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南京一、教师需要研究吗?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与意义四、教师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一、教师需要研究吗?1、教师不需要开展专家通常所进行的那种基础研究。•因为这不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是实际工作者,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你们每天很忙,很辛苦,以构筑理论或模式为主要目的的基础研究,是高校或其他部门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事,那批队伍已经很庞大了,教师不应该与他们争,实际上也争不过。•教师缺乏基础研究所必须的“取样腹地”,且缺乏基础研究所必须的一些研究技能训练。-孤证不举-研究的有效性•许多教师对于研究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所展示的“假设验证”或理论构建的层面上。觉得不将研究结果提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就不上档次,这是基层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一种无谓的“攀比”心态。2:教师需要研究,但这种研究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目的是适应新情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研究主要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前者以构建和发展理论为主,后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前者适合于理论工作者,而后者适合于实际工作者。行动研究就是一种应用研究,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实际工作者,应该而且也有能力开展行动研究。•教师的研究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必须要有实效性。以往学校的课题研究,往往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开题时热热闹闹,结题时声势浩大,而对研究过程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效果有限。一、教师需要研究吗?•不要以为当教师是一件容易的事,熬到一定年头,自然就有经验,有了经验,不用备课也能教。难怪人家不象对医生或律师那样尊重我们,因为我们的职业没有专业性。•在这次新的课程改革之前,也许凭经验、吃老本,教师还能应付,可新课标实施之后,教师如果还这样,就顶不住了。•教师以前还有一种研究,已经很贴近实际工作,如传统的教研活动、教学经验总结。但是从研究的规范和理论的含量看,距真正的研究还相距甚远。•教育行动研究是对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种提升,主要表现在它的规范性、理论性和合作性。即研究过程规范、重视理论的参照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问题的提出是否恰当?(重要性)问题的归因是否正确?(科学性)措施和行动是否具体可行?(可行性)资料收集和纪录是否真实全面?(真实性)措施和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实效性)一、教师需要研究吗?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1、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师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它强调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佳,或出现其他的问题,再进行诊断、分析,制定进一步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教育行动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题材,以教师行为的改进为重心,包含“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四个互相连接循环往复的阶段。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行动研究流程示意图发现问题问题的定位(意义)问题的初始调查问题的归因制定措施并行动评估与反思重新发现问题以此类推意义不大对问题作再归因效果不佳以此类推论文格式1、问题的提出2、问题的归因3、措施与行动4、评估与反思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教师是研究者:行动研究是适合基层教师开展的一种研究模式,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研究结果的消费者。•研究的起点:来自教师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而非出自外部专家的理论设计和假设。•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专家的理论假设,而是为了改进或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使教师养成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促使他们更加有效地工作。•教师与专家的关系:研究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只是在幕后提供技术性和专题性的咨询和指导,体现了专业教育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师之间的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研究过程:包含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3、教育行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区别主题基础研究行动研究研究者所需的训练深入的专业训练有指导的自我训练研究目的建立和发展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研究问题的确定回顾以往的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或目标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或典型取样直接的研究对象-学生研究的设计严格控制,设计时间长比较松散,并在研究过程中随时修正.资料分析统计测验;定性技术重视实际效果(而非统计效果);递交原始资料研究结果的评介强调理论意义强调实际意义理论假设了解理论校外专家基层教师专家为主、基层教师为辅的教科研模式(基础研究)学校取样基层教师提供样本提供原始资料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假设证实或修正基层教师基层教师为主、专家为辅的教科研模式(行动研究)发现问题了解现象/概括问题基层教师校外专家诊断问题校外专家协助归因指导措施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校外专家校外专家促进反思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4、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学经验总结的区别研究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教学经验总结问题的提出重视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感较强。重视对问题的初始调查。问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缺乏理论的支持,问题的焦点比较模糊。问题的归因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以实证的调查为最终的依据。主要依靠主观推断和臆测,有时甚至未经适当归因,就提出措施并行动。措施与行动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日常资料。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如措施要结合到备课和教案中去,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后记、教学日记等。展示措施与行动还会涉及上示范课、评课与说课等活动。评估与反思重视在实证观察的基础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与反思。比较缺乏,如果有,也是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而且往往正面的评价居多,反思的空间较少。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4、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4.1消除学校的科研泡沫和教科研的“两张皮”现象,增加学校教科研的实效性。