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杭州市环境保护局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O一O年四月1“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低碳城市、生活品质之城和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时期,是杭州率先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如何在贯彻实施“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六大战略过程中,做到环境保护工作“保障有力、措施有效、绩效明显”,努力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展趋势,力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实现“和谐创业”的环境。科学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基本思路,对于总体设计和统筹“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杭州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十二五”规划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成效“十一五”以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环境立市”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部署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为抓手,深入推进实施“1250”生态建设工程、“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污染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十一五”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各项指标进展顺利,所提出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一是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滚动实施了杭州市环境污染2整治三年行动和新三年行动,以钱塘江和太湖流域水环境整治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为重点,开展了针对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城镇环境污染、农业农村污染的专项整治。圆满完成了萧山东片印染和染化工业区、富阳造纸工业区、建德化工区等三个省级重点监管区和萧山南阳化工区、余杭苕溪流域、临安锦溪流域、桐庐钟山石材加工区等四个市级重点监管区的污染整治任务;2008年底完成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小冶炼整治任务;制定并实施《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规划》,并通过省级验收;制订并实施《建德市碳酸钙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关停灰钙企业50家,技改36家(正在技改的47家),8家重钙企业、30家母料企业和4家轻钙企业已通过整治验收。开展了半山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通过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关停企业100多家,投资80亿对该区域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新增截污量5582吨/日,削减COD1万余吨,削减二氧化硫6千多吨;2009年开始实施的北大桥整治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区域范围内的202家企业将全部关停转迁,目前废水排放最大的蓝孔雀化纤已经停业,最大的废气排放源杭州协联热电也于2009年6月底关闭。以加强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对64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完成52个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1.8%,全面启动钱塘江饮用水源地黄砂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成立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督查组并驻现场办公。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到2009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削减12.79%和12.45%三是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市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形势下,水、大气等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2009年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优3良天数显著增加,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27天,优良率89.59%,7个县(市)区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均在85%以上;钱塘江干支流、苕溪流域和运河流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77.3%、100%和20%,千岛湖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I类,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34.1,属中营养水平;杭州市区内河水质通过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引配水等工程,有效改善了水质,40.4%的常规监测内河水质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四是生态经济成果显著。到2009年我市目前国控、省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重点耗能和耗水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已完成80%以上;建成5个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其中下城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目前省内第一个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五是农村环保工作深入推进。2009年制订实施《杭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1250”工程4050个,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超过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85.16%、废弃矿山治理率达90%、生态葬法覆盖行政村达到97%、“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到62%。制订并下发了《杭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项目考核奖励办法》,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杭州城区、东苕溪流域和运河流域等相关区块的畜禽禁养工作。六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日臻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收集率分别达到40%、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为100%。我市主城区及各县(市、区)均已建成县级以上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处理能力达60万吨/日的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也即将建成投运,萧山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日处理5000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25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8万吨/日,在4建污水处理能力达80余万吨/日,污水实际处理量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的80%以上,主城范围以外的区、县(市)污水处理率分别为:萧山85%、余杭85.2%、富阳81%、临安90.1%、建德81.8%、桐庐85.2%、淳安80.75%。七是生态示范创建广泛开展。我市共有省级以上生态县(市、区)5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占我市应创建数的5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6个,位居全省及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5个,占总数的70%;此外桐庐县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余杭区荣获亚洲博鳌·中国标杆城市与品牌区县年度表彰最高奖项——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区奖。八是环境管理得到加强。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控制了一批污染严重或与区域环境发展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加强了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完善了跟踪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建设,编制完成了《杭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杭州市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环境污染预警应急体系。九是创新环保体制机制。积极利用市场化机制有效配置环境资源和排污权,在全省率先推出排污权交易政策,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建立了异地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于2006年正式设立每年5000万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地区间利益协调,有力地推进了杭州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十是环保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扎实推进,环保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环境监察和监测标准化建设提前完成。7县(市、区)环保局在重点乡镇(街道)共设立了23个环保所。全市已建成21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和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以上,县际间水、气自动监测网络的目标。市控5以上重点污染源和电镀行业已分批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十一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多方位推进。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环保嘉年华活动等环保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深化“多绿”创建工作,其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全省领先、全国前列。举办乡镇领导干部生态环保研讨班等培训班,培育和普及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共有注册志愿者600多人。(二)“十一五”规划的实践经验“十一五”以来,我市紧密结合杭州市发展实际,在生态环保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思想观点和思路方法,创造了许多新做法和新经验,这些做法与经验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一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于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制定决策、部署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生态市、生态文明市建设。二是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综合采取环保准入、污染治理、强化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妥善处理好服务与监管、效率和质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把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公众环境需求作为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切实维护好公众环境权益,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四是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策略,重点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1250”工程、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工作。五是把落实责任主体作为做好环境6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总量核查、责任制考核和挂牌督办等措施,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管理主体责任和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强化了责任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六是把制度创新作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努力从政府、企业、公众三大责任主体的层面,不断加强环保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三)“十二五”规划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走上持续深化、科学发展的轨道。但必须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仍然存在不少矛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根本转折、持续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当前杭州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环境容量极为有限,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存在并逐步显现。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地表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近几年来,主要流域水质逐年下降,特别是钱塘江流域和苕溪流域饮用水源水质均呈下降趋势,市区部分河道水质劣于Ⅴ类。——酸雨、光化学烟雾、灰霾等大气环境问题凸显。近年来,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市区一类区、二类区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还未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杭州市酸雨污染仍处于严重水平。7富阳市、萧山区属轻度酸雨区,淳安县属较重酸雨区,主城区、余杭区、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属于重酸雨区。近几年来,杭州每年灰霾天气数超过150天,灰霾天气已成为影响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土壤污染、污泥及危废处置、城市噪声等环境问题逐步凸显。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壤污染、污泥及危废处置、城市噪声等环境问题逐步凸显,而治理场地、资金等诸多因素制约了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诸多难点。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产业及结构的科学布局,但是目前杭州市产业结构“服务化”任重道远,产业结构高端化不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受土地、电力、能源等要素制约,产业增长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的模式。突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环境容量有限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目前杭州的环境容量已经极为有限,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国内其他城市出现得更早、表现得更为突出。“十二五”时期杭州人均GDP将实现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新跨越,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将进入到更高阶段。环境容量有限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在新一轮发展中将更加凸显。——经济转型升级滞缓和污染减排刚性的矛盾。杭州作为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生态环境脆弱,高能耗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仍在提高,经济转型升级滞缓和污染减排刚性的矛盾在今后若干年内将更加突8出。——环境质量改善相对缓慢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期望值不断提高的矛盾。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期望值不断提高,这与环境质量改善的艰巨性必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