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一、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及人文主义的形成(一)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14世纪末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发生de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早期萌芽。城市市民开始分化,新兴资产阶级诞生。航海业和科技的发展,国外市场和殖民地的开拓,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视野,也激起人们对知识的欲求。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斗争,涌现“怀疑信仰、崇尚理性”的新思潮。(二)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主要观点: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神为本、以神为中心。肯定现实世界,反对以天堂的来世作为精神的依托。倡导尘世的享乐,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理性,痛斥经院哲学。主张直接观察和探索自然,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反对宗教教育。实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是为资产阶级夺权做准备的思想文化运动。二、人文主义教育及其一般特征从教育目标看:反对以具有出世思想和毫无作为的僧侣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能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各种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从培养对象看:人文主义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要求破除旧的受教育范围,将教育对象从世俗和教会贵族子弟扩及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子弟。从教育手段看:人文主义反对教会“身体是灵魂的监狱”的观点,主张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二、人文主义教育及其一般特征(续)从教育内容看:反对经院哲学,提倡人文哲学反对单纯的宗教教育,提倡世俗教育(1)注重学生身体的健康,大力提倡体育。(2)大力提倡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道德观念。(3)反对中世纪的精神奴役,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地位大大提高,宗教神学地位降低。二、人文主义教育及其一般特征(续)教学方法看:反对经院主义的死记硬背的、压抑儿童个性的教学方法,而提倡研究儿童的身心规律,提倡新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以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育模式看:人文主义创造了新的学校,提出新的教育理想。突破教会式的世俗教育,使教育适应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结束了教会对学校的独占。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局限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文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向后看“回到古代去,回到古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去!”舍本逐末,追求形式由于热衷于过去,热衷于对古典的模仿;文科教育内容的比重远远大于科学知识教育,使教育出现追逐形式的趋向。四、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在文艺复兴中,出现了许多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法国的拉伯雷、尼德兰的伊拉斯谟、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等。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1511年),他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还有:《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等。(一)维多利诺的教育实践(1378—1446年)意大利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家;被称为“仁爱之父”。1、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学生创造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2、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范围,从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它在学校设置了三类学科:(1)传统古典文化,包括拉丁文、希腊文、语法、文学、修辞、作曲、历史、散文、哲学。(2)宗教文化,主要学习基督教《圣经》;早期教父奥古斯丁的著作。(3)骑士文化,由风度、人品、体育训练、比赛、骑术、跑步组成;体育训练主要是剑术、角力、赛跑、跳舞、跳高、踢球等。维多利诺的教育实践(续)3、精心组织课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维多里诺认为,学生应尽可能在娱乐环境中学习,使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他主张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爱、尊重,切忌采用辱骂、冷漠的态度,废除体罚。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4、以宗教为手段,进行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狂热的基督教徒,维多里诺重视宗教教育。通过宗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维多里诺第一个将人文主义思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的学校在当时意大利影响很大,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随之,宫廷学校在各小国纷纷建立,提高了人文主义者的社会地位。(二)拉伯雷的教育思想1、生平弗朗索西•拉伯雷(1494—1553年)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作家。律师家庭出身,早年受僧侣教育,毕业后为牧师,后来做医生和解剖学教授,有多方面的才能,酷爱希腊罗马文化,热爱文学、法学和哲学,对天文、地理、数学、音乐、考古都有浓厚的兴趣。其著作是《巨人传》,又译作《高康大和庞大固埃》,全书共分五卷,写了20年时间,至其逝世为止。《巨人传》简介:书中采用幽默而辛辣的笔调,彻底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教会权威和经院教育的腐败,无情鞭挞了社会的丑恶。《巨人传》通过主人公高康大接受教育的过程,讥讽封建教育和宗教愚民教育,赞扬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主张全面和谐的发展。1、主要教育观点(1)对中世纪封建主义教育进行辛辣的讽刺和鞭挞。开始对高康大“启蒙”:用五年零三个月教高康大读方块字母;十三年六个月又两个星期,教他读《多纳》、《法柴》、《泰奥多事》等;再用十八年零十一个月教他读《词义大全》及一些作家对该书的繁琐的注释。所有这些书高康大都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后来这位大师又用十六年零两个月时间教高康大读《历书》。国王又为其子请来另一位大师,老痨病鬼若卜兰•布利德继续教育高康大:他教高康大读《希腊词解》、《文选》、《修辞八法》、《问答集》、《补遗集》、《教理注释》、《饮食礼仪》等等作品,“高康大读了以后,变成了老实地不能再老实、以后也焙制不出来的老实人。”不仅如此,而且变得疯疯傻傻、呆头呆脑、昏昏沉沉、糊里糊涂。