“行动研究就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没有行动的研究对教师和学校而言没有实效性,没有研究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4.2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少一些随心所欲,多一些调查研究。”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行动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模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通过去解决实际问题。”4.3行动研究使学校教师能够将理论、经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科研兴校”。4.4增强学校和教师的服务意识,提升学校和教师的竞争力。“教育竞争(包括校际、县市间等层面的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学校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素质的竞争,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服务的竞争。”初期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包装、宣传和硬件方面的竞争,但是最终的竞争应该是质量和服务的竞争。对于作为消费者的家长要“迎合”,但是更要“引导”。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4.5行动研究是一种校本培训的方式,使学校的在职培训结构更加完整。教师在职培训的两大途径:-校外在职进修、学历培训、专家讲座。“培训挂在口头上,眼睛盯在证书上,知识忘在课堂上。”-校本培训:行动研究是载体。“教、研、训一体化是学校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1.组织平台○学校教科研目前存在的教研和科研“两张皮”现象,其制度根源是学校教科室与学科教研组缺乏合作与协调,导致学校科研工作不能渗透到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去,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理论的支持和方法的规范。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使学校的教研和科研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各年级班主任、团队辅导员教育分支科研管理核心机构:校长室、顾问室、教科室教学分支语文学科中心组综合学科中心组数学学科中心组1-6年级学科组各年级学科组常识组体育组美术组音乐组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制度2.启动平台○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实际工作,这是“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科研制度的必然要求。以往许多“空降式”的研究,如果不注意通过学科渗透分解,很难深入到教师和课堂中去,有悖于“以校为本”的理念。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教师科研需求调查表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学校的重点选题自下而上学校的总课题教师的研究需求调查(学科组、年级组)重点子课题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分解渗透教师的研究需求调查(学科组、年级组)学校教科研的两种启动模式自由申报模式指导性申报模式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发展趋势具体细化参考借鉴综合整理根据实际填写需求调查表形成学校整体研究发展规划学校科研管理核心机构分支机构、学科中心组学科教师学校教科研的启动流程图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3.指导平台○学校应该为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构筑指导平台,包括建立校外专家介入制度,加强学校自身能力建设,使教师的科研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教育行动研究专家——方法指导-课程专家——新课程解读,促进反思-学科教学专家——专题指导-心理学专家——专题指导○校外专家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现象、归纳问题、提供理论、协助归因、指导措施、帮助评估、促进反思。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4.交流平台○学校应该对传统教研活动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学校教科研活动,使教研与科研得以融合。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编辑学校教科研通讯、设立家长接待日、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全方位构建学校教科研的交流平台,促进“学习型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教科研活动主要内容:-学习和对照新课标,讨论各自教育行动研究选题的价值-对教育行动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因性“会诊”-通过听公开课、评课和说课的方式,共同推动措施的落实-交流研究结果,促进反思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5.服务平台○由于教师文献意识薄弱,文献资料匮乏,再加上时间精力的相对不足,使得文献瓶颈成为影响教师校本教研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建立以校教科室为联结点的与教育科研相关的信息服务网,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情报服务,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理论图书、专业杂志、领导讲话、动态性的资料、简报等。○学校应该重视教科研的图书资料建设,每年应该有一定的预算。图书和杂志的甄选应注重实用性。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教师提供相关的专业网站。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6.激励平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为学校构筑新的教科研激励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校应该抓住机会,主动采取措施,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基于教育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方式。三、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四、教师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流程示意图发现问题问题的定位(意义)问题的初始调查问题的归因制定措施并行动评估与反思重新发现问题以此类推意义不大对问题作再归因效果不佳以此类推论文格式1、问题的提出2、问题的归因3、措施与行动4、评估与反思(一)问题的提出○鼓励教师养成从实际工作中去发现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将问题作为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去研究。○问题的类型和基本判断标准:学科教学方面:以国家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班级管理方面:以班集体建设理论和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为依据心理健康方面:小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症状与诊断○其实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从个人的实践感觉出发,然后对照各自领域的标准,确定问题的价值;二是从各自领域的标准出发,反思自己的实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教师如何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案例1: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在问题的发现部分的表述,应该提出课程标准方面的依据。如“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