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卫风·氓《诗经》二首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3、共305篇。4、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四书五经六艺)5、《诗经》按乐曲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文学常识《诗经》“六义”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也可以直接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陌上桑)“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是诗经首创的手法(关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诗经首创的手法风160雅105颂40赋比兴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的段落称之为“章”)正字音•匪将子无怒将军将领垝垣•载笑载言怨声载道三年五载转载•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染衣裳•靡室劳矣所向披靡靡靡之音奢靡•隰则有泮◆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五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婚变恋爱◆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恋爱婚变决绝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强◆诗歌意象理解:《氓》诗中三处写淇水有何意味?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沉醉爱河心如帷湿回头是岸◆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女主人公婚前:生活幸福婚后:受尽屈辱氓婚“氓之蚩蚩”前“信誓旦旦”婚“二三其德”后“至于暴矣”热情、温柔、纯真。刚烈,认识清醒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心情急切、热烈•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姻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比兴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一两例,并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氓》中的比兴句应该怎样理解?用比兴的好处是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起兴分别有何作用?明确:⑴第三节以“鸠食桑叶”起兴类比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起铺垫作用。⑵第四节以桑叶的“黄而陨”起兴烘托女子年长色衰。比兴的好处•结构上:•叙事中插入比兴,避免平铺直叙•内容上:•又起到暗示作用,唤起人们联想,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应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学习本文之后,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自由讨论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本课小结: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