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沙县第一中学文件校字(2012)10号金沙县第一中学申报“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确保其建设质量,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服务中心,重点应用”的原则,我校根据中央电教馆《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教电馆[2012]35号)、贵州省电化教育馆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黔电教通(2012)17号]及毕节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毕教通(2012)107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2—二、总体目标从2012年7月-2014年8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2、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3、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体系,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4、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5、建设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6、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7、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渠中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8、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附:金沙县第一中学“数字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图—3—三、组织保障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一)领导小组组长:骆国江副组长:万俊利邓明非邹渊明成员:罗昭宇罗捷陶发强钟勇军刘宁王丽黎明黎希华李常圣曾宇曾霖毛永健刘世发曾亚平喻茂灿任云文(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主任:万俊利副主任:任云文成员:毛野张长涛庞艳徐建桂(三)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4—组长:任云文成员:张长涛庞艳徐建桂四、实施步骤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重要应用优先的原则、实际应用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我校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建设目标。(一)2012年7月-2012年12月底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虽然我校校园网络(校园局域网)的上网率已达100%,但其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更新、升级与整合,其主要内容是:更新校园网防火墙、核心交换机(采用双引擎双电源)、核心路由器等关键设备,消除单点故障隐患;建设防雷、防静电及消防系统,以“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学校的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安装上网安全管理软件,为我校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快捷、高效、功能强大的校园网基础平台;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后期项目打好基础。(二)2013年1月-2013年8月底目标(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1、建立“数字校园”规范体系、数据标准由学校成立的“数字校园”建设专门管理部门,针对学校的现有信息系统,完成统一信息资源规划,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建立渠中“数字校园”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集,即门户集成标准及技术规范、数据库编码规范及基础数据规范、业务系统数据集成规范、信息系统安全规范、系统运行保障规范等,为今后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依据的标准和规范。2、建立公共数据库平台(含中心数据库)公共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为今后建设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建设覆盖全校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在校学—5—生数字化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网络服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的网络支撑系统。3、建立基于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的校园门户平台整个校园门户平台是作为全校今后信息系统集成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性平台。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统一学校主页和门户网站中各类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流程和规范,完善互联网开放管理日志、校园网中心机房维护日志,实现各级部门分级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学校日常的所有主要信息发布功能,不用通过多个系统去实现,从而方便和简化用户的使用和日常工作。(三)2013年9月-2014年8月底目标(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的全面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博物馆、虚拟艺术馆、教育动漫等资源共享。学校将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实施并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班班通”建设,推广并完善集成数据环境中数据标准及共享数据库,实现全校内信息共享与交换,使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率达到100%,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率达到100%,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100%,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校园网络(校园局域网)的上网率达100%,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全县先进水平。—6—学校还将以关键业务系统为核心,以“数字校园”整体平台为基础框架,进一步实现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化新应用,完善与学校相适应的校园局域网。保证网络中心机房设备运行稳定,功能完善,布局布线合理,信息点到达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教学、学习和管理场所,促进数据利用的简捷和最大化,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信息化。具体规划如下:1、与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对接,实现业务流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2、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网络无纸化办公;3、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教务管理;4、集成学生系统,实现学生入学、在校管理、转(休)学、毕业等过程自动化流程,完善学生管理环节;5、集成科研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科研管理与统计网络化,提高科研管理和应用水平;6、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和学习空间,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环境;7、集成资产管理系统,将学校资产纳入科学管理轨道;8、建立财务运行体系,确保财务数据实时同步和更新,方便后勤、教学和科研等资金管理;9、集成人事管理系统,建立人事档案,实现人事管理网络化;10、扩展网络服务功能,加强校园网、“班班通”建设,建立校园网络电视、广播站和校园安全及监控系统,实现广播网、电视网、监控网并入校园数据网,共享网络平台资源。五、建设措施“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7—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建设任务。学校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建设日常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事项,负责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数字校园”管理的有关制度、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与服务措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二)争取资金投入,保障建设需要。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校安工程、重大技术攻关工程等,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手段和政策的创新,“以市场换资金”、“以政策换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实现年度“数字校园”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投入达到50元/生,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2:1,教师备课、教学和办公计算机配备率达100%以上。(三)完善管理体系,保证建设质量。—8—“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为此,学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时,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制度”、“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监理、初验、终验的全过程项目监管制度”、“招投标及纪律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将建成学生学籍与成绩、师资与教学、设备与校产、人事与劳资、财务、科研、公文、图书等数据库,并能与市县级数据库同步;建成学校办公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教职工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宿舍管理、图书管理、设备与校产管理、学籍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等系统,并与市县级系统互联互通;建好学校独立的校园门户网站,实现学校信息通过校园网站对外发布,实现家校信息网上互动交流。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还必须报县“数字校园”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教育局组织专家指导组评审通过并立项后,方可实施建设。(四)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建设人才。“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我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师资信息能力培养培训工作,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在县内外及校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方面的讲座、研讨、培训、交流等活动,建立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上学生宣传阵地,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以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网上独立课程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使学科资源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优质资源占3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合格率为95%以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9—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学科教学中有学生直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软件进行学习的课程和学习内容,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资源,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网站、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课件制作素材库,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建设优质的校本教学资源,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