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年龄更替的结构性规律和不同身份、职业、行业的青年角色差异,使青年群体的分层显著。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青年由于年龄不同,工作环境、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的差异,会有可能导致青年个体的很多行为发生变化。共青团的青年工作,如不能充分考虑到青年群体的这种群体特征,我们的许多为青年服务的活动和项目,就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很难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和参与的热情,有效联系、有效服务、有效凝聚青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探寻和研究青年群体的差异特征,以便使团的工作更能体现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一、研究背景及基本情况进入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群体的分化速度明显加快,青年群体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共青团组织的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作方式逐渐失去了积极效用。对青年群体进行的社会分层研究是新时期青年工作面临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两个全体”有重要意义。如何对青年进行分层?社会学中对于社会分层存在两个代表性的传统理论:一是马克思的系统阶级理论,强调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及财产所有制对社会阶层划分的决定性意义;二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即对社会成员按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进行阶层划分。在这两个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不少当代的社会学家们,不再固守于某一特定标准,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同时采用社会分层的多元标准和综合指标。对社会阶层的研究基于研究的学科和对象的不同,内涵界定上有差异,研究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从青年工作需要视角,对青年分层模式目前大致有两种:一是按年龄,二是按类别。两种划分方式都有其自己的应用特点,对我们认识不同层次青年的需求进行分类引导都有积极意义。不同年龄青年分层的差异应该是明显的。但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不同类别青年群体,也会因职业背景、社会阅历及思想意识方面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调查数据按年龄分为15~18岁、19~25岁、26~30岁、31~35岁四个阶段,按月收入状况分为1000元以下、1000~1999元、2000~3999元、4000元以上四个层次,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类青年群体进行分析。以四个年龄段作为基本参数,按调查问卷中各变量的观测值排序,提取频率最高的前四位观测值,按年龄分段、收入分层和青年分类进行趋势性考查。根据四川省各市州的经济排位、人口分布及地理位置,本课题选取四川省内的11个市州(成都、攀枝花、绵阳、德阳、广元、宜宾、雅安、资阳、凉山州、阿坝州)的各阶层青年作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5~35岁的青年。本次调查时间为2009年初,共下发调查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95份,有效问卷占91.8%。由于青年的年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因此在界定青年群体范围和对青年群体进行分层研究时会存在定义上的困难;由于青年群体这一概念的涉及面广,牵涉的人数众多,职业流动转换快,以身份职业为特征的分类相对复杂,使得样本的选择和统计会受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限制性因素。二、不同年龄层和类别青年的调查数据分析1.不同层次类别青年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是由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借助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需求愿望、心理倾向、价值观念的具体看法。对青年生活态度的考察从物质享受、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三个部分来展开。(1)如果有余钱,你将怎样使用。青年人在满足温饱的自然需要后,在追求发展、活得精彩潇洒的同时,从整体上仍然秉承中华民族忠义节孝、亲情人情、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传统伦理道德,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总体特征。反映在“如果有余钱,你将怎样使用”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孝敬父母”25.01%、“投资”18.34%、“旅游”16.56%、“学习深造”15.56%。表示将余钱用于孝敬父母的青年群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明显,同时这种趋势并没有因个人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反而有下滑的趋势。在分类群体青年中,大学生表示余钱将孝敬父母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群。表示将余钱用于投资的青年群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收入分层看,呈驼峰形,峰值在2000~3999元这个收入群体。随年龄增长,个人积蓄的增加,青年的投资意愿增加,特别是在2000~3999元这一收入段的青年群体有较强的投资创业冲动,对这个层面的青年应该进行积极的投资创业引导。按类别人群看,大学生的投资意愿最低。可能一方面是受制于学生基本是无收入人群,余钱很少,难以用于投资;另一方面也证明大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不浓,加强投资及创业的培训和教育很重要。表示将余钱用于旅游的人群,除15~18岁群体外,其他年龄段都有这种打算,但26~30岁青年群体态度相对要弱一些,这与他们更多地愿意把余钱投入到投资创业方面的愿望是一致的。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从收入状况分层的情况看,旅游的意愿与收入呈明显的反向趋势。从分类的情况看,大学生是旅游积极性最高的人群。就青年群体而言,并非如我们想象的收入越高旅游的意愿越强烈,这可能与平时工作的强度有关。收入高的都是忙人,收入越高工作越忙,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似乎挣钱比旅游更重要。表示将余钱用于学习深造,排在第四位。26-30岁年龄段对此感到很迫切,与他们对旅游兴趣相对不高相对应。其他的几个年龄段无明显的变化。从收入分层中可以发现,月收入4000元以上者对学习深造非常渴求。在分类人群中,企业青年对学习深造意愿最高,26~30岁青年群体中月收入在4000元的比例最高。(2)个人价值判断标准。在对个人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上,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4.66%、“生活是否舒适”13.68%、“金钱的多少”8.41%、“权力的大小”4.62%。