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朱家角摄影、制作:王旭东文字:改编于网络2011年10月18日朱家角镇地处江、浙、沪交界处,为青浦、昆山、松江、吴江、嘉善五区(市)毗邻之中心,历来为江、浙、沪两省一市重要集镇之一。宋如林在清嘉庆《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高阳里、冠盖里媲美可也。”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朱家角自成繁华市镇后,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士谔、报业巨子席裕福、画僧语石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筑,古风犹存。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马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园内建筑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布局优雅。百蝠亭,因亭内雕有百只蝙蝠而得名,取百福百寿之意。明代中叶,就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纺纱织布成为家庭主要手工业,农家“工纺织者十之九”。荷花池西为园林区,亦称稻香村。内有数十亩的各种花卉树木。北部有“耕九余三堂”,西南角上是小游览区,有小假山、荷花池、九曲桥和倒挂狮子亭等。登上高五层的逍遥楼顶,远眺四方,全镇景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阴阳廊,又称复廊、重廊。朝阳为阳廊,背阴为阴廊。古时女子走阴廊,男子走阳廊,男女有别,各行其道。“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产物,古人在金榜题名,升迁发达以及祝寿祈福时多以悬挂匾额昭示天下。它集文字、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语言通常寓意深长、文采斐然,极具传统文化之精髓。在阿婆茶楼上下两层7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共陈列了历代宰相、状元、翰林题匾以及家族堂号匾等古代匾额70多方。这个展馆可是接待了不少名人,有习近平、连战夫妇、谭盾、何厚铧、杨利伟和孙雯等等。在馆内,还有一方极其珍贵的“红军家祠”匾,常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在1930年担任苏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署名曾修生)时,为奖给红军家属邱六斤所题的匾。此匾是1933年当时兼任“中央政治大学”校长的蒋介石,为名叫刘炳中的优等毕业生所立。解放后刘家后人也许担忧这块匾惹祸,于是把它改锯成有户枢的构件(见该图匾额左方门轴状)用于厨房门,并反复糊上报纸掩人耳目。蒋经国题写张学良题写曾国藩题写阎锡山题写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著名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圆津禅院,为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系禅宗曹溪一脉,淞吴名刹,因院内供奉观音菩萨,故又名“娘娘庙”。禅院是历史上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酬唱往还之所,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优美,登上清华阁远眺近望,珠溪胜景尽收眼底。王时敏、王原祁以及王昶、刘墉、郑板桥、钱大昕、董其昌、徐乾学等诸多名人均来过禅院泼墨挥毫、留下诗画墨迹。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童天和药号童天和药号是一家至今保留完整的百年老药店。该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典型的前店后场式传统中药店。药号的后场,现已经布置为老药店文化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过去中药店所使用的一些生产操作工具。“大清朱家角邮局旧址”位于上海青浦区(原青浦县)朱家角镇西南的西湖街35号,这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约百平方米。楼房面街座南朝北,前有老街,背依河流,后门外用条石砌筑成河埠水运码头。“大清朱家角邮局旧址”底层按当时模样恢复:一角设有营业柜台,柜台里靠墙有一排放邮件的木格架;大门旁一边窗下有一张八仙桌,上置笔、墨、煤油灯等用品,是代写书信之处;另一边窗口处是上楼的扶梯,可通向二楼。二楼原来是邮局员工住所,现在辟为陈列室,陈列与上海地区邮政史、大清朱家角邮政和邮局有关的展品。碰巧赶上水上集体婚礼,我们的游船也夹杂其中,好不热闹。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过了永安桥夕阳西下,波光粼粼,要和朱家角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