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于华师大加强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建民本讲座内容仅是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独立思考。欢迎交流与讨论。第一部分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按照飞利浦设计公司的“看法”,设计师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能力:要会研究人;要会解码;设计中要会编码。(但是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这个次序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本科阶段要学习别人的许多设计作品,分析它们的长处和短处;这就是学习解码,了解设计师是如何通过作品把信息传达给别人的。这就是“解码”能力。然后,就要自己学习设计了,要在设计中把需要传递给使用者的信息加载在设计作品上。所以设计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那么,到底需要传达给用户哪些信息呢?这就需要研究人,研究所设计的产品的目标消费人群、或者称为终端消费人群。所以,在设计师的培养过程中(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以及设计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继续教育)需要学习许多课程:设计类的,技术类的,人文社会类的……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师,也就是说你的造型设计能力、亦即解码-编码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那么你的设计能力可能将主要取决于你对设计产品的目标使用人群的研究。也就是说,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基础性的,这里更多需要的可能就是“灵感”;但是造型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后,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就主要取决于你对目标人群的了解,而这主要不是靠“灵感”所能达到的了。(这就有点像一个摄影师,其成功可能主要不取决于其摄影技巧,而取决于对拍设对象的了解)这个问题今天就说到此为止,不展开讲了。今天着重讲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第二部分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是设计师最重要的利器(相比于自然力和艺术家,设计师是比较弱势的;我们只能依赖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自然力的鬼斧神工——以国外评选的一组图片为例说明1-骷髅头(南美火地岛)2-人面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风光)3-天羯座(北欧附近)4-史前巨兽(美国阿拉斯加与加拿大交界处)5-太极图(新西兰南岛)6-星星和月亮(地点不详)7-极光(据说里面可以看出张贞子的脸?)8-富兰克林头像(南美秘鲁)9-熟睡的老猫(狐狸?)(南斯拉夫境内)(抱歉:照片下部下载时丢失!!)10-死亡的武士(某海湾)2.艺术家的精心构思——以世界十大经典雕塑为例1-自杀的高卢人(约公元前200年,小亚细亚)2-阿波罗像(古希腊早期)3-抱鹅的少年(古希腊时期)抱歉:照片下部下载时丢失。4-自由女神像(作者:巴托尔迪)5-罗丹:思想者6-门考拉夫妇立像(古埃及,约公元前2600年)7-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8-米洛斯的阿夫洛蒂忒(维纳斯像)(约公元前150年)9-米开朗基罗:大卫(公元1501-1504)10-米隆:掷铁饼者(约公元前450年)3.设计师的挖空心思——以国外评选的“游走想象之外、十九大异想天开自行车”为例说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一、与艺术家不同,设计师的思维结果是要接受社会检验的。因此设计师的思维是有约束的。(1)从中外地铁设计,看“以人为本”。(20年前)亲历北京地铁环线与苹果园线在复兴门的换乘;“单向导电”:“正向”容易“反向”难!(近几年)上海地铁1号线与2号线在人民广场的换乘(现在已有所好转);“单向导电”变为“双向不导电。(现在)北京1号东西线与2号环线在建国(或复兴)门站换乘;“单向导电”问题依旧。下一个是哪里?国外几乎不存在“单向导电”问题。例如:美国纽约、华盛顿,换乘像上下楼一样方便。)纽约城市地铁图纽约市曼哈顿地区地铁图在这方面,香港是做得最好的,换乘真正是“近在咫尺”,是最人性化的;而且换乘的指示和显示都一目了然,极其方便,决不会误乘。