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一、阆中印象二、古城自然环境三、古城空间格局四、城市建筑风格五、相关保护观点六、古城保护框架目录阆中印象“阆中治城图”,上面有“道光元年长至月观察御史黎学锦监制”字样。道光元年是1812年,长至月是五月夏至,这就是196年前的阆中古城。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嘉陵江在这里呈倒“几”字型回环蜿蜒,使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三面江水抱城郭,四面山势琐烟霞。阆中印象1.总体概述: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shè)县、四川阆中,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据说,四大历史名城魅力独具,各有千秋:平遥,古意苍凉;丽江,柔软悠闲;歙县,书意墨香;而阆中,则是阆苑仙境。阆苑指的是阆风之苑,《集仙录》里说: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杜甫在游历了巴蜀后曾说过“阆州城南天下稀”说的就是位于成都百里外的阆中。阆中印象2.历史沿革:阆中因山、水得名。《说文解字》:“阆,门高也,从门,良声。巴郡有阆中县,来宕切。”《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巴记》:“阆水纡曲,径其三面。”《旧唐书•地理志》阆中郡:“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管子•度地篇》:“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土阆,是高大的土墙,与高门义同。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一段,古称阆水。因城在阆山阆水之间,故名阆中。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生伏羲于此。古为梁州之域,商属巴方,周为巴子国。战国时,巴子屡为楚子所逼,约在公元前330年迁都阆中,直到国亡。阆中县始建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隶属巴郡。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刘璋三分巴郡,以阆中为巴西郡治。建安十九年至三国蜀烈帝章武元年(公元214-221)巴西太守张飞镇守阆中,后为部下范强、张达所害。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9)置南梁北巴州,州治阆中。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同时设盘龙郡。州、郡俱治阆中。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因避杨忠讳,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唐高宗调露年间,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为隆州刺史,元婴筑滕王阁和隆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为避玄宗(名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为阆苑。五代唐明宗天成四年(公元929)阆州置保宁军。阆中印象2.历史沿革:北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改保宁军为安德军节度。元初仍为阆州,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置东川路元帅府,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始置保宁府,属四川省广元路,府治阆中。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置川北守道、分巡道、兵备道,治地保宁。明孝宗鸿治十一年(公元1498),寿王出镇保宁,建王府于城内西南。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清平西王吴三桂率清兵入川,陷保宁,并作为四川临时省会十余年。清世宗雍正八年(公元1730)设分巡川北道署,治阆中,辖保宁、顺庆、潼川等府。民国三年置嘉陵道,道府置阆中,后迁南充市。民国22年2月,中共阆南中心县委在县城成立,6月红11师(后为红30军)一部建立了三庙乡苏维埃政府。7月红30军军部进驻老观场。9月中共阆南县委、阆南县苏维埃于水观场建立。民国24年3月,红9军解放阆中县城,随即在县城建立中共阆中县委、中共忠发市委、阆中县苏维埃和忠发市苏维埃。1949年12月29日,阆中和平解放。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1992年被辟为对外开放城市。古城自然环境1.地理区位: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地形地貌:(1)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向川北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古城自然环境2.地形地貌:(2)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向川北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3)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1)风水:要体现阆中风水环境的原真性首先要保持古城郭外部周边山势地貌的完整性。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2)空间布局:阆中城市中心十字交结处,建有“中天楼”,有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及南对岸山锦屏山的双栅子街于此相交,正对应“天心十道”。城内其他街巷,皆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形大街为主干,围绕其展开,并各取远山为对景,街名与之相对应,如笔向街、蟠龙街等,其城市街道布局均与传统风水学城市营建思想相契合。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3)空间布局:阆中县城依傍于蟠龙山,城市传统的布局是西北面(城中心)布置宗祠官署,为道符、学府和达官贵人活动区;东北面布置军事要塞,占据城池较高地势,居高临下,控制全城;城南面临嘉陵江,布置商贸区和居住区,便于通商和起居生活。军事要塞区宗祠官署商贸居住区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4)城墙:阆中的城墙,据明嘉靖《保宁府志》载:“元代以前,尚是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千户滕贵于土城内外筹以石,并筑富春、锦屏、澄清、威德四门,辅以月城。四门上皆建城楼,解放后先后拆除,现仅存南门局部城墙基础。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5)历史街区布局:a.华光楼古商贸区,由上华街、下华街、大东街、下新街、县学坝街、管星街组成;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5)历史街区布局:b.