(2)对人文主义教育加以赞扬和肯定经院主义大师被赶走后,高朗固杰又为儿子请了人文主义老师包诺克拉特。“与其说一个学生在学习,毋宁说是一个国王在消遣。”在人文主义教师的教育下,高康大变成了一个身体强壮、头脑发达和品德高尚的巨人。(3)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A教育目的:教育应当培养“一个十全十美、毫无缺陷的人,不管在品行、道德、才智方面,还是在丰富的实际生活方面。”B注重广泛的实际知识教育。智育上,懂得多种语言、七艺、法律、历史、地理、医学等;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C注重体育训练。通过体育、游戏和军事训练培养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精神。拉伯雷还强调通过劳动教育锻炼人的体魄。“劳动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D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吸收力。E提倡美育。高康大除了唱歌外,还要学会多种乐器的演奏,对古琴、键琴、九空笛、七弦琴以及喇叭等,无所不晓。分析概括:歌颂人文主义的教育,批判了经院主义教育,提出教育应培养:“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新人,这一新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教育思想1、生平(1478—1535)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英国法官家庭,就读于牛津大学。认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罪恶是私有财产,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蓝图。其思想主要反映在其所著《乌托邦》一书中。2、莫尔的教育思想蓝图:公民每天工作六小时,业余时间可以自由到图书馆、博物院学习研究科学知识。他勾画出了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1)平等的地位决定了所有男女儿童均入国立学校,普及义务教育。(2)规定了广泛的学科,学习读、写、算、几何、天文、辩证法、音乐、自然知识。(3)提倡本民族语言教学,重视观察自然、直观教学。2、莫尔的教育思想(续)(4)重视成人教育,主张消除脑体对立。认为科学和艺术是全体劳动者的财富,少数人可以不劳动(体力),专门从事科研活动,但若没有成绩,便回去从事手工业和农业。而普通公民,通过自学,成绩优异,确有科研能力,也可以成为学者。(5)主张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体育方面)采取了雅典的体育制度,通过体操和军事训练发展儿童强壮健美的体格。(劳动教育)因为体力劳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所以,儿童在学校就应该学习农业知识,参加农田实习,每一位男女青年都应该学会一种手工业工艺。3、莫尔教育思想评价首先,宣布义务教育原则,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其次,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拟定广泛的学科范围。再次,提出组织业余自学、社会教育。最后,重视生产劳动教育,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试图消除体脑对立。莫尔的思想使其成为早期无产者的代言人,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预言者。当然,其思想也是一种美妙的幻想。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农业、手工业基础之上,甚至有哲学家的皇帝、还有战俘奴隶、罪犯奴隶,其哲学观都具有历史的局限和时代的烙印。五、宗教改革中的教育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主要在意大利、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思想传入了北欧一带,德国、瑞士等国中展开了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而提倡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将这一活动推及到整个欧洲。(一)宗教改革的历史基础1、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2、教会对人民剥削日益加深;教会人士征收“什一税”;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搜刮民脂民膏。3、罗马教廷的腐败与堕落;奢侈放荡,出卖圣职,收受贿赂,追求繁文缛节等。4、世俗政权欲减弱教会的势力。因此,欧洲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便展开了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而这一斗争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出现的。由于世俗政权的撑腰,故这一斗争能与罗马教廷相抗衡。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对立面是天主教会,而非基督教本身;改革本身仅是对旧宗教进行改革,而非取消宗教;不是废除旧的教会,而是建立一个新的教会,这反映出资产阶级在其产生之初所具有的软弱性和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实质: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的外衣,对封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发动的一次勇猛的进攻,同时也是对封建制度进行的第一次大决战。其目的是用一种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宗教来代替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宗教。(二)新教的主要观点:反对罗马教廷,但信奉基督教;认为罗马教廷的所作所为已经与原始教义背道而驰;故提倡恢复原始教义:平等、自由和互济。1、反对罗马教廷对各国人民的残酷剥削。2、反对罗马教廷的腐败与堕落。3、反对下层僧侣饱食终日、无所用心。4、反对教会的繁文缛节,要求建立适合中产阶级的“廉俭教会”。(三)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准备,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直接结果。2、托古改制的思想方法相同,都是回到古代社会中去。(复旧)3、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斗争的武器——人文主义。区别:文艺复兴只局限于少数贵族,或依附于少数新贵族,而宗教改革从文艺复兴手中接过了人文主义,但其目的在于传播新教,故带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四)路德新教派及其教育实践1、起因: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是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有关。德国是一个封建割据政体,皇帝无多大权力,而各诸侯拥有独立的权力,割据一方,互相混战,又和皇帝对抗。十六世纪,德国经济有所发展,手工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国家不统一,混战和抢掠,故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南北经济不同,东方西方没联系,对德经济危害很大。在国内矛盾重重、斗争激烈的情况下,革命的对象自然集中到了封建势力的代表——教会,加之教会本身腐朽堕落,而德国内部分裂割据,更使教会横行无忌、搜刮很多。“罗马教廷的奶牛”2、路德派的教育观(1)主张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国家建立城市学校,强迫所有儿童入校学习,不论男女、不论贫富。路德认为强迫义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家庭和青少年个人。(2)内容:宣传新教教义,《教义问答手册》是其主要教材。(3)学习拉丁文,作为宣传宗教的工具;用德语讲课,注重读、写、算的学习。分为四科:读、写、算、宗教,称为4R。(Read、Write、Arithmetic、Religion)后来,4R成为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