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第一章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概述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类型划分3.了解社会组织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概念异同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主要功能本章要点第一节概念界定(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内涵公民自愿组成的,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特征的活跃在公民社会中组织。(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NPOs)非政府组织(NGOs)第三部门组织(ThirdSector)公民社会组织(CSOS)(三)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概念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二、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一)慈善组织的内涵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慈善组织的宗旨是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慈善组织必须依法成立(二)与慈善组织相关的概念公益性组织(Philanthropy)志愿组织(Voluntaryorganization)免税组织(Tax-exemptorganization)二、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第二节类型划分社会团体中国国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基金会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列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一、官方分类二、学界分类王颖等人对社会团体的划分俞可平的分类王名的分类康晓光的分类第三节社会主要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就业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社会和谐共性功能互益性组织的主要功能公益性组织的主要功能一、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灾害救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二、慈善组织的主要功能第二章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理论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一般理论2.掌握组织本质视角下的公民社会理论和结社自由理论3.熟悉组织生成和发展视角下的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4.理解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理论以及三大部门间管理的理论5.掌握组织治理和运作视角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本章要点第一节组织本质视角Civilsociety:“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国家-社会/国家一市场一社会结构性要素:私人领域、志愿性社团、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一、公民社会理论人体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和开放性法治参与性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合作互补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关系二、结社自由理论末经事先许可和登记成立社团的权利按照自己的选择组建社团自主决定社团事务的权利建立联合的权利社团取得法人资格第二节组织生成与发展理论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又称非市场失灵(nonmarketfailure)是一种由政府干预而引发的系列非效率性资源分配的公共状态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的失误、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的“寻租”等方面一、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现象:由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的自身属性,市场组织无法与消费者达成最优契约,或者即使达成契约但却因为市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行为而无法有效履行。利润非分配的约束可以有效控制非营利组织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克服市场契约失灵弊端。二、契约失灵理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区别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只手”非营利组织在历史上先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是与市场部门、政府部门并列的第三大部门主要功能是实施市场支持性活动和市场补充性活动三、第三方管理理论志愿失灵,又称“慈善失灵”,是指非营利组织偏离了奉行社会公益或共益的宗旨,片面地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者、社会、生态所带来的负效应。它主要体现在慈善供给不足、慈善的业余主义、慈善的特殊主义、慈善的家长式作风等方面。四、志愿失灵理论善于治理的不同理解善治是良好的治理国家与公民社会不再是传统自由主义意义上的对抗关系主张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五、治理和善治理论第三节组织间关系的视角疏离分离依附型分离自主型整合依附型整合自主型紧密依赖财务与控制自主沟通与交往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一、库恩勒和赛勒的四种模式国际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民族国家地方非政府组织民族国家地方政府组织265413国家和超国家层次政府一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模型二、布热和普鲁托的三种关系类型三、社会组织与企业间关系的相关理论公司慈善公司基金许可协议赞助推广活动合作推广合资第四节组织治理与运作的视角会员组织领导和雇员社会公众和媒体竞争者消费者(客户)其他社会组织捐赠者政府社会组织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二、委托一代理理论委托人根据契约,制定或雇佣代理人为其提供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两者的效用函数也存在差别,因此,在没有有效的契约约束的情况下,代理人很可能将自身利益置于委托人的利益之上,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出现委托一代理问题。三、资源依赖理论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存在目标就是想办法减低对外部关键资源供应组织的依赖程度,并且寻求一个可以影响这些供应组织的关键资源被稳定掌握的方法。第三章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本章要点1.了解封建社会时期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历程特征2.掌握近代中国民间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思路第一节封建社会时期的民间结社重要的民间结社类型生产互助组织民间宗教组织游侠朋党秦汉时期民间结社的兴起魏普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民间结社学术性结社宗教慈善组织工商业行会明清时期的民间结社商帮善会善堂第二节近代中国的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鸦片战争时期的民间组织甲午战争时期的民间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清末其他的团体一、鸦片战争至辛亥命时期的民间组织二、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社会组织发展民国初年的社会团体“五四”时期的新兴社团国共合作后的社会团体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对民间组织的清理整顿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新中国成立初的清理整顿与民间组织基本格局的形成一、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民间组织发展(1949-1956)二、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1957-1978)50年代中期之后民间组织的发展“改革”时期社会组织的停滞发展三、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的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初期民间组织的兴起(1978-2007)当前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2008年至今)第四节评述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制度环境逐渐完善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一、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发现现状二、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外部制度环境政府监管和内部治理三、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对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加强组织内部治理第四章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政策本章要点1.掌握社会组织的元政策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政策3.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4.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第一节元政策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国公共政策的元政策。我国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各项政策同样以宪法为基本前提。《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就保障公民结社权的问题向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第二节登记管理政策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1950年9月《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将应登记的社会团体分为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等六类1989年6月《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对外国商会的定义、成立条件、成立程序以及监督管理作出规定1989年10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在社会团体的管辖、成立登记、变更登注销登记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1989年10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提高了社会团体的等级门槛,详细规定了成立条件,增加对社会团体处罚条款,加强了对社会团体的监管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001年2月《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责和应该具备的条件2002年3月《民政部关于全国性社会团体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问题的通知》对社会团体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具体程序作出规定2009年4月《民政部关于全国性社会团体应用网上办公平台办理登记、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全国性社会团体应用网上办公平台办理登记、备案工作的有关事项作出了规定2016年1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取消社会团体申请成立中的筹备事项,同时加强求筹备期间的监督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1998年10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确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并就对气的管辖、登记成立、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1992年12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详细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内容,包括登记程序、登记类型、登记须具备的条件、登记事项、材料提交、更变、注销登记等2000年12月《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界定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内涵、外延、对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程序、登记手续等作出规定2001年10月《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对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明确界定,规定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程序、内容及处罚等三、基金会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1988年9月《基金会管理办法》对基金会的性质、建立条件、筹款方式、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事项作出了规定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确定对基金会的双重管理原则,并就基金会的设立、变更、注销,组织机构、财产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2016年5月《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与《慈善法》进行衔接,明确基金会的慈善宗旨;降低基金会的准入门槛,将登记管理机关扩展为省、部、市、县四级;规定了基金会的综合监管体系,包括兴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将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对基金会的监管四、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政策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2016年3月《慈善法》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内容进行规定2016年8月《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法》公布之前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认定为慈善组织的条件、审核等内容2016年8月《民政部关于慈善组织登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慈善法》实施之前,就登记管理机关对有关慈善组织的登记问题进行说明第三节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一、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执法监察社会组织党建二、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慈善组织自律社会监督第四节培育和扶持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完善人才政策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第五节其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法》(201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201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第二次修订)第五章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在198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前后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