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探定教,因做定导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从小就应攀着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活动,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缺少学习氛围,家长也不会为孩子挑选和购买课外书籍。学生普遍没有阅读习惯,课外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很低。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制定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实验方案》,着手对学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注重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养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积累与基奠,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养分。通过课题的开展,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还能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涵养自己的品行,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课余生活,逐步培养自己做内心丰富的高尚的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性研究,教师们一方面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课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三、课题研究的依据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经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四、研究目标1.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2.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五、研究内容(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1、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2、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3、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六、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2、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3、个案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4、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9月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3、了解初一年级新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统计分析;4、《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二)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9月A、整合学校、班级、家庭阅读资源。1、营造书香校园。发挥学校图书室、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开展学生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一年一届评比“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开展课内阅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课内阅读课教学教师课堂大比武、论文评比。2、打造书香班级。利用黑板报、墙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扩充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故事会”“颂诗会”。3、书香家庭的构建。A、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当他寂寞时,让书本成为他的朋友;当他落后时,让书本鼓励他扬起前进的风帆。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年年订阅适合孩子的报刊杂志。B、丰富阅读内容。1.设置特色课程(语文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有效阅读。2.以认知水平和促进发展为基础,精心筛选阅读内容,构建校本课程,开辟读书天地。一是精选古典。将《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作为基础篇目。二是筛选美文。将《语文经典读本》作为课内必读篇目,学校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作为课外必读篇目,将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网络图书,班级图书角和学生自购读物作为个性阅读内容,通过阅读积累,实现个性飞扬。3.梳理经典性的阅读篇目,精心推荐课外必读、选读书目,搭建课外阅读平台。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分年级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小说等。加强课内外沟通,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发端,加强课内外沟通,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贯通。C.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三)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课题成果展示。八、实施策略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1、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创造活动。为深化课外阅读成果,我们利用大队部组织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引导队员展开想象,展望祖国的光辉前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了知识积累,拓宽了学习领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表演课本剧。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他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培养,普遍有所提高。3、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实验教师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接触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