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高度角度距离有关三角形计算1、正弦定理:知识点小结sinCcsinBbsinAa可以解决的有关解三角形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可以解决的有关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2、余弦定理:例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ABC实例讲解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问题3:△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问题4: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解:根据正弦定理,得ABCACACBABsinsin)(7.6554sin75sin55)7551180sin(75sin55sinsin55sinsinmABCACBABCACBACAB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δ.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sin()sin()(180sin)sin(aaAC)sin(sin)(180sinsinaaBC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cos222BCACBCACAB新课讲授问题1:什么叫仰角与俯角?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仰角;俯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叫俯角.例3、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从与烟囱底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C、D两处,测得烟囱的仰角分别是和4560CD间的距离是12m.已知测角仪器高1.5m,求烟囱的高。图中给出了怎样的一个几何图形?已知什么,求什么?想一想AA1BCDC1D1分析:如图,因为AB=AA1+A1B,又已知AA1=1.5m,所以只要求出A1B即可。解:15sin120sin12sinsinsinsin:,154560,111111111111BDDCBCDBCBDCBDCDBC由正弦定理可得中在662184.2836182211BCBA)(9.295.14.2811mAABAAB答:烟囱的高为29.9m.练习: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α=60°,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β=30°。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28m,求出山高C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设法计算出AB或AC的长解:在⊿ABC中,∠BCA=90°+β,∠ABC=90°-α,∠BAC=α-β,∠BAD=α.根据正弦定理,)90sin()sin(ABBCDABC)(42)3060sin(60sin30cos28)sin(sincossin,mBCBADABBDABDRt得解CD=BD-BC=42-28=14(m)答:山的高度约为14米。)sin(cos)sin()90sin(BCBCAB所以,课堂小结1、本节课通过举例说明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利用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要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正确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题。3、在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贯穿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其流程图可表示为: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解数学模型的解画图形解三角形检验(答)P191.2A1、3、9课堂小结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