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术报告总结大三下学期,我院领导及老师为我们安排了听学术报告的课程,即中科院以及其他高校的优秀的专业研究员,教授,导师为我们做关于生命科学的各类学术报告。举办学术讲座,是大学中的一种学习途径。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本学期的报告内容涵盖了专业知识、专业发展前景、社会应用价值,社会交流等内容,还包括互动交流环节,就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问题面对面交流,其目的就是使面临毕业的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社会,为考研或者工作的我们指明各个专业的发展方向,消除我们面临走出校园不知何去何从的恐慌,使我们看到希望,又要认清挑战,这半学期的课程也确实让我受益匪浅,解决了心中种种疑问,开始更全面的思考毕业问题。下面我就其中的1,“酶工程”——杨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植物-菌根共生”——王二涛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机理的研究”,谢芳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这三次讲座做一些自己的总结。报告1:“酶工程”,杨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报告时间5月17日上午10:00-11:30报告地点:生科院圆形报告厅三楼杨晟,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及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在精细化工品的生物催化合成、工业大宗化学品发酵等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设计和进化高效的生物系统,如蛋白质分泌通路、代谢途径乃至微生物细胞,也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文章。杨老师首先从酶的定义开始向我们介绍酶工程,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照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成分的不同,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酶可以分为蛋白酶类和核酸酶类两大类别。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都可以合成各种各样的酶。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可以催化各种生化反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和作用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所以酶在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环保,能源和生物工程领域应用广泛。酶工程是指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赶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接着杨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各种酶的生产方法,最后介绍了酶工程发展概况,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酶工程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我觉得很激动很欣喜同时又觉得任重道远,因为我是生物工程专业的,这个方向和自己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很紧密,同时又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报告2:“植物-菌根共生”,王二涛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报告时间5月24日8:30-10:00;报告地点:生科院圆形报告厅三楼王二涛,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999-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8-2012年在英国JohnInnesCentre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际非豆科植物生物共生固氮研究联盟成员。主要从事植物-微生物共生和相关激素信号转导的研究,在植物-微生物共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Genetics、Currentbiology、ThePlantCell、CellResearch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对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对王二涛王老师印象很深刻,不仅因为王老师已经是第二次给我们这届本科生作报告了,而且因为他本科毕业于我们学校可以亲切的叫他一声学长了!王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向我们介绍了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形成的互利共生体,在共生的不同阶段,植物产生一系列的信号物质如独脚金内酯、溶血磷脂酰胆碱、茉莉酸和水杨酸等.这些信号物质在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间相互识别、菌根形成、营养物质交换,以及植物防御反应诱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报告探讨植物信号物质在丛枝菌根共生系统形成前后和病原体侵害的3个阶段可能的生理效应和作用机制,旨在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信号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报告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机理的研究”,谢芳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报告时间:2014年6月7日8:30-10:00报告地点:生科院圆形报告厅三楼谢芳: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英国JohnInnesCentre博士后。主要从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分子机理的研究。通过遗传、生化、细胞生物学等手段来研究共生固氮过程中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的分子机制;植物激素对共生固氮过程的调控机理;宿主植物对根瘤菌分泌的胞外多糖信号分子的响应以及豆科植物对根瘤数目调控的机理。先后在PNAS的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报告会上,谢芳研究员以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为切入点,引出氮素及相关营养元素对生命体的重要性,介绍了自然界中两种最主要的共生互作方式:菌根固氮和根瘤固氮,进而详尽地与大家共同探讨了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她认为共生根瘤的形成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揭示了宿主和根瘤菌之间有早期信号分子的交流。谈到共生固氮,谢博士主要介绍了根瘤菌侵染和根瘤器官的形成,特别强调了根瘤菌侵染和根瘤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上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她指出,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都调控根瘤器官的形成和发育,共生互作需要“团队合作”。这是自然界中奇妙的共生互作的模式。去年我和几个同学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基于豆科作物的轮作方式对土壤酸化、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听了这次的学术报告,对我们之前做的这个实验项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论理解,之前的一些疑问也得到了解决,我深刻的感受到,理论加上实践才能让学到的知识得以透彻理解并对以后的应用有指导作用!每次的报告不仅是向我们传授了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研究动向其实每个报告中也都穿插了报告人的经历,因为那些经历是财富,是他们在社会中逐步走向成功的经验与感悟,对我们既有指导作用又有警告作用,而且讲述经历是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是我们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更能体会人生的是非成败,也使得内容更生动、更吸引人。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都很积极,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专业研究中的技术问题、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选调生与公务员问题。交流很随性,涉及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这种方式使报告气氛轻松活跃,而且使同学们心中疑问得到解决。这次活动使我们感受到了院领导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不仅关注对专业知识的教授,而且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使我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我相信,通过这一学期学术报告的学习,我们都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对社会活动加深了了解,对未来的前途和挑战有更多的、更全面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踏实起来,深入学习,未来我们会走的更好。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