科举文化街区,包括学道街、北街的清贡院和县文庙、田家巷、武庙街、状元街;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5)历史街区布局:c.古民居历史街区,包括米粮市、白花庵街、笔向街、屏江街;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5)历史街区布局:d.回族居住街区,由礼拜寺街、南街、西街、双栅子街等组成;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5)历史街区布局:e.三国文化街区,以桓侯祠为中心的辐射地带。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6)街道格局:古街道的保护范围主要为“三轴”:以南津关街、大东街、郎家拐街、普贤路及双栅子街、北街、迎恩街构成的两条南北轴线;以公园路、天上宫街、太平寺街、武庙街构成的东西轴。古城空间格局1.城市布局:(7)街巷特色:阆中古城的街巷,继承了中国传统城市棋盘式的格局,按南低北高的地形特征沿东西和南北向布局,主要街道之间由街巷联系,整体形成古城道路网体系。传统街巷宽度大多在2~8米不等。传统街巷既是交通空间也是古城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各种公共的城市活动多在街巷内进行。阆中古城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多为一层,有1.2~2米宽的由挑枋或檐柱支撑的檐廊,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雨的空间,也是沿街进行商业活动的交易空间。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古民居:古民居的原真性保护阆中连片的明清民居,院落典雅精致,集北方四合院之大气,南方园林建筑之小巧玲珑一体,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其平面布局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空间层次丰富,极富生活氛围;?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古民居:其平面布局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空间层次丰富,极富生活氛围;其造工精细,浮雕窗花等装饰艺术形式多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民居不论宅院大小,住户地位高低,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堂屋、神壁道、过厅等主要内容,轴线之外则灵活处置,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大小院落相套,有抑有扬,对比强烈;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溶为一体;功能分区合理,闹静,洁污分明,布局井然有序。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古民居:在建筑造型艺术方面,民居建筑雕而不画,色彩淡雅,古朴大方;青瓦白墙,树木扶疏,屋面多为双坡屋面,瓦饰简洁;门窗花格种类繁多,裙板浮雕技艺精湛。古城建筑风格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2)a.古民居杜家大院:杜家大院又称杜家客栈,为前店铺后居室的民居兼商业型院落,原为大“财东”杜宝山的居所。杜宝山三子杜立生为青帮头目,有钱有势,此处常为青帮活动场所。1943年曾被政府租用开银行,建国后曾先后作过城关区政府、金库、航运管理站、航务管理所和港务监督所。该大院建于清代,木质穿斗结构,串珠式四合院格局,占地二亩左右,房屋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大小天井七个,房屋43间,进出街门三道。前面临街三间作店铺,后面房屋作活动、生活用房。该大院建筑的突出特点在于因地制宜,随形借势,由高到低修建。在同一中轴线上连串四道天井,从下新街(华光楼古商贸区)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1987年被市政府定为一级“重点保护民居”。古城建筑风格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抬梁式这种构架的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上)。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b.华夏水博馆:华夏水博馆又叫阆中水码头客栈,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代有修缮,光复于今。庭院穿四合,楼阁层叠,五井相连呈串珠式,浑然一体,雕门花窗美不胜收,曲径通幽,灵秀婉转,花木藤蔓,掩映清宁,淡静顿生,仿佛隔世,由北南行自然高低起落,临轩远眺,丹青城廓锦屏山水尽收眼底。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c.孔家大院:地址:白花庵街10号此大院为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历史。该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组成。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双坡青瓦屋面的穿逗结构,门窗雕花,正庭大梁上有太极图与龙纹彩绘,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c.李家大院:地址:笔向街李家大院系湖北孝感李族于明正德年间建造,距今五百年,该院坐北朝南,前店后寝,占地千余平方米,房屋四十余间,呈串珠式三进三重格局,厅堂高大,结构古朴,为典型明代风貌,门窗雕花纹饰精美,室内陈设雅致。匾楹蕴理含趣,兀现川北古民居四合院历史文化风韵,院内几株大桂花树,香溢四邻,人们又惯称“李家桂花大院”。古城建筑风格1.民居院落:(1)c.秦家大院:地址:南街阆中秦家大院位于阆中古城南街,始建于清初,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一座有30多间房屋的串株式三进、四合院,为古城中现存气势最为宏伟的红色旅游大院。1935年红军曾在此设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建国后为保宁镇政府办公地,现为阆中市重点保护民居。古城建筑风格2.历史遗迹:(2)古建筑历史遗迹:a.华光楼:濒临嘉陵江的华光楼是古城的重要标志,是俯视古城区的最佳场所,处于古城中心地段,,是保护的重中之重。华光楼周围的街道多为穿斗木结构建筑,四合院民居井然有序,青瓦屋面纵横交错,极富韵律感、历史感,统一又变化、完整又独特。华光楼一带自古就是全城的商贸中心,要突出商贸职能,扫清视觉障碍,既保护唐宋时期形成的古城格局,又与江南的风景名胜取得空间呼应(对景)。古城建筑风格2.历史遗迹:(2)古建筑历史遗迹:a.华光楼:濒临嘉陵江的华光楼是古城的重要标志,是俯视古城区的最佳场所,处于古城中心地段,,是保护的重中之重。华光楼周围的街道多为穿斗木结构建筑,四合院民居井然有序,青瓦屋面纵横交错,极富韵律感、历史感,统一又变化、完整又独特。华光楼一带自古就是全城的商贸中心,要突出商贸职能,扫清视觉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