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一、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为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对学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勇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荣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既具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又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确立有意义的行动目的。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同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既具有远大的目标,又能转化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苦干和实干的精神。例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时代一位数学老师的启迪下,立志要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中国人争光,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他不顾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生活条件的简陋,埋首于数字和草稿纸中,夜以继日地进行推导、演算,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认可。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学习活动,更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顽强的学习毅力。所以,教师应该科学、严谨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安排班集体的劳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使每个学生融入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必然发展起来。在学校日常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能磨炼学生意志的实践活动,如晨练、爬山、野营、徒步旅行等,甚至有时可以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挫折和磨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不应当捏塑一个人,而应当锻炼,锻炼出一个人,这就是说,先要好好烧红,然后再用锤去锤……另外,在意志锻炼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意志品质,教育者要及时肯定,帮助他巩固下去;对于不良的意志品质,则要及时指出,设法教育、纠正。例如,对于行为盲从、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对集体和他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启发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自觉意识;对于行事轻率、行为鲁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认清行为的不良后果,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行事;对于优柔寡断、怯懦的学生,则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对于行为偏执、性情孤僻的学生,要从心理上接近他们,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群体的利益。三、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父母之外,学生对在学校生活中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师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和尊重,并不自觉的去模仿其言行。因此,一位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榜样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是其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注重集体的利益,也为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而自豪。当学生建立起对集体的义务感和荣誉感时,就会为了集体的目标和利益,去努力学习,热心支持集体活动,在此过程中,独立、坚强、勇敢、自制等意志品质也得到培养。当然,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还要有严格的纪律去约束集体成员,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当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集体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纪律的事,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意志锻炼。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以及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意志品质的缺点和不足对学习的影响,就会主动接受这些教育影响,予以积极配合。这个时候,也为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提供了条件。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发现学生能够做到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制定作息计划和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自己设计一些加强意志锻炼的活动,并努力实践;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