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加强管理基础知识,改善非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管理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教学内容本课程共7章组成,第1至第4章分别全面系统论述管理与企业管理、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与决策、企业营销管理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策略;第5至第7章分别阐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的最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管理概念、性质、原则、职能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教学内容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二、管理的性质三、管理的原则四、管理的职能思考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衡量管理的好坏?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一、管理的概念1、定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2、基本含义:1)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预期的目标;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3、管理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共同劳动产生管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4、管理的本质观点: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推论:管理本身不是目的,管理是一种工具。结论: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5、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客体: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二、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其自然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它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思考?学习管理的二重性有什么现实意义?三、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1、人本原理2、系统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四、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计划职能含义: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决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基础:分析企业经营的主观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内容:制定经营战略、目标及实施方案。核心:决策计划的类型分类标准类型时间长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职能空间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综合性程度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程序化程度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计划职能的内容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等。着眼点在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职能含义: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源,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组织职能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及组织模式的变革。着眼点在于: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确立。领导职能含义: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领导职能的内容包括指导、协调、激励等。着眼点在于:方向的把握与积极性的调动。控制职能含义:指管理者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已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控制职能控制的类型:预先控制(事前控制)、现场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控制的基本要求:整体性、客观性、适时性、灵活性、经济性。控制职能的内容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着眼点在于:纠正偏差管理的基本过程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反馈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二、西方管理思想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管理载体“仁”;管理手段:为政以“德”;途径:自身德行。2、道家管理思想:“道”管理的规律、方式、艺术3、法家管理思想:“法”管理制度、技巧、权威4.兵家管理思想:“谋略”管理的战略、策略、方略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近代管理思想1、林则徐、魏源2、洪秀全3、毛泽东二、西方管理理论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罗伯特.欧文欧文把工人看作是人,为改善由于工业革命而造成的苛刻的劳动条件,欧文提出了缩短劳动时间、禁止招收童工、设置工人教育设施和住宅、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等社会改良政策,并在自己的工厂付诸实施。(2)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之一,并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制而产生。其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3)查尔斯.巴贝奇提出了劳动分工、用科学方法有效使用设备和原料等观点。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上,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动力、材料和工人的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以谋求劳资之间的调和。是科学管理思想和定量管理思想的先驱。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经验管理阶段管理工作的特点:(1)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管理的内容局限于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2)管理的方法是凭借个人经验,管理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个性特点和工作作风;(3)管理的主体即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HenriFayor)的一般管理理论3、韦伯(MaxWeber)的组织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著作:1895《计件工资制》;1903《工场管理》;1911《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1912《在美国国会众议员委员会上的证词》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认为:劳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革命”。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的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泰罗科学管理的具体措施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该原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管理理论的两大贡献使管理走向科学实现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理论的缺陷认为人是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仅解决了个别具体的工作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的问题。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FayelHenry1841-1925)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是一般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1916年,首次以法文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经营”和“管理”概念的区分每种“经营”都包含六种活动: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管理”则是“经营”所包含的六种活动中的一种,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2.提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4项管理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创新意识团结精神法约尔的主要贡献1.从经营职能中独立提出管理活动2.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3.首次提出14条管理原则3、韦伯的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作品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主要观点: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3、韦伯的组织理论三种合法权力的类型(1)传统型权利,建立在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2)个人魅力型权利,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利;(3)法理型权利,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职位或地位的权利的服从。(职权)3、韦伯的组织理论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特征: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的结构是一种层级体系人员的选拔和任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绩效;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3、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管理者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为社会所承认;4、对人的因素和作用重视不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一)人际关系学说(二)行为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三)行为学派管理思想的特点(一)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霍桑试验2.人际关系学说3.人际关系学说的实践意义1、霍桑试验(1)梅奥(MayorGeorgeE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创立奠定基础。主要作品:《组织中的人》、《管理和士气》,1933年《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霍桑试验(2)霍桑试验(1924-1927-1928.4-1931-1932)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合作研究,以确定照明和其他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实验过程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试验结果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根本原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2、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⑴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⑵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⑶领导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上。3、人际关系学说的启示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与感情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二)行为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际关系理论(2)个体行为理论(3)团体行为理论(4)组织行为理论(三)行为学派管理思想的特点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系统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任务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和1948年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主要观点:各级组织是一个相互协调的协作组织;组织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并存;经理人员是协作系统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决策理论学派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郝伯特.西蒙(HerbertSimon),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的决策模型。他的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强调决策者的作用。管理任务学派代表人物是明茨伯格,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其代表作。方法的实质:去观察管理人员实际上在做什么,并从这种观察中归纳出管理人员的活动(或任务)是什么。认为管理人员实际所做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