影发展中的美学流派、杰出导演和重要作品。所有教学内容集中在18周内完成。2、类型电影的概念所谓“类型电影”,指按照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在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和场景设置等多方面存在相似特点的电影。换言之,类型电影指的是拥有相同主题、相似情节、相似人物、相似场景及相似视听技巧的影片集合。类型电影其实是电影叙事系统(即讲故事)的规律化和模式化。一般要具备以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即故事情节的结构方法比较模式化。#2模式化的人物,即人物形象设计的定型化。#3类型化的场景,也即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环境空间的概念化。三、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影片、思考问题的能力。1、课堂讲授:2、组织讨论:本学期专题讨论题目:1、张彻与胡金铨电影2、20世纪90年代香港武侠片多元化创作3、20世纪90年代内地喜剧创作4、许冠文与周星驰喜剧电影比较1、观摩纪录片《百年光影》2、观摩影片《西洋镜》33、作业方式:四、重要参考书目:1、指定教材:谢柏梁袁玉琴.《中国影视艺术简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参考书目: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香港电影八十年.北京广播学院出.2000赵卫防.《香港电影史1897-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张燕.《映画:香港制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陈飞宝编著.《台湾电影史话》(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黄仁、王唯编著.《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台北:中华影评人协会出版.2004《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卷》、香港《电影双周刊》、台湾《电影欣赏》等重要刊物;相关电影网站。4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第一节内地电影概述教学内容说明:1、重点讲授内地电影电影的发展历史脉络;2、观摩电影《西洋镜》和纪录片《百年光影》等,从感性影像把握电影史发展线索。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内地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教学方法: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2、理论教学、影片观摩相结合。教学工具:1、多媒体理论教学;2、影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授课内容影片观摩百年来,内地电影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1、初创期——萌芽和初创阶段;2、发展期——20年代,探索阶段;3、高潮期——战前左翼电影、默片成熟和有声电影诞生时期;4、低潮期——抗战电影阶段;5、成熟期——40年代,战后影戏电影的成熟阶段;6、繁荣期——建国后“17年电影”的高潮阶段;7、荒芜期——文革电影的低落阶段;8、新时期——文革后创新突破阶段,第五代电影和娱乐纷争;9、新电影——新生代电影和老电影人新创作。一、中国电影的初创期和发展期(1896-1930)1、电影传入中国香港:多种说法1896年1月18日;1897年4月26日。1898年是可以肯定的。内地: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台湾:多种说法:1899年;1901年。观摩纪录电影《百年光影》。52、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谭鑫培表演的京剧戏曲纪录片《定军山》,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191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了《难夫难妻》(又叫《洞房花烛》),是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1913年,黎北海导演、黎民伟自编自演了影片《庄子试妻》,是香港电影自主创作的开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3、长故事片的创作1921年,中国开始摄制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1)《阎瑞生》:导演任彭年、徐欣夫。(2)《海誓》:导演但杜宇。(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4)《孤儿救祖记》:1923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中国掀起电影投资热潮,制片公司蜂拥而起。明星”、“天一”、“联华”等是其中最重要的公司。(1)明星1922年3月,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创办宗旨:“抱定创造新企业的宏愿,秉者为艺术而奋斗的精神”去办,电影“与国民道德实业发展有莫大关系”,可以“补家庭教育暨学校教育之不及”。1923年底,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问世。1928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推动第一波武侠片热潮。(2)天一1925年6月,在上海成立,创办人是邵氏兄弟,主持人为老大邵醉翁。明确提出反对欧化倾向,公开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等基本的创作路线。1925年拍摄了《女侠李飞飞》,1926年拍摄了《梁祝痛史》等稗史片,引领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的稗史片潮流。