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导论复习重点宋氏千秋一:名词解释1自然免疫性:又称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2获得免疫性: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的抵抗性。3同种型抗原:抗原来自同种动物不同个体,这些个体在遗传上是不相同的。4超抗原:某些免疫刺激因子有强大的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诱发最大的免疫效应,因此称这类刺激作用的分子为超抗原。5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脊椎动物中一类具有高度多态性,含有多个基因座位,并紧密连锁的基因群。6单向扩散法:将适当浓度的的抗体混于琼脂中,琼脂凝固后,打成小孔,加入抗原,抗原由小孔开始向周围扩散,并在小孔周围合适的位置形成沉淀环。7主动免疫:是指用抗原刺激一个个体而产生的免疫性,受到免疫的个体再遇到相同的抗原刺激便会做出强烈的免疫应答。8:被动免疫:是指把一种特异性抗体,例如,抗某种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人工转移给未受到过该病毒侵染的个体,使该个体获得抗该病毒的能力。随着这些抗体在体内被代谢消失,免疫力也消失。9过继免疫:是指通过转移免疫的淋巴细胞到一个未免疫的个体,使其与供体具有同样特异的免疫性。10干扰素:细胞因子中的一个家族,以干扰病毒复制而得名。根据产生细胞不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11治疗性疫苗:是指有别于传统预防性疫苗的,具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二:填空题1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特异反应性。2半抗原的特点: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3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4免疫球蛋白的类别:IgG,IgM,IgA,IgE,IgD.5抗体多样性的形成机制:胚胎细胞的V-J或V-D-J重排,体细胞突变。6补体活化的途径: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经。7MHC-I类分子的基本结构:α链和β链8人的MHC又称HLA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按结构功能和组织分布情况不同分为三类:HLA-I类基因,HLA-Ⅱ类基因,HLA-Ⅲ类基因。9凝胶沉淀最常用的方法:单向免疫扩散和双向免疫扩散。10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主要与抗原物质及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1免疫耐受的诱导途径:抗原诱导,抗体和T细胞受体诱导,免疫抑制剂诱导,机体自身12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慢性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外伤性睾丸炎。13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途径:MHC配型,诱导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免疫抑制药物。三简答题1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适应性,区别自身与非自身,记忆性,自我调节性。2抗体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如此庞大数量的不同免疫球蛋白是由于基因重排的结果,产生抗体的B细胞胚系DNA上有许多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受到不同的抗原刺激后发生重排,这种随机重排可以达到10的8次方到10的10次方以上不同序列的基因,由于这些重排得基因转录,翻译大量的具有不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3补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的溶胞功能,补体活化与炎症应答(过敏毒素与炎症应答,趋化性,免疫粘附与调理,其他的炎症作用)4B细胞发育的四阶段: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T细胞的发育过程见课本104页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杂交瘤技术,基本原理是分必抗体但不能长期培养的B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肿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分必抗体又可以长期传代培养。6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是一种以小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理改变有滑膜增厚,间质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组织破坏。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细胞因子和受体表达有明显改变。7病毒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的机制:抗原漂移,病毒潜伏,分子拟态,干扰抗原呈递,干扰免疫效应机制的关键过程,免疫耐受的形成。8自身免疫应答发生的原因:天然生理性自身抗体和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存在,自身免疫耐受盲区,自身抗原性质的改变,交叉抗原及分子拟态,机体免疫应答调控失调。四:大题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蛋白大分子;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它仅以单体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体属于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G在机体合成的年龄要晚于IgM,在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水平。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自然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还具有调理吞噬和结合SPA等作用。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多为单体,也有二聚体,分泌型的都是二聚体,且含有分泌片。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初乳中含有分泌型的sIgA。IgA的凝聚物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M是抗原刺激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Ig,IgM不是细胞,但可结合补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由于IgM有较高的结合价,所以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体,其杀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IgM在机体的早期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经典途径又称传统途径或第一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免疫复合物是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始于C1的活化条件为:①C1仅与IgM的CH3区或IgG1、IgG2、IgG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②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二个以上Ig分子的Fc段结合。③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只有在抗体与抗原或细胞表面结合后,Fc段发生构象改变,(二)固有成分及激活顺序:参与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C1(C1q、C1r、C1s)、C2、C4、C3。激活过程可分为识别和活化两个阶段:1。识别阶段2。收集整理活化阶段C4b2b复合物为经典途径C3转化酶;C4b2b3b复合物为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3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异同:见课本77-78页4MHC-I及Ⅱ类分子的结构域:见课本123-124页两个图5小鼠杂交瘤技术过程:见课本145页6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活化,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内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抗原交叉呈递途径。7超敏反应反应机制:见课本267页五:几个需要了解的知识点1克隆选择理论(第9页)2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经(72—73页)3无应答和免疫耐受(176页)4疫苗:(246—264)简单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