香港地铁线路图港岛-九龙局部地铁图(2)公共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人流、货流、车流各行其道,布置合理(!),互不干扰。上海新客站南广场的总体平面布置:为了人流和车流不交叉付出了什么代价?!相比香港红磡,纽约的PenStation要好得多:宁可车绕道,不能叫人绕道。(3)不该跟风的别跟风:第一个(如苹果iMac和G4的“透明风”)是创新;第一批是流行和时尚;再后面就是抄袭,就是设计师的无能。但是该跟风的必须跟风,不跟风要吃苦头。例如:上海地铁1号线(德国人帮助设计)的出口台阶,2号线设计时为了节约取消了。结果……所以,设计师的“挖空心思”是有约束条件的。设计师的思维从过程和结果来讲都应该是最出人意料的,但是思维的结果也应该是最容易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设计师与艺术家不同。艺术家的“灵感”虽然也离不开生活,但是其结果可以暂时离开“绝大多数”消费者,因为只要有一个消费者认可并购买它就可以实现价值了。但是,设计师的成果是必须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因此设计师的思维不能离开环境,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生活,不能离开人。二、设计思维的基础是创造性,离开了创造性,设计思维就没有价值。什么是创新:举一个例子,迴转木马谁没见过?但是慕尼黑和伯尔尼市政厅把它搬到屋顶上,变成了风景,惹得全世界的旅行者每天蜂拥而至。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摇篮设计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实质和核心。这里有个关于思维“隐秘性”、他人不可窥视到的特点的一个故事:某汽车集团CEO想要开除那个抽着烟斗、把脚翘到桌子上、什么事也“不干”的设计师……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养成思维的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模式是极端重要的。我们学生,在校期间要学生很多知识。但是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学习的方法,尤其是正确思维的方法1)设计师的思维,在某些阶段最需要依靠“灵感”,但是在另一些阶段又最需要理性。设计思维的创造性有时候主要依靠“灵感”,有时候又要依靠理性思维。但是,即使对于产品造型设计师也不要过分强调“灵感”的重要性。因为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样也充满了理性思维。2)前面我们提到了,按照飞利浦设计公司的“看法”,设计师至少要具备三个能力:要会研究人;要会解码;设计中要会编码。研究人做什么?就是通过研究消费者,了解和掌握他们对产品的“说不出来”的要求,也就是你在设计时要通过编码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也就是说,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基础性的,这里更多需要的可能就是“灵感”;但是造型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后,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就主要取决于你对目标人群的了解,而这主要不是靠“灵感”所能达到的了。3)怎么能使“灵感”多多?至少有以下几个手段:从分析别人的设计做起(产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培养快速出方案的能力;在感性思维枯竭时通过理性思维去激发灵感。这里我还要提一下“系统设计方法”。我们不妨耐心地读一段英国设计教科书上关于系统设计的一段话:“系统设计的三个规律“在新产品开发的词典中,一开始开发就看到方案的弊病就意味着准确定位了将要在市场上失败的新产品,这对新产品的开发是致命的。事实上,这可能是设计者可以做的第二重要的任务。之所以说是第二重要,是与他能创造不会失败的作品比较而言的。这个任务太重要了,因此不能单凭洞察力来完成,而必须要用系统的手段处理解决。为新产品设定一个明确的和现实的目标就为产品必定成功提供了一种先见之明。……“……最重要的目标是客户需求的或希望要的东西。其它一些目标还有:与生产厂的能力和设备的兼容性,与目标市场的适应性,有销售分配渠道,以及与相关法令或工业标准的一致性。设计者如果不能定出目标,那才是真正的‘看不到弊病’;他们也将不能看到为使新产品取得成功应‘达到的目标’。正如古老的格言所说:‘如果你不知道去向何方,那么条条大路都是对的’。这就是叫做‘不要看弊病’的第一条原则。……“第二条原则叫‘不要听弊病!’如果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对进程不予监控,则为产品定出目标就没有意义。判定从什么时候起产品偏离了正常路线的唯一方法是,对照已设定的目标,以一定的间隔时间进行诊断并检查这些结果。