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提出研究背景: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而在中国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使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恪守网络道德和社会道德,成为我们刻不容缓面临的现实问题。理论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但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引发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后果。可见当前青少年上网已经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最终让学生能在在网海中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沉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研究价值:通过这份课题研究,可以给学校、周边中学以及情况类似的学校以借鉴与参考,分析中学生上网情况以及网络成瘾针对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中学生上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提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规范网吧、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预防和救助行动;还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扩大中学生的课余活动空间等。最为重要的是建议学校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提高自控能力。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造力的工具。加强对中学生的闲暇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总之,努力使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执行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显性隐性结合的一种多角度立体化的网络德育模式,树立教育的大课程,真正使学生远离“网瘾”,实现文明上网。研究目标基于我们对“网络环境”和“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调查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的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优化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教育的模式。通过研究中学生网络行为动机,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3、促进校园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改善中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中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与分析(现实状况);互联网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如同它的出现一样令人惊讶。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新的信息资源以及新的交往空间。网络生活有突破空间界限所带来的解放与自由的感觉,也有因身份隐匿而带来的摆脱常人生活监控的轻松与新奇。这种自由、轻松和新奇的感觉,成为网络生活的无形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然而,也正是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性,使青少年的道德成长面临着新的困境与挑战。我们对我校初中27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115位同学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3小时,其上网地点如下:上网方式网吧家里学校手机上网人数3720058百分比32.2%17.4%0%50.4%由此可见。中学生上网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在网吧上网中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家里没电脑,又没有适合学生上网的场所。二是是网吧上网比较自由,没有家长、老师在身边唠唠叨叨,可以痛痛快快玩个够。三是极少数学生认为在网吧可以认识许多社会上的朋友。、在家里上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村家庭也都有了电脑,有的家长出于对学生学习的考虑,方面查阅资料,因此会购置电脑;有的家长则为预防孩子去网吧。因此为学生提供了在家上网的便利条件,殊不知有的孩子以学习为由,玩网络游戏、交友、甚至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等等。、手机上网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大多数学生越来越趋于用手机上网。手机相对于电脑不但小巧方便携带,而且可以查阅的资料、游戏的设置都渐渐可以与电脑相提并论,手机上网消费也不是很高。2、中学生网络行为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产生原因);(1)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2)家庭原因青少年“网瘾”症结的基础在于家庭环境育人氛围的不尽如人意。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在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第一步也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有很多用心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都有一些精密的计划,一些孩子的成功也都和家庭的教养密不可分。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3)学校原因青少年“网瘾”症结的关键在于学校“以不变应万变”的僵化、陈旧、机械等不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有关。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4)社会原因青少年“网瘾”症结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教育的缺乏系统、全面和配套的教育体系有关。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3、网络环境对于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调查与分析(对中学生学习及现实生活的影响)。网络的正面影响(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中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网络的负面影响(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4、网络环境对于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网络的普及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青少年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但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有待规范,致使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人生观的失衡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许多青少年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衡,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些行为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对社会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导致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错位,青少年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失衡恶化了网络环境,不利的网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网络的隐蔽性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完全展示着个性和本我的一面,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畅谈性的自由与开放。网络中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内在价值冲突与迷失自我,他们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提高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网络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影响A积极影响有利于开阔中学生的道德视野,促进其道德认知发展,提高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网络是信息的集合体,网络社会是充满信息的社会。“信息与行为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发展曾经指导着人的产生的全过程以及人的进化全过程:人的精神就是从其信息功能中引发出来的。”“人类最具特征的品性是其适应性。人以搜集信息为基础,多次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交流。信息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交流得以实现的。通过网络,中学生不仅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各样现代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而且能接触多元文化所组成的多元世界。可见,以全球性为特征的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确实有利于开阔中学生的道德视野,促进其道德认知发展,提高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形成新的道德观念,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培养亲社会行为。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着的,不同的时代必然会产生和形成与其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