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寨中学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方案为积极贯彻《中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民本中学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方案。一、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方向,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以民族精神作为教育工作的根基,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民族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将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与“二期课改”相结合,与大美青海建设相适应,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教育实施体系,引导学生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民族精神素质,完善育人队伍,提高育人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抓住各阶段相应重点,分列目标如下:七年级——在衔接初中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以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和勤奋自强为内涵的公民人格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本文化、热爱民本文化,树立“传承民本文化,锻造民本新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增强知法守法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强不息,正确实现个人价值。八年级——在巩固七年级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以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为内涵的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掌握基本的政治观点;引导树立“大美青海”的意识;引导学生立足民族精神之根,吸取多元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做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九年级——在强化七年级、八年级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以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富强为内涵的国家意识教育和“三观”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国情、把握基本国策;,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明报国责任,树成材理想”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掌握正确规划人生发展的能力。三、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精神和革命传统,又要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通过认知教育和实践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达到知行统一;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论升华相结合,在营造浓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坚持突出重点和有机渗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教育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善于挖掘课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种资源和载体,有机、有序、有效地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针对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根据学生心身发展规律,注重民族教育的针对性,也要加强各年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衔接;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学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积极性,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整体环境。四、民本中学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贯彻落实1.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学校要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2.课程开发中紧密结合。学校应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1)梳理并强化拓展型课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形成课程系列;(2)重点开发具有校本特色及民族精神内涵的拓展型课程;(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以民族精神教育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4)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设民族精神教育专题系列讲座;(5)充分运用广播、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民族精神专题教育。3.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1)组织教师学习《青海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领会其精神实质;(2)在显性课程中充分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3)在隐性课程中挖掘、梳理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4)与民本“协同、乐学、高效”的教学原则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方式。4.教学研究中重点关注(1)将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教研组、备课组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2)在教师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五个一”活动:即上好一堂公开课、完成一份案例,写好一篇教后反思、指导一项课外德育活动、撰写一篇研究文章;(3)定期举办以“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交流与推广。(4)确立“农村初中,民族精神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科研课题,积极探索实践符合农村初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二)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的扎实开展1、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如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纪念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纪念日,召开主题校(班)会、团会,举行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组织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观摩活动,开展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古诗文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举行学生文艺演出活动。2、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履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祭扫烈士陵园,考察城市、农村建设新貌,参观文化博览馆;开展知识竞赛,组织阅读经典活动,举办征文、演讲比赛,进行社会调查。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受悠久、辉煌的民族文化。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形成有重点、有层次的主题活动系列:七年级年级——“传承文化,锻造新人”(1)人人参加民族精神教育选修课的学习,联系若干位社会贤达来校辅导,引导学生认同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意识。(2)每学期落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参观、考察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弘扬民族精神做实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3)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做文明人”的素养。(4)举办展示活动,用组织演讲比赛、交流活动体验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在学校产生影响。八年级年级——“大美青海”(1)继续开展“了解革命史,铸我民族魂”的主题系列活动,在暑期寻访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研究,总结交流。(2)参加“走进民族经典,传承优秀文化”活动。(3)开展“教育”系列活动,用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激发其远大理想。(4)落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民政、教育、卫生、环保、社区、国际交流等某个角度,深入访问、进行研究,从中感悟、认同中华民族精神。(5)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做文明人”、“做现代人”的素养。(6)举办展示活动,用征文写作、摄影展览、论坛交流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在社区产生影响。九年级——“明报国责任,树成材理想”(1)举办国情展览、形势报告,增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2)寻访校友,共议“理想信念和责任使命”,树立成材报国的坚定信念。(3)组织“今天我以民本为荣,明天民本以我为荣”教育活动,牢记“厚德、笃行”的校训。(4)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做文明人”、“做现代人”、“做中国人”的素养。(5)举办展示活动,用技能展示、“成长的足迹”主题展览、论坛交流等活动,展示活动,在社会产生影响。(三)在学校环境建设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氛围的营造1、学校要在建筑规划、绿化设计等方面融进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2、校园内要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3、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开展民族精神专题教育,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4、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生发展的力度,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良好心理基础。5、要加强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修身、和睦相处,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四)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中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延伸1、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在家长中宣传“青海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工作。2、利用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加强有关落实“青海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沟通交流。3、制定并实施学生家庭修身计划,确保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延伸到家庭。4、构建良好的学校、社区互动平台和保障机制,营造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社区氛围;5、利用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及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军政训练、学农劳动、志愿者服务、参观巡访等活动,进行行之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6、依托家长学校,开展“牵手”工程,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及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五、民族精神教育的保障机制1、组织结构建设成立学校民族精神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各分管校长及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主任为成员,定期研究、分析、策划、组织并交流学校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工作。成立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年级组组长、教师(班主任)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指导、协调、调研年级的具体实施。2、师资队伍建设党政领导要把民族精神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抓好学科主阵地民族精神教育的落实,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分管德育的负责人、德育处干部、校团委干部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以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其专职作用。在教师职务校本培训中,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提高教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3、评估、奖励机制建设学校将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将定期评选民族精神教育先进班集体,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事迹,推动全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