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5、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直接原因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人类的开发)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山西省】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3、能源基地建设:【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2000年后,晋电外输增长迅速,此举对山西省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提高经济效益。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废渣(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矿坑及塌陷区;煤泥:经干燥除尘后再利用);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废水:沉淀净化;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产业链-机械工业:京津唐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2、田纳西河概况:位于美国东南部3、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降水与灌溉的矛盾→兴修水利工程。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的煤、铁、铜、磷、云母等。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5、流域的开发及其后果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6、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的开发都是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7、河流的航运条件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主要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湿润,降水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水流平稳。航运条件好不一定航运价值高!航运条件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航运价值还取决于流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货运量的多少等。8、大规模水电、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使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9、三峡工程的作用和意义:任何选择正确的坝址:①地质条件:向斜,应避开背斜、断裂;②岩石类型:花岗岩,避开沉积岩;③地形条件:临近较大集水盆地的峡谷或鞍部。在此结合地形图。阿斯旺的利弊:利:灌溉、防止旱涝灾害、发电、养殖、航运、旅游;弊: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渔业资源减少、三角洲盐渍化作加重、三角洲后退。10、水系为线状或网状,流域呈面状。能源与资源相关概念见必修一3张总结最后一部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气温-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短;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2)地形特征:西部高原,东部和东北部平原,周围山地;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一般厚度30-70cm。(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基础良好,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马蹄形”3、农业布局特点:区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适合该区域的农业类型,但最终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优势的农业。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形平坦),②地区专业化生产(∵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粮食作物分布区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已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重点:1.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3.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6、特色农业:通常是指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或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类型。珠三角-基塘农业,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新疆山麓地带-绿洲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1、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区位因素:w.w.w.k.s.5.u.c.o.m①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高新技术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90年以后优势优惠政策、劳动力、土地工业实力大为增加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较快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4、问题与对策: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5、问题产生的原因: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的限制;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6、建议: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5、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轮南不是唯一气源,上海不是唯一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市;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等;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