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案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5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教学目的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造成的影响,理解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的理念,分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理解生态文明将开辟人民福祉新境界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十八大报告描绘绿色愿景◎生态文明建设装点“美丽中国”教学难点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综合拓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教学内容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凸显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生态环境问题被提上了议程。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会在1987年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及“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略进行了否定,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过度的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生态环境还在迅速恶化,危害日益严重。(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水环境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来自工业生产的氮、磷污染物在水中长期累积,加速了水环境的恶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大量减少了生态用水,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降低了水源涵养功能,使水环境更趋恶化。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四类以上水质占59%,其中有27%为五类劣质水质,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近岸海域超四类海水水质占34.5%,超标污染物质主要为氮和磷。湖泊水体富氧化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氧化。五类劣质水质的湖泊占43%,“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湖体水质均为劣质水平。2.大气污染问题数据显示,2006年,在国家掌握监测数据的559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城市只占4.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37.6%。目前,我国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废气数量很大,远远超过大气的承受能力。2003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8.7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791.4万吨,生活来源的排放量367.3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48.7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46.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02.5万吨。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近一倍。我国每新增一单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日本的近两倍。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具有多样性:燃煤排放的大量烟尘,如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清洁度差,扬尘污染严重。我国的城市空气污染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人体若长期生活在超过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的环境中,其身心健康将受到损害。3.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共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近600种。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加上一些地区的滥捕、滥猎、滥采,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我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到了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已确认有258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在《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我国生态环境的客观形势表明,生态功能衰退的趋势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大江大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严重衰退;北方重要防风固沙区植被遭受破坏严重,导致沙尘暴频发。此外,我国的江河洪水调蓄区生态系统退化、湿地面积减少、森林质量不高,生态调节功能下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使生态环境本身更加脆弱,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经济损失巨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营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因而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态势。数据显示,我国1992年环境污染损失约为986亿元,占当年GNP的4%;1993年我国环境污染损失为963亿元,占当年GNP的2.8%;生态破坏损失2394亿元,占当年GNP的6.9%;1997年我国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8%。2.影响社会安定目前,我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20%的儿童铅中毒,大城市里每10对夫妇就有1对因污染影响生育。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将引发社会强烈不满。据统计,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纠纷5万起,对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事件。一些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失调,致使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3.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直接后果。4.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辐射污染等严重地损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江河断流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也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十八大报告描绘绿色愿景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新高度:“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生态文明独立成篇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虽然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显得尤为突出。十八大报告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未来5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好,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未来中国“五位一体”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二)新概念: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成为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概念。1.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懂得,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得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怎样才算是以自然恢复为主?首先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过去一说生态修复,总有人强调建设。其实,修复也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和功能。修复成功与否,取决于是不是真正停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而不是搞了多少所谓的建设。2.生态产品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在减弱。什么是生态产品?对于生态产品的内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没有人会否认,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这些都是生态产品。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2011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等,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生态环境的显性价值,同时,提供生态产品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也要求我们从实践上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好”字的最基本要求。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荒漠化治理以及湿地保护,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16.55%增加到现在的20.36%,森林面积达到1.96亿公顷,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三)新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引起热议。其实,从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到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四个新的历史定位;再到2012年参加义务植树时,胡锦涛明确提出,林业建设要为祖国山河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在这些对现代林业发展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的论断论述中,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为一个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而谋划。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让每一个中国人无比向往、充满期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