(3)联华1930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成立,创办人是将外国电影看作为“外国文化侵略”工具的罗明佑。观摩影片《定军山》6联华提出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复兴国片”终极目的。1930年的创业作《故都春梦》,由罗明佑编剧,孙瑜导演。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1930-1937)1、左翼电影的兴起1933年3月,在瞿秋白的领导下,沈端先(夏衍)、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在内的五人“党的电影领导小组”。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丰收年,涌现了《春蚕》、《民族生存》等无声影片,还有《姊妹花》、《渔光曲》等优秀的有声电影。2、无声电影的成熟(1)吴永刚和《神女》1934年,被誉为1934年中国电影界的最大收获,也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的艺术成就走向了成熟的最高点。(2)蔡楚生和《渔光曲》1934年,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赢得国际奖项的故事片。3、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1930年6月,明星公司开始拍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10月,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本土摄制、片上发声的电影《歌场春色》(1)郑正秋的《姊妹花》1933在声音的探索上,台词的运用已经比较成功,而且在语腔语调上有了比较独特的节奏感。缺点在于,台词过于集中和戏剧化,并且整部影片没有音乐和音响。(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桃李劫》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3)《马路天使》:1937,袁牧之导演观摩影片《神女》《渔光曲》片段。观摩影片《姊妹花》《桃李劫》《马路天使》片段。7被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赞誉为“风格极为独特,而且是典型中国式的”影片。影片使得中国有声电影艺术成就登上更高境界。三、中国电影低潮期(1937—1945)1、国统区电影: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后方”电影,绝大多数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2、上海“孤岛”:孤岛的电影工作者不能直接进行抗日宣传。创作数量数百部。3、沦陷区:主要拍摄宣传日本侵略政策是“启发民智”以及消磨中国人民斗志的“娱乐影片”,由日本人创作。四、中国电影成熟期(1945—1949)1、战后电影的成熟(1)电影观念的成熟:“影戏”传统更加完善,并且占据了中国电影的主导统治地位。#1强烈地关注现实;#2明确的时代特征;#3鲜明的社会功利目的;#4戏剧化叙事功能的大大加强。(2)电影艺术的成熟:作品:一(《一江春水向东流》);三(《三毛流浪记》);五(《乌鸦与麻雀》);八(《八千里路云和月》);万(《万家灯火》)特点:1、电影创作中现实内容的容量更加广泛;2、重大转变是,着重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角度来把握历史和探讨人生2、重要影片(1)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蔡楚生、郑君里合导,陶金、白杨主演。特点一:史诗性的宏观描写风格。#1大地域跨度;#2大时间跨度;#3大社会容量;#4大历史写真。特点二:以情节剧的结构模式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架构。剧性冲突的多层次设置,反差性高潮段落的合理安排。(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1948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特点一:侧重于人物内心情感表现、注重散文诗般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情感价值、伦理观念的意义探讨。特点二:银幕意境氛围的营造,叙事、影像体现出婉约派宋词含蓄内敛的特点。观摩《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片段。8五、中国电影繁荣期(1949-1966)1946年10月1日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新中国电影政策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a、极强的政治性。b、极强的领导意志。c、多变性。经历四起四落的过程。1、战争题材影片(1)主要分类:a.全景式、宏观式的战争史诗电影;b.注重革命者个人成长的战争电影;c.儿童视角描写战争的电影(2)重要作品《南征北战》(1952,成荫、汤晓丹导演;沈西蒙等编剧;陈戈、张瑞芳等主演)《董存瑞》(1955,丁洪等编剧,郭维导演,包杰摄影,张良主演)《青春之歌》(1959,改编杨沫,崔嵬、陈怀恺导,谢芳、秦怡、于是之主演)《红色娘子军》(1960,梁信编,谢晋导,沈西林摄,祝希娟、王心刚、陈强演)2、人文主义电影:(1)主要特点:#1明确的批判性主题;#2鲜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3强烈的矛盾冲突(内在情感层面);#4悲剧性结构,一般导向悲剧结局;#5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2)重要作品《我这一辈子》(1950,石挥编导演)《林家铺子》(1959,夏衍改编,水华导演,钱江摄影,谢添主演)《早春二月》(1963,谢铁骊编导,李文化摄,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农奴》(1963,黄宗江编,李俊导)3、喜剧电影(1)主要特点:#1夸张的动作;#2噱头式表演;#3误会的场面;#4尴尬的语言。观摩《南征北战》《董存瑞》《红色娘子军》片段。观摩《林家铺子》《早春二月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