如果可以设定出新的路线,则产品的开发就可以继续下去;否则应该在化费太多的成本以前就放弃。设计师如果对新产品出现差错的议论充耳不闻的话,那他们只能指望对新产品上市时的失败“声响”也充耳不闻。……“第三条原则是‘不要说弊病!’创造性的自由表达是设计的核心。利用系统设计方法去击打沉默的创造性,是个广为流传的神话;但确实再没有任何事情比这更真实的了。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曾经说过的那样,创造力是1%的灵感加上99%的辛劳。这份辛劳之汗是在你武装头脑时流的——建造基础,使创造力的大厦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起来。……“……有关真实而伟大的发现的历史记载都乐于关注那造就最后突破的直觉上的跨越;而几乎无人提及在研究问题、反复思考现有的解决办法并探索所有最终被证明是毫无用处的那些办法时所花的漫长岁月。在许多此类案例中,正是这些错误的解决方案痛苦地、一步一步地把我们引向了突破。新产品开发也应该是这种情况。……“……正如我们说过的那样,如果10个创意中有1个能成为成功的产品,那么为了要发现这个成功的产品,就必须给创造力以自由,容忍不成功的想法。事实上,被驳回的想法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人产生理念能力的最好衡量。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想法,并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可能这就是个好的理念;然而同样地,这也可能只是个平庸或者完全无用的想法。但当某个人从10个想法中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想法时,这个想法是好想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说得更极端一点,对一个问题的各种可能解决方案提出得越多,你就越可能找到最好的方案。因此,自由地表达创造性想法,包括那些最后被证实是一钱不值的想法,在新产品开发中实在是个优点。因为对于大多数的问题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已是很困难的事了,期望要给出很多方案简直是太可怕了。然而,使用系统论的理念生产技术,对这类问题就很适用。不会使用系统方法,用爱迪生的话来说,等于就是喝了大剂量的“止汗剂”。”引自MikeBaxter《ProductDesign》,Chapman&Hall,1995;江建民译。注:可参考拙作“中英双语工业设计”。上面这几段话至少可以使我们懂得两点:1、在创造性的初始阶段最忌讳的是指手画脚,必须给表达创造性想法以充分的自由;2、要学会系统论的理念产生技术,使少量的解决方案变成很多方案。所以,这里我要揭开我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本科教学中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诀窍。实际这是完全符合英国工业设计教科书里的系统设计原则的。三、独立思考设计师的思维应该不是人云亦云的、而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的。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1)例如:“科技创新”……2)例如: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化的、特大型城市”……3)例如:番茄含有尼古丁,生吃有害……4)例如:奇瑞的“对称性”设计理念……5)柯拉尼的设计与家庭室内环境的协调……6)在这里,我也想直率地谈谈我对“水立方”和“鸟巢”的看法。它们的效果图非常漂亮,都曾使我叹服!但随着在电视上看到了它们的实际画面,我对它们的看法发生了分化……但是,“身临其境”后对鸟巢的感觉是:它如此庞大,人站在它的边上(实际是“下面”的感觉)感到渺小,全然没有可爱的“鸟巢”感觉;每根钢架没有鸟巢上纤细树枝的感觉,倒觉得它们太“粗、大、苯、重”了!人在上面工作时显得多么渺小!某电视台在现场开会的照片。虽然很远,台子又搭高了,人还是显得渺小。所以我对“鸟巢”的感觉不好!毛病出在哪里呢?我翻遍了鸟巢的效果图,都没有仰视角度的。唯一一张能让人体会到它大的是前面展示过的依附在斜钢柱上的走廊的效果图。而“水立方”是有这样一张仰视效果图的,与将来人们在它前面看时的效果一样。这是2007年5月网上可以搜到的图片。所以,我们大家在“鸟巢”上都犯了一次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我们事先通过效果图所看到的都是我们在一般实际情况下都看不到的;而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媒体没有让你看到。如效果图上显示的鸟巢最美好的一面,只有坐飞机才能看到,而首都的地位会不会允许普通群众花钱就能在上面飞一趟呢,天晓得!为什么说普通人常犯呢?不少人装修后说,为什么没有效果图漂亮?我的回答是:因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