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箱的翅膀与鲁迅阿Q正传中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李箱《翅膀》与鲁迅《阿Q正传》中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序言部分1920-19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朝鲜半岛与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共同之处。在相近的时期,相近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朝鲜半岛和中国从事文化活动的作者比比皆是。但是,在朝鲜半岛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可以说是李箱,他的《翅膀》将韩国的小说文学创作推向了顶峰。同时,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鲁迅,他的《阿Q正传》作为中国第一部中篇白话文小说,开创了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先河。李箱的《翅膀》对处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下的朝鲜半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然而鲁迅的《阿Q正传》却是对处于相近时期,相近政治环境下的小市民进行了深刻地描写。两个文本一是对当时只是分子的描写,另一则是对相近时期农民小生产者的描写,但是在某一程度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较性。因此本文试图对《翅膀》、《阿Q正传》这两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且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加以对比研究。本论部分作者的生涯及作品简介李箱1(1910-1937)出生于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入侵朝鲜半岛的汉城。尽管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7个岁月,但是他的一生却像戏剧一样错综复杂。他毕业于高等工业建筑系。毕业以后,他并没有在此领域得到发展,而是转向文学创作。他在《朝鲜与建筑》杂志上发表了《奇怪的加役反应》之后,正式登上文坛。他发表了很多有争议的小说,在文坛上掀起来一股旋风。《翅膀》是李箱在1936年发表的韩国最早的意识流心理小说。作品《翅膀》的简介主人公“我”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天才知识分子,但是又没有生活能力,跟随妻子寄住在33号游廓村(笔者注:公娼制度下的妓院)。妻子住在向阳的上头房,而“我”住在阳光永远照射不进来的黑暗的上头房。日常生活都是靠妻子接待客人来维持。而平时无所事事的呆在房间里的主人公“我”,趁着妻子偶然外出的机会瞒着妻子偷偷地外出了。在那以后,他的妻子也鼓励他外出。但是每次外出回来,他都见到妻子的不正当行为,这以后他便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当某一天主人公偶然地发现妻子给他吃的感冒药阿司匹林实际上是安眠药阿达1尹允镇,池水涌,丁凤熙,《韩国文学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林时,冲动之下离家出走。在这最后一次外出中,主人公误以为妻子要杀害他,为了逃脱这样的现实,他冲动之下跑到悬崖边,梦想着自己的腋下能够长出一对翅膀,能够带着他寻找自由,最后以主人公的死亡而结局。2鲁迅3(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1901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希望借文艺以疗救国民的精神,改造中国社会。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师,1927年定居上海专事写作。《阿Q正传》写于1921-1922年,给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面貌。小说通过阿Q这一人物形象将当时中国人以及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愚昧、落后、保守、自私、奴性等劣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阿Q正传》的简介绍兴城未庄,青年农民阿Q以打短工为生。未庄人都知道他的精神胜利法,经常拿他开玩笑。他向自己一向看不起的王胡挑战,不料被打,这是他生平第一个耻辱。阿Q骂刚从东洋留学回来剪了辫子的钱大少爷是假洋鬼子,结果头上挨了几拐棍,这是他生平第二件耻辱。他看上了赵府佣人吴妈,本想用押宝赢来的钱娶她,可是钱被抢,在挨了一顿打后被赶出赵府。此事件之后,他便因为小D的出现,而失去了职业。然而他不得不去城里,待他到城里去时正赶上革命,他拣了一些人家不要的东西回到未庄。开始人家都怀疑他的东西是偷来的,后来又以为他参加了革命党,从赵太爷开始,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但是,革命失败了,阿Q被赵太爷指控为革命党,他高喊着“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被杀。4人物形象的异同相似点软弱无能的典型代表李箱《翅膀》中的主人公“我”和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都已是当时社会上软弱无能的人物群象的典型代表。李箱《翅膀》的主人公是在殖民统治下的生活面前,表现出了软弱无能的一面,没有生活能力,仅仅靠妻子不正当的职业来养家,是典型的落寞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则是在强者面前,即在赵太爷、王胡以及假洋鬼子的面前表现出了软弱无能以及胆怯,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2安承雄,《李箱的翅膀与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比较研究》,青年之页,2011年。3林贤治,肖建国.《阿Q正传》[M].广东省:花城出版社,2009。4林贤治,肖建国,《阿Q正传》[M],广东省:花城出版社,2009年。3李箱《翅膀》是用第一人称、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对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描述,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软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主要表现在:(1)“我恐怕受不了人生周而复始、反复无常的百般诸行而会中途退身。拜拜。”(2)“我没有必要去想我幸不幸福。只要得过且过、苟延残喘就行了。”(3)“我不记得当时是谁一锤定音说定了阳面是太太的,连一点光影都不见的是我的。但我没有半句怨言。”(4)“若我一旦想出一种积极的想法就得和太太商量,挨她的批评又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与其说我怕她批评,不如说怕麻烦。”(5)“我尽管可以向你道歉,但始终都不能解太太的气,谢罪又有什么用?我真窝囊。”(6)“我想太太满脸热情和善的面孔背后会不会隐藏着某种阴谋诡计而惴惴不安起来。”(7)“想发泄一下你到底是要杀害我的,但一旦出口似是似非的话,不知要招惹多少的灾难。”5(1)和(2)描写了主人公对于目前这种生活状态极度不满,但是无能为力的主人公并没有想着要去改变这种生活状态而只是想逃离这样的生活环境或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去思考幸福与否,得过且过。