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高考制度的取消和恢复+我国教育发展阶段+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发展大事记+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是由学校决定的,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招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考制度正式设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教育体系。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事大学学科单一,发展不均匀。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被肆意歪曲。2.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3.高等教育规模被压缩。4.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停滞,教学设施遭受严重损耗。5.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国家教育教学水平全面下降。+那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狂热年代所发生的事:各级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特别是一些学术上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均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有的被迫害致残、致死。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臭老九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的大学停止招收,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则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其为重要的事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解,恢复高考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体的30年。30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20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注重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协调2.20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六大,教育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3.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教育和人才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作用,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学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教师和知识分子恢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学校开始抓普及和质量,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国家通过自上而下为主的方式,推动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显现盎然生机。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体制。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事业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势头。这一时期,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为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就算在十年前,依然还是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再正常不过了。那时的老师天天与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所取代。1949年新中国教育改革建设起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0年高考制度废除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改革开放使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的中国教育事业再次起步和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上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日益完善使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全国不断普及,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教育的兴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行各业的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