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名刘璐学号1410032717专业新闻与传播导师论文题目党报对本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策略研究——以《天津日报》对“8.12天津爆炸”和《解放日报》对“12.31外滩踩踏”、“11.15静安大火”报道为例选题报告时间2015年10月29日文献综述: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因为受到相关新闻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学界和业界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2003年的“非典”事件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非典之后,党和政府愈发重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突发事件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学术界研究突发事件报道的文章也开始逐渐增多。近来年与突发事件报道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来,为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国务院于2006年8月1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中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本人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近十年来(主要集中在近五年)的文献搜索与研究,总结归纳出前人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这一话题的研究现状。纵观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对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研究这类研究分析了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对其实际引导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其中王亚丽在《公共危机事件中都市报舆论引导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一文中以我国都市报中的翘楚《南方都市报》对温州7.23动车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为例,通过对其舆论引导路径和引导策略的梳理和分析,指出近几年来《南方都市报》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上存在的调查性报道缺位、危机预警缺失、报道不平衡性、独家新闻缺失等问题,提出构筑强有力舆论平台、发挥网络舆论引导优势、打造全媒体下的都市“新报”这三项措施来加强都市报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符翩翩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机制研究》一文中,分别阐述了重大突发事件各个阶段的舆论引导机制,并指出媒体应有效利用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及时提供信息,弱化或者消除公众在风险中的恐慌情绪,最终实现在风险社会中政府、公众和媒体三者的良好沟通。杨文宇在《突发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一文中,回答了舆论导向确立的依据、核心价值和判断标准,指出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舆论引导过程要及时评估、促进不同舆论场域的良性互动、提高媒体人的职业素养等应对方法和解决措施。二、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和功能研究在突发事故灾难报道的研究文献中,这一类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类研究多是建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做出了详细阐述。杨保军在《简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角色》中提出,“新闻媒体在突发事故灾难中应该扮演:准确信息的报道者、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不当言行的监督者和公众利益的维护者这四种角色。”张兴旺在其硕士论文《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中,运用无产阶级新闻观,探讨新闻媒体在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不同角色与功能。他认为,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社会的协调者、政府形象的塑造者、社会心理的调适者,应发挥传播信息、舆论引导、宣传疏导的功能;在灾难事故报道中,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舆论的监督者,发挥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功能;在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要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舆论的引导者、政府形象的塑造者,发挥传播信息、舆论引导、宣传整合的功能;在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要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发挥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盛蓉则认为媒体在突发事故灾难中的主要责任是社会预警,它可以促使突发事故灾难广为人知,引导公众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的态度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减少公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促使政府和社会采取相应行动,减少灾难的破坏性。三、对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机制的研究(一)对突发公共事件在传统媒体中传播机制的研究对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是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学者贾斌昌提出,“我国的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政策规划、组织保障、信息沟通技能缺乏,财政资源支持跟不上,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法治和法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华中科技大学著名学者吴廷俊和夏长勇认为我国危机传播中媒体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症结主要在于政府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而关于如何改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机制,学者们则普遍认为,“对于政府而言,其应当制定与新闻传播规律相适应的新闻政策法规;对于受众而言,他们既有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利,也有监督媒介的权利;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其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方式应该易于受众接受并符合中国国情”这类研究主要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讨论,很少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二)突发公共事件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微博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辐射力强等优势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大为在《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中通过分析突发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探究微博中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的传播机制问题,阐述微博这一新的传播模式下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这五项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微博传播机制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研究》一文中,作者张飏结合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现状,总结当前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危机信息需求理论来阐述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的传播要素、传播原则、传播结构及传播流程,以此来构建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机制。四、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策略的研究此类研究大多从实务操作层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提出建议,在研究突发事件的著作中大部分都把报道策略这一话题单列为一章,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只从宏观层面提出几条一般的报道策略与方法,近两年有个别学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进行报道策略的分析,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谢耕耘、曹慎慎、王婷在《突发事件报道》一书的第七章中,分别从不同属性的媒体、与突发事件关联度不同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媒体融合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新的媒介背景下,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黄莹在《传统媒体的公共事件报道研究》一文中通过对2007年到2011年五年间公共事件报道的典型案例分析,综合考察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试图对公共事件报道的特点、发展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及时准确不缺席,中立客观不逼视,挖掘真相不附会,人文关怀不起哄等改进策略。五、从框架理论角度出发,以具体事例探析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框架构建此类研究在突发事件研究中占据不少的比例。研究多是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议题设置、报道方式,报道基调,稿件来源等方面分析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通过对框架特点的研究,探索出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规律和方法。这类研究又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一家媒体对某件或某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框架构建此类研究显现出媒体和案例选择扎堆的现象。学者更偏向于《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及其官方微博这类在国内享有较高影响力的媒介,对案例的选择集中在“地震”、“疫情”这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学者们通过框架分析,指出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郭丽丹在《人民日报关于H7N9禽流感的报道研究》中通过对所选样本的分析,总结出《人民日报》对此事件的报道特点,并指出其在此次报道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重报道的人文关怀、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传播全面的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等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途径,为日后的报道提供了指导。杨奇在《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报道研究》一文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指出《中国青年报》在对雅安地震的报道中涌现出的新特点,针对其对地震事故的报道策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媒体应建立和遵守职业伦理准则、严格区别新闻与商业宣传、健全报刊灾难报道应急机制等解决措施。(二)两家或多家媒体对某件突发公共事件的框架比较研究1.中西方媒体的对比研究马若斌在其硕士论文中选取《中国青年报》和《纽约时报》为代表,采用框架分析理论,以两家报纸关于坟川地震报道为分析对象,比较中外媒体相关报道中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报在报道的人文关怀、信息透明、重视灾情本身信息的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所导致新闻观念、记者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双方报道最明显的差异在对地震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报道上表现出来。2.我国党报和都市报的对比研究将党报和都市报对比研究也是学者们偏爱的一个研究视角。文章多以由典型案例入手,在深入剖析党报与都市报新闻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凸显媒介定位对报道模式的影响,最后由此及彼地归纳出突发公共事件的常规报道框架及改进意见。代表文献有陈原一的《解放日报和东方早报H7N9新闻报道研究》和沈婵婧的《以框架视角探析党报集团在突发事故灾难中的报道策略——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郑明,李琉.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方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贺文发,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谢耘耕,曹慎慎,王婷.突发事件报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7]贺文发.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8.[8]白薇,丁楠.灾难新闻的采写与解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9]唐涛.网络舆情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10]黄芙蓉.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1]杨魁,刘晓程.政府媒体公众: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12]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04.[1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二、论文类[1]罗子彪.我国突发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2012(17).[2]龚捷.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以议程设置主体话语权变迁为视角[D].重庆:重庆大学.2013.[3]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张飏.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4.[4]董清.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危机的应对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6).[5]丁孟醒.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公众互动关系研究——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6]吴国斌.突发公共事件扩散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7]胡瑜.微博环境下报纸对危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以7.23甬温动车事故报道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12.[8]王卓.论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3.[9]昃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10]张乔.博客新闻对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