(3)、(4)、(5)、(6)、(7)分别描写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对太太一定要住在向阳的下头房有质疑却没有任何的怨言;心中想要说出自己的一些积极的想法却因为怕妻子的批评甚至是怕麻烦却又没有说出口;自己没有按照妻子的吩咐做错了事,想要跟妻子去道歉,却又发现这样做也解不了妻子心中的气愤,所以又没有将道歉说出口;看到妻子突然对自己满脸热情和善,觉得妻子心中一定有某种阴谋诡计,想去揭穿妻子,却又没有直接在妻子的面前揭穿,只是心中暗自地惴惴不安起来;察觉到妻子可能并不是给自己感冒药而是给自己安眠药的时候,心中想去找妻子理论,却担心惹怒妻子,因此终究没有说出口,最后选择了逃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人公的心理世界是积极复杂和矛盾的,想做却又不敢做的这种状态让主人公始终过着一种近乎精神分裂的生活。由于主人公的软弱无能,生活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妻子,所以最终结局是一直无法摆脱这种精神分裂的生活状态。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也是一个软弱与胆怯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阿Q头上有几处癞疮疤,本来别人并未注意,但是他自己神经过敏,经常怀疑别人在嘲笑他。于是经常与人打架,但阿Q又是一个弱者,体力不行,嘴也来得慢,经常打败仗,便“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看了这段文字,我们感到心酸。这写出了阿Q作为一个弱者,在强大的势力下不得不无可奈何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的心理变化和行动的调整。其实,无论阿Q怎样努力,他都无法维护他自己做人的尊严。阿Q挑起事端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来求得王胡的让步,但王胡却不吃这一套,5李贞玉,《韩国作家李箱:短篇小说翅膀》,中国艺术批评网,2008年。4仍然将阿Q痛打之后满意而去。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作品《阿Q正传》第九章大团圆中写到:“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于是长衫人物又鄙夷似骂道:“奴隶性!……”这些都是阿Q软弱与胆怯天性的体现。不同点外出寻找自我的“我”与精神胜利法下的阿Q《翅膀》的主人公“我”与《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在寻求满足时,采用了迥然不同的方法。《翅膀》的主人公“我”是选择了逃离和外出,去寻找自我和自由,来得以释放甚至彻底解脱。而《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则是通过精神胜利法6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和胆怯,来抚慰自己的心灵。《翅膀》的主人公原来生活在一个与妻子房间相隔开的、狭窄阴暗的上头房里。在那狭小的房间里从来不会去考虑“幸福与否”的世俗问题,而是终日以睡觉来代替所有的消遣。并且“我”十分安于现状,有时候还会妻子的房间里搬弄一些化妆瓶体会“幸福的瞬间”。当知道妻子用安眠药代替感冒药,要置“我”于死地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自己急需想逃离这个阴暗密闭的空间,所以“我”很渴望外出。通过外出,主人公接触到了街上了一些事情,但是却又发现自己与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尽管如此,主人公还是继续外出,并且扩大了自己的外出的活动范围。外出这一行为突出了主人公希望逃离那密闭阴暗的环境,寻求自我和自由,获得满足。而《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阿Q,他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后落后雇农的典型形象。他是未庄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他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家,没有妻子,没有固定的职业,而且也没有自己的姓名。白天给人打短工,夜里住在土谷祠里,在未庄人们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劳动工具,只有农忙时人们才想到他。他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受尽剥削和凌辱,他的地位极其低下,依靠一双手来换取牛马不如的生活。阿Q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失败者,但他却不肯正视现实,而以精神胜利法来掩饰自己的失败。阿Q无姓名,无出生地,人们也不知道他的经历,未庄的人们只是拿他取笑,当他与别人发生口角时,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睛里,甚至至于对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6精神胜利法指的就是用精神上胜利的假象来掩盖和否认事实上的失败,以取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5神情,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上自己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加自负,妄自尊大。阿Q头皮上有块癞疮疤,很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他有一个处世哲学,“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但到后来改成了怒目而视了,最后想出了“你还不配……”的报复话来,反而觉得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疮疤,并非平常的癞疮疤了。当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时,他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用来安慰自己,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吗?”闲人并不放手,仍旧让他碰了四五个响头,以为阿Q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又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被假洋鬼子打后,调笑欺侮小尼姑,博得人们的喝彩而对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轻松得飘然似乎要飞去了。恋爱悲剧发生后,认为自己的饭碗是被小D夺去了,又去欺侮小D,这些都体现他欺弱畏强等等。金钱观和生活能力《翅膀》和《阿Q正传》两个文本中描述的主人公对金钱的认识和生活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翅膀》的主人公“我”是一个没有生活能力而且对金钱没有任何追求的人。而《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确实一个对金钱很敏感有一定生活能力的雇农阶级。《翅膀》中提及到主人公的金钱收入都是靠妻子施舍的,吃饭也是妻子每次送到房间的。并且当主人公兜里揣着5块钱走到街上,都不知道将这5块钱怎么花出去。而且一次气愤之下,主人公将存钱罐丢进了厕所。由此可见,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没有任何获得金钱的能力和手段,并且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主人公对金钱的不在乎。然而《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市民。阿Q虽然没有固定的职业,但是他通过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崇敏,撑船便撑船,来养活自己。自从追求赵太爷家的佣人吴妈失败之后,阿Q失去了职业,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失去生存能力,而是靠进城去捡一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