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7~9年级–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总目标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表述)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过程与方法: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设计思路解读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程设计思路解读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知识与技能);•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过程与方法),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过程与方法),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分目标解读四、课程分目标(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侧重“知识与技能”。主要是动脑能力,只要想到,在做到就很容易了。所以提高眼界很重要,要多看,眼高了很容易带起“手高”)•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侧重“过程与方法”。这主要是动手能力,只有敢动手、会动手,脑袋里的感觉才能表达出来,才能表达好)•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里面就包含了情感价值观,要获得“持久”这一条绝对不能绕过)课程分目标解读•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简单的“关注”二字太重要了)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知识与技能”)•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侧重“过程与方法”。这句话基本上把美术材料放大到了“无限”,只要在生理心理上对孩子没有危害,都可以尝试)•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段基本上明确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任务)(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课程分目标解读(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关系”的应用表示千万不能就“美术”论“美术”,它可是具有“人文性”!有了“人文”就有了“美”,未来有没有“术”都不重要了),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侧重“知识与技能”)•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更具“人文性”了)中认识美术。(侧重“过程与方法”。)•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多了“美术现象”是“大美术”使然,视觉文化是大美术的基础)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消了“简短评述”,使得“应试教育”在美术这儿不太好使了,但是对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因为老师也不能“死记硬背”了)课程分目标解读(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知识与技能”。明确提出“以议题为中心”增加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可操作性,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先要将“议题”准确定位,因为不是任何“议题”都适合美术的)•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侧重“过程与方法”。这句把“综合”的对象和“探索”的方法都表述清楚了)•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应了课程性质的第四点。如果俺们的课程不能让孩子们觉得“愉悦”和“成功”,根本不惦记您的课,一切免谈)课程分目标解读五、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内容标准、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内容标准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内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努力达成内容标准。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内容标准达成度的要点。课程内容解读课程内容解读“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第四学段(初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解读1.目标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第四学段(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解读七年级上册第1课《画画你我他》第2课《卡通故事》第3课《画家笔下的色彩》八年级上册第2课《梅竹言志》第3课《寄情山水》第4课《用画笔触摸细节》第5课《静物画有声》九年级上册第2课《瞬间的精彩》第3课《画“说”空间》第4课《我们在一起》九年级下册第2课《用雕塑记录时光》第3课《画布上的抽象》八年级下册第3课《画故事》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第5课《方寸之间》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第2课《黑白世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课程内容解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美化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第四学段(7~9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解读1.目标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美化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2.学习活动建议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述。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习。了解一些媒材的特性,用面材、线材、体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的工艺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选择某一主题(如校园或小区改造、学校或社区活动等),进行设计练习(写出规划方案、制作模型和绘制效果图等),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练习。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查或网络查找的方法,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