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盛唐诗歌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杜甫双星并峙的李白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清平调三首__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二、传奇一生几入长安所为何?1.一入长安说。玄宗天宝元年(742)秋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至天宝三载(744)春出金门离开长安。2.二入长安说。首次到长安的时间为开元十八年730。3.三入长安说。李白还在天宝十一二载间第三次到长安。现实追求:建不世之功1、少年时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中年屡入长安,叩问报国之门。3、晚年投主不明,尴尬就死。现实生活中演绎悲剧的一生精神呼唤:达绝对自由1、入山访道,落拓不羁。2、仕进失利,不为所缚。精神世界里放飞自由的梦想儒道思想的融合,入世出世的矛盾,大诗人精彩的一生终归静寂。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一)主要思想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古风》59首是其代表作品。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诗经》“风雅”的传统自任,鲜明地显示了关心现实的创作精神。《远别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篇,表现了他对权奸当道、国运濒危的忧虑。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企图杀敌报国,收复两京,“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一)。这种热烈的爱国感情至老不衰。在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未平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临终歌》中,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感到非常遗憾,把自己经作“中天摧折”的大鹏鸟。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3、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4、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二)艺术特色: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1、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2、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躪;《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对《蜀道难》、《远别离》等篇章,前人评为“奇之又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变幻错缩,窃冥昏默”(胡应麟《诗薮》),正揭示了其诗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李白《长干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干行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注释: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抱柱信:曲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床:这里指坐具。欣赏这是李白学习民歌写的一首诗,内容非常简单,但写法却很新颖,充满了浓郁的民歌气息。诗人用思妇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写。从自己幼年与丈夫初次见面写起,按照时间顺序,写十四如何、十五如何、十六如何,一直到如今。而且把重点放在对如今的描写,大约用了一半的篇幅,反复渲染叙写自己的思念之情。有趣的事,这一段又套上了月份和时令的变化,五月如何,八月如何。这种写法让我们想起汉代《孔雀东南飞》开头的方式。此诗前半追述往事,带着温暖与甜蜜,很有生活气息,对少女的感觉也把握得非常准确。特别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等句,可谓神来之笔。诗的后半部分抒写今日之哀愁,用了不少自然界的意象,如“猿声”“绿苔”“落叶”秋风”“蝴蝶”“西园草”,点缀了从夏到秋季节的变化和思妇哀愁的加深,情与景的交融妙合无垠。最后四句是期望之语,希望丈夫回家前先寄信来,自己去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简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送别来赞美对方,感慨自己生不逢时,人生失意。开头两句不写叙别,不写楼,而是突兀而来,直抒胸臆,道出自己胸中烦忧。三四句突然转折,从苦闷一转为对爽朗壮阔境界的描写,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以谢眺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诗人烦忧苦闷,只好遁迹江湖,在“弄舟”中寻求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瞬息万变,突兀而来,突兀而去。与之相适应的艺术结构,也是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的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这首诗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成为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仲宣楼(湖北襄樊)1、解题:五言律诗,友情诗。2、层次:(1)开篇点题,指出对孟浩然的敬仰。(2)“红颜”一联,赞美孟浩然从年轻至年老漫长的人生旅途终全部受荣华富贵诱惑、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3)第三联,着意刻画孟夫子风流倜傥、潇洒傲岸的风格气度。(4)尾联,作者直抒胸臆之语,表示对孟浩然高洁品行的景仰。3、艺术(1)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诗纬》:“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2)语言上自然古朴。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又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3)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4)在结构上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赠孟浩然》译文我多么敬爱孟夫子啊!他的风韵潇洒闻名天下。少壮时代就鄙弃为官作宦。到了晚年陪伴松林云霭过着隐居生涯。每当月夜常常因酒而醉,迷恋风花景色不去侍奉皇家。如同高山的品格怎样去景仰?只好在此拱手敬慕他的清芬高雅。杜甫杜甫和他的诗歌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又名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1、712年—746年,即诞生到35岁,读书漫游。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岁至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三年。4、飘泊西南时期(760—770)49岁至59岁去世。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