四个年龄段都几乎一致首选判断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看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但是如按收入分层来看,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青年人群对此的认同度降低,青年中的高收入人群对社会贡献的公益心有减弱的倾向。从分类的情况看,认同这一标准最高的人群是大学生,最低的人群是进城务工青年,二者之间相差近14个百分点。从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分类,没有影响不同青年群体对个人价值判断标准的基本判断,生活的相对艰苦使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的价值判断的社会属性有所减弱,但仍占有较高的选择百分比。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个人价值判断标准是正向积极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和潜在的献身精神。4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青年人群,这种回馈社会的感恩思想并没有得到强化反而遭到削弱,联系到有余钱孝敬父母的意愿远低于其他收入人群的情况,我们发现,物质财富的增加反而有使他们对家庭、社会感恩回馈有弱化的倾向,似乎与我们理想中的青年精英群体不相匹配。这值得我们思考。对生活舒适是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各年龄段青年认同率都不高,均线仅在13.68,收入较高的青年人群尤其不认同。如按人群进行分类,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率最高,大学生最低。对金钱的态度上,无论按年龄还是按类别划分,在青年的选项中均排位靠后,在按收入分类的青年人群中,月收入1000元以下和4000元以上者,选择金钱是个人价值判断标准的明显高于了其他层次。对权力的价值判断标准的选择率也很低,不占青年人群的主流。但有三类人群,一是26~30岁的青年群体,二是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青年人群,三是进城务工青年,他们在个人价值判断标准的权力认同上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其中的进城务工青年,由于飘移在城市底层,饱受无权无势之苦,对权力的渴求实际上是对权益保护的渴望,应该引起我们重视。(3)闲暇时间的安排。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锻炼身体”52.49%、“看电视电影”47.66%、“看书学习”32.00%、“上网”25.82%。占选择百分比最高的是锻炼身体。低年龄段(15~18岁)、较高收入者(月薪4000元以上)和进城务工青年人群,相对更多地把锻炼身体作为打发闲暇时间的选择。这三类人群几乎完全没有关联,低年龄段也许生性好动而热爱锻炼,较高收入青年人群也许是工作压力对身体状况的焦虑,进城务工青年可能是切身感受到身体健康对于找寻工作的重要性而使然。因此,在选择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上肯定存在显著不同,这是我们在提供服务时不能一概而论的。闲暇时间用在看电视电影中的人群,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在四类人群中,大学生最高,其次为进城务工青年。闲暇时间用于看书学习者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从收入分层来看,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者利用闲暇看书学习的欲望强烈,与余钱用于学习深造的意愿是相对应的,因为这个收入层面的青年群体从事的工作更有挑战性和压力,对知识的渴求和更新愿望更为强烈,危机感的存在促使他们有不断地有充电的欲望。除大学生外,企业青年也有同样的选择。年龄是闲暇时间选择上网的重要分界线。从收入上看,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是一个分界线,两组之间约相差6个百分点。从类别上看,企业青年最低,比最高的大学生低18.5个百分点,比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还低约6个百分点。2.不同层次类别青年的社会认知状况(1)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在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贫富两极分化”27.71%、“官员腐败”25.75%、“失业问题”14.46%、“法制不健全”13.90%。按年龄分段的青年人群中,随年龄的增长认为贫富两极分化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者的比例增加。按收入分层,月收入在2000~3999元的青年对此的认同率最高。在四类人群中,大学生反映强烈。而我们一般概念上贫富两极属于“贫”一极的农村青年对此却比较漠然,认同率很低。大学生们对贫富两极分化对和谐社会建立的影响认同度很高,应该说更多的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去看待它。认为官员腐败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主要原因的,19~26岁年龄段的青年认同度低于低年龄和高年龄段青年。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段青年高于其他收入段青年。四类青年对此都有较高的认同度,类别间没有明显差别。认为失业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主要原因的选择上,19~26岁年龄段的选择率相对其他年龄段而言更高。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青年人群中对此选择率高一些。而面临就业巨大压力的大学生,却基本不认为失业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原因,表明大学生们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但在心态上已经平和地接受了这一现实,也表明大学生们接受挑战的抗压能力明显增强。认为法制不健全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的认同度总体不太高,尤其是高收入青年群体基本上不认同。四类青年对此无明显差异。(2)看电视上网听广播时关注较多的内容。在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国内外大事”23.40%、“社会新闻”22.61%、“知识文化”10.98%、“创业赚钱”9.72%。26~30岁年龄段和2000~3999元收入段的青年,更多关注媒体中的国内外大事,趋势明显。四类青年中,企业青年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农村青年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整体相差不太大,最高和最低仅相差约6个多百分点。对社会新闻的喜爱程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步上升。高收入段青年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段。四类青年人群的差异不明显,相对而言,大学生对此的选择率略低。对媒体中知识文化内容的喜爱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1000~1999元收入段青年和农村青年对知识文化的喜爱度相对最低。与“余钱用于学习”和“闲暇用于学习”的趋势相一致。对媒体中创业赚钱的信息,不同类型青年的兴趣差异较大。26~30岁年龄段、4000元以上高收入青年人群和农村青年对此兴趣最高。显然,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青年对媒体提供的创业信息会有不同趋向和侧重,这才是我们运用媒体时应该关注的。(3)影响青年就业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个人能力”71.45%、“找工作的人太多”46.67%、“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36.26%、“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