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三·一八惨案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洗涤赁屋黯然泣下喋血蹀血屠戮殒身不恤绯红不惮浸渍惩创尸骸桀骜攒射立仆抹杀托体同山阿liáodàngfěidí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洗涤lìnàndiédié赁屋黯然泣下喋血蹀血lùyǔnfēidàn屠戮殒身不恤绯红不惮zìchuāngháijiéào浸渍惩创尸骸桀骜Cuánpūmǒē攒射立仆抹杀托体同山阿•1926年3月,奉军在日帝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国民军队同奉军作战。日帝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天津大沽口事件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60多个团体和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大会决定: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请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队伍来到段政府国务院门前时,遭到埋伏的军警排枪射击和大刀砍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鲁迅把这一天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大沽口事件和三一八惨案1.在开追悼会时,我独在礼堂外“徘徊”;2.在遇害的青年当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3.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文中一共有八处,请找出来,体会作者每处的用意。1、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答:叙述了刘和珍三件事情。①预定《莽原》全年,表现了她要求进步,追求真理的品质;②反抗校长虑及母校,表现她勇敢顽强,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等品质;③参与请愿并遇害,表现她英勇、进步,为国家民族勇牺牲的爱国精神等。总结:她是一个向往革命,追求真理,敢于斗争,有责任心,关心母校和国家前途的和蔼可亲的热血青年。作者还提到了哪几类人?他们在国难中有什么表现?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一曲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声唤醒庸人大众的沉重呐喊,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的深沉号角。芸芸众生都几许?•爱国青年欣然请愿•反动势力•庸人饭后谈资•苟活者微茫的希望以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为代表的情愿群众无恶意的闲人、麻木的民众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段祺瑞政府“八国联军”帮闲文人散布流言开枪杀人剖析警醒怒驳控诉激励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者和幸福者”矛盾吗?2、品味第四节最后一段,思考:①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②鲁迅先生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的沉默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一样吗?③如何理解“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3、如何理解第四节中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还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4、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5、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6、苟活着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是在于述评“三·一八”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切入点。鲁迅先生借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反动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意图是:爱国青年反动势力庸人悼念唤醒控诉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真是一字一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许广平请你为刘和珍写一幅挽联,以寄哀思。赴国难真猛士显真精神,悼芳魂小女子铸大勇毅。政府举屠刀,志士气概冲霄汉;先生撰祭文,民众热情壮山河。赴国难小女子铸大勇毅,勇捐躯真猛士显真精神。请愿何得获罪?无辜殒命!小女怎可轻视?有义垂名!赴国难舍生取义,济苍生虽死犹荣。可歌可泣英雄举,亦忠亦勇烈女魂。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震耳,弹雨淋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一位高明的医生,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他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为民众的精神麻木而痛苦,他为民族的命运而担忧,他为青年一代的成长而费心。当他辞世时,宋庆龄亲自绣了“民族魂”三个字盖在他的身上。这是对鲁迅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苦难的中国人民对这位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斗士最高的褒奖。有人说,鲁迅离我们太遥远,可北大教授钱理群说,鲁迅永远不会过时!读鲁迅吧,你会感动于他不断呐喊为民请命的执着精神,你会经受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你会变得深刻,你会越来越睿智。永远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