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内容: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思考与讨论:1.什么是国情?国情最主要的是指什么?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土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历史经历、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国际环境等。一个国家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2.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强调国情这一问题?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了?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邓小平有一个判断,就是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届时中国将达到中国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而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其二,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大国。一时间,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中国崛起”这些词也应运而生。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你认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人口:中国是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达到1.8亿人。高等教育入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1978年,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9.85%,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0.71%,排名第97。到2009年,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39.27%,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4.53%,排名第57,基本赶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更是相差悬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均GDP为155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的4.44%,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9.61%,发达国家人均GDP的1.68%。2010年为4392美元,世界人均GDP为10671美元,发达地区达到38417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到4810.56美元;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75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121位。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会仍居100位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提高了92%。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按国家最新贫困标准计算,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资源占有: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目前中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为18.72%,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为46.64%。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8.8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为56.29%;中国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为44.9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水平相当。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也高于世界及发达国家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世界三产占比为47.43%;而发达国家三产占比是54.78%,发展中国家的三产占比是44.46%,而中国三产占比是23.9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到了2010年,世界三产占比上升为58.17%;发达国家三产占比为70.32%,发展中国家三产占比为56.25%,而中国2010年三产占比为43.1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03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低于其13.11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的三产占比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这一定的差距,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结论一:“两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十七大报告“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从明确“两个没有变”到“三个没有变”,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变是绝对的,没有变是相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会面对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就像一个小孩从2岁到5岁,虽然都在幼年时期,但2岁与5岁的特征肯定不一样。邓小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有100年。现在看来,恐怕还会更长一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发展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结论二:“三个世所罕见”“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引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这“三个世所罕见”也是对国家现状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与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1.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学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从国际形势看,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第二,从国内看,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是: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其二,中国进入矛盾凸现期,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其三,中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其四,中国进入从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其五,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诸多有利条件。(正确的道路、干部队伍、各族人民的拥护等等)2.重提“战略机遇期”的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战略机遇期1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又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人们在怀疑,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呢?质疑战略机遇期消失的依据是:第一,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这次危机影响深远且至今没有结束,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之害,未来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数,如何走出危机还是未知数。第二,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接踵而至,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牵扯了我们许多精力。第三,从2009年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加快。此外,中国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摩擦不断。第四,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到所谓“中等发达陷阱”阶段,我们国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建设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也在海外不断被放大。这一切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已经走到头,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我国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有如下理由: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很难打起来。国内学者认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意图是要守住既有势力范围,美国现在也在逐渐接受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美国也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激烈冲突的亚洲。第二,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未来十年,适逢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全球技术革命关键时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把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期尽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轮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中,哪个国家率先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哪个国家就能取得全球经济发展的先导优势,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第三,“后危机时代”发达世界自顾不暇。全球经济的大萧条还将持续5到10年,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财政危机、失业、反恐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今日欧洲,债务危机阴霾依然笼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反恐战争仍在艰难中继续;在中东和北非,突然间的政权更迭让欧美和以色列焦虑难安……在许多专家看来,在“后危机时代”,从政治到经济、军事的多重挑战,使得西方国家自顾不暇,这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战略机遇期。第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的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