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关资料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相相相关关关资资资料料料汇汇汇编编编[[[222]]]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其主要议程之一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图书馆本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搜集编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关资料汇编。本集为第二集。中中中共共共佛佛佛山山山市市市委委委党党党校校校图图图书书书馆馆馆2004.9.6探究“执政能力”提出的来龙去脉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执政能力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网邀请有关专家就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进行了阐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理论的深化,也是全新的党建重要命题。本文试图对“执政能力”的提出,做些来龙去脉的探究,以更好地领会中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关键词的最早提出“执政”是掌握政权的意思。中国共产党在重要文献中使用“执政”………词,最早可见邓小平同志在1956年9月16日《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时隔33年,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的1989年12月29日,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执政”二字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讲话中关于党建方面使用频率较多的关键问。二、从“执政本领”、“执政水平”拓展到“执政能力”江泽民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一文中指出:“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执政本领”是“执政能力”的最初提法。·“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法要早得多。江洋民同志于]993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执政能力”比“执政水平”更带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能力,是做事的本领。执政能力,是掌握政权的能力。如果过河,没有桥,是过不去的。一个政党如果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没有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那是完成不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任务的。“执政能力”一词最初出现在党的文献里,则是反映在200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一文中。此文说:“中央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提出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着深刻内涵。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久,迎来中国共产党80周年。在这个著名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新的党建重要命题中国共产党于2002年11月8日召开了十六大。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55年来,我党所处的执政地位、所担负的执政重任,使我们不仅要一般地加强党的建设,而且要紧紧扣住执政问题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不仅要经得起执政考验,而且要提高执政能力;使我们不仅要总结中共55年的执政进程和基本经验,而且要汲取国外执政党的成功与失败。只有当我党执政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的时候,才是很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之时,才是把中国事情办得越来越好之时。(李海鸥)中国网2004年9月16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条历史的轨迹为了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非常需要研究和总结执政的历史经验,提高我们对于执政规律的认识。对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还要经历一个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浅到知之较深的过程。通过对规律的认识解决党在执政中遇到的各种课题,在驾驭规律的基础上谱写我们党更加辉煌的执政历史。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本丰富的教科书。9月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需要研究现实提出的课题,同时,又要善于研究和总结执政的历史经验。艰辛的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其执政的经历,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为夺取政权而斗争。但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所以,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一些局部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有的,如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还是按全国性政权的构想建立的。围绕着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如何掌握政权、如何组织政权、如何运用政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广州革命政府,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政府框架,延安时期的“三三制”、“糟兵简政”,一些革命根据地开展的选举活动……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初步尝试和经验。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设计和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建立了新的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等。从1949年到1956年,党比较谦虚谨慎,注意科学地行使国家政权的职能。从1957年到1965年,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委加强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但也出现了权力过分集中、党对政权机关包办代替的趋势。“文化大革命”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先是遭到全面破坏,继而走向畸形发展。所谓“革命委员会”的体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党政合一,甚至“有政无党”。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违反了执政的基本要求。第三个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工作机制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逐步改善党的领导。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意见。80年代中期,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比较突出的进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党对政权机关的领导,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党的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正在进行新的探索,进一步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回顾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过程,我们可以肯定:第一,中国共产党执政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巨大的。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办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好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第二,中国共产党注意学习怎么掌握政权、运用政权,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并且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执政经验。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路也是艰辛的,不平坦的。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过不少失误,受到过一定的挫折。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成就和错误,不断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逐步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有了更为清醒一些的认识。丰富的执政经验历史,不仅仅是记录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为了告诉未来,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郭沫若说:研究“过往的来程”是为了决定“未来的去向”。所有这些,都告诉了我们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的经验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实践。党如何执政、执政的效果如何,首先是与党的指导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执政的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执政的行动指南。8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只有不断地研究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用新的思想、新的结论来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理论宝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我们的理论才能充满活力,我们的实践也才能充满活力。执政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党的执政理论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力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都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正是有这样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执政的水平和能力才有了不断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继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长期为着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英勇奋斗,并且受人民的委托和拥护执掌国家权力,承担起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责任。中国共产党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执政,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归根结底是为了谁?服务于谁?一切执政的活动,以谁为基点?以谁为归属?作为执政党,执政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别无其他,为了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个字,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政党,是阶级的和人民的先锋队,负有组织和领导群众的责任,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