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在中国共产党开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8日)冯立坚同志们:中国共产党开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使命,主要任务是: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开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下面,我代表中共开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一、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坚定“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的信心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和江门市委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为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过去五年,是理清思路、凝心聚力,发展理念深刻转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致力于抓方向、明思路、定目标,引导全市上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江门新的经济增长极,珠三角生态宜居名城,广东旅游强市”的战略定位上,统一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大发展”的发展目标上,统一到实施市域功能区规划的决策部署上,促进我市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面对发展中各种挑战,我们始终正视矛盾不回避,迎难而上不畏惧,积极沟通上下、协调左右,争取各方支持,力求干一件成一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解决事关开平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鼓舞了干部队伍的士气,凝聚了广大群众的力量,形成了市委统揽发展全局、四套班子团结协作,全市各级你追我赶、干部群众心齐实干的工作氛围。(二)过去五年,是打牢基础、重点突破,经济发展提速进位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从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抓起,集中精力谋要事、攻难事、成大事,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2006—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5%、19.92%和17.11%。其中,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破200亿元和10亿元,有6项经济指标增幅跃居江门地区前列,7项经济指标增幅在江门地区实现进位。今年1—6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再创新高。翠山湖新区先后成为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建设初步成型,投资集聚效应明显,吸引世界500强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相继落户,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57亿元。加强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了镇级特色经济发展,创建了4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启动,产业集聚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提高。其中,农业创出品牌,开平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化纤纺织、水暖卫浴、食品工业三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快速发展,建安产值实现五年“翻一番”。“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是2005年的3倍。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7.5个百分点,开平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称号。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三)过去五年,是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民生为重,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36.76亿元改善民生,把推动科学发展的举措变成惠民利民的现实。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得到省委充分肯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47%和9.1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扶贫开发、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义工服务、残疾人事业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惠农政策,顺利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项目建设,完成镇海水库自来水供水工程,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修建加固河堤17.89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1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卫生事业投入,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全市新建改建公路180公里、桥梁27座,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中心镇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五年来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56%。社会事业发展硕果累累,被授予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称号,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人口计生工作重返省一类地区管理。严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刑事发案率逐年下降。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严抓社会综合治理,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全市保持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四)过去五年,是从严治党、转变作风,执政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切实增强党建“主业”意识,把党的建设贯穿工作始终,以党建新成果保障科学发展。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的执政能力。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执行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干部培养、选拔、交流、轮岗力度,调动广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新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领导干部管理日益规范。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顺利完成镇党委、村(社区)“两委”换届,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推广“党员群众议事学习日”活动,大力发展“两新”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实现“一村一大学生”目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上下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平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城市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社会管理压力增大;有些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解决困难和问题思路不宽,应对复杂局面办法不多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总结五年来的实践,我们在科学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赢得了发展的信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必须坚定信念,毫不动摇走科学发展道路。五年来,我们面对发展中的挫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转变思路走科学发展道路,不仅有效化解了历史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走出低谷,而且办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实践证明,科学发展之路符合开平实际,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今后我市必须坚持的一条希望之路、富强之路、幸福之路。二是必须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难题。五年来,我们坚持思想大解放,在江门各市(区)率先出台市域功能区规划,建成使用行政服务中心,主动推行财政体制、政府机构、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实践证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先行先试,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为今后发展创造更强大、更持久的动力。三是必须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办合民情、顺民意、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必须真抓实干,保持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五年来,我们狠抓执行力建设,在干部中营造埋头苦干、干有所成的工作氛围。同时,主动提升工作要求,先后明确提出“重点突破、争先进位”,“力争上游、争当标兵”工作主线,让广大干部消除“恐高”思想,增强敢与先进较劲的勇气。实践证明,实干的作风、争先的决心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五是必须同心同德,巩固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五年来,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是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尽其责,民主党派踊跃参政议政,人民团体当好桥梁角色,军民同心共创和谐,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情系家乡,形成我市打开工作局面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干好开平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众志成城谋发展,团结一致争上游。二、深刻把握发展形势,明确“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准确研判面临的形势,科学谋划发展的蓝图。未来五年,我们迎来大有作为的新机遇。放眼全球,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纵观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态势保持不变,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环顾省内,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大气候,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加速形成,区域间产业合作、创新互动更趋活跃。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双转移”政策、“文化强省”战略、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及一系列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立足江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处于加快发展机遇期,为我市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创造了重要的契机。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我们要十分珍惜,敏锐把握,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内在优势,努力赢得大发展、实现大跨越。未来五年,我们面临不同层面的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步入新一轮调整,国际发展环境和市场变化复杂,对我市外源型经济发展带来不可预见性。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要素制约趋紧,通货膨胀风险依然存在,对我市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重大考验。经济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诉求不同,给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出了复杂性课题。周边地区你追我赶,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正处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当中。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裹足不前,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锐意进取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竞争中取胜。未来五年,我们踏上跨越发展的新征程。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厚积薄发,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市域功能区规划深入人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承载力和辐射力迅速提升,发展主引擎作用更加明显。一批大项目的落户、上马和投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为我市跨越发展积蓄了后劲。随着西部沿海铁路、中开高速公路、江罗高速公路等跨区域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设,开平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城市、生态资源优势释放,旅游、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将催生新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上级对开平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空前高涨。总之,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动力,只要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条件充分利用好,把优势充分发挥好,把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干劲充分调动好,未来的五年一定是我们跨越发展的五年,是我们再创辉煌的五年。基于上述形势的判断,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障,围绕“推进跨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