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暴风雨》,是十几年前,在一本《外国文学》杂志上。记得当年我在阅读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是一篇描写通奸的小说。令人惊奇的是,通奸这一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诗意,在肯定、赞赏的叙述中看不出任何社会道德层面的拷问,这不得不令人生疑。问题在于,凯特.肖邦这位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南方农村被称为‘乡巴佬’的作家是处在一个父权的时代、思想保守的社会,无论思想多么开放、多么前卫,也无法逾越社会道德的底线。仅就阅读的最初感受而言,我无法不敬佩作者的大胆和才华,甚至想象作者一定是一位才华横溢,魅力四射,充满激情的女人。”然而,初读时的疑惑并不仅此而已,譬如:小说中女主人公卡利克斯塔是一位已婚女人,儿子四岁,丈夫对她疼爱有加,家庭幸福,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贤妻良母红杏出墙呢?卡利克斯塔与她的旧情人阿尔塞在性爱的暴风雨中“第一次享受了天赋的权利”,婚外与人通奸是天赋于人的权利吗?暴风雨过后,卡利克斯塔的丈夫博比诺带着儿子回到家,还给妻子买回了她最爱吃的虾米,一家人坐在餐桌旁乐陶陶开怀大笑,幸福无比。我不禁要问,他们的幸福不知道能够维持多久?再读之后,我感到我的这些疑问是幼稚而肤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厘清隐藏在表层意义之后的更深层的意义。从文本表层来看,卡利克斯塔和阿尔塞(过去的情人)各自均已成家,以传统的观点来判断,他们的性行为完全符合通奸的定义(通奸是指已婚人士自愿与配偶以外的异性发生性行为),由此我们自然会想到“诱惑”、“勾引”、等等传统意义上的联想,,然而这些场景并未出现在文本之中,甚至作者对他们的行为连一丝一毫的谴责都没有,让人感到“通奸”原来是那样的美好而充满诗意。请看作者的描述:风雨的呼啸惹得她在他的臂弯里哈哈大笑,她驱散了房内的朦胧与神秘。躺在床上的她像床一样洁白,坚实而有弹性的肉体如奶色的百合在太阳的邀约下,向世间永恒的生命播撒芬芳。她平生第一次享受了生来俱有的权利。没有功利,没有诡计。不可遏制的情感就像白色的火焰,带着无限的穿透力,在他刻骨铭心的感觉之颠找到回应。被他抚摩的双乳颤抖着快乐地迎接他,邀约他的唇。她的嘴是快乐之源。当他终于拥有她时,他们好象在生命神秘的边缘攀上了快乐之颠。太阳的照耀下,葱绿的世界宛如一座美玉宫殿。卡利克斯塔站在晒台上目送阿尔塞骑马离去。他回身朝她粲然微笑,卡利克斯塔抬起美丽的下颏,纵情的笑声不绝于耳。透过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作者显然无意于给读者带来感官的刺激;在这幸福和快乐的笑声背后,我们仿佛隐隐约约感受到百年前那个没有女性自由、性欲压抑的男权时代。那么,作者的深意何在呢?首先,作者将小说冠名《暴风雨》,并将整个故事置于自然界的暴风雨这一意象之中,其象征意义十分明显:作者通过卡利克斯塔和阿尔塞于暴风雨中偶遇到短暂的情欲描写,试图彰显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即人的内心世界的暴风雨与大自然一样需要及时疏导和释放,不然其摧毁性和破坏性不言而喻。问题在于,暴风雨的形成,有一个能量累积的过程,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作为人特别是女人,如果长期缺少爱的抚慰,情欲长期无法满足,郁闷之气淤积于心,情感的暴风雨将一触即发。由此观之,小说中的主人公卡利克斯塔是否缺少爱的抚慰,情欲得不到满足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从小说的表层来看,这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暴风雨之前,丈夫博比诺带着儿子外出到商店为妻子买她最爱吃的虾米这一细节来看,他很爱妻子;妻子在家专心致志做针线,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然而从表层深入到内里,我们会发现他们夫妻性生活的匮乏,“她感到热了,老停下来擦脸上的汗珠。她解开白色外衣的领口,这时她突然感到天黑了下来,赶紧起身去关门窗。”家里的门窗可以关闭,却难以关闭情欲的大门;当她看见前来避雨的阿尔塞,她刚拿起丈夫博比诺的上衣,“就一下子呆站在那里了”。手上拿着丈夫的衣服,暗示她的丈夫有其名而无其实,形同虚设,而眼前阿尔塞——少女时期的情人——的突然出现,令她惊异、欣喜、矛盾,一时不知所措而呆若木鸡;一个躁动不安、欲火难耐、内心复杂的少妇跃然纸上。随后我们看到的是卡利克斯塔一路主动地将阿尔塞请进屋,随后引入她的卧室。除此之外,诸如:墙角闲置的“犁耙”,“犁耙”闲置,心田荒芜;卧室里“并排放着(儿子)毕比的小床和她的大床”,夫妻分居;洁白的床单,紧闭的百叶窗,幽暗神秘的卧室,等等细节,无不暗示女主人性生活的缺失。为了进一步彰显人的自然属性,作者从人性的立场出发,通过看似充满矛盾的对话、细微的动作等诸多细节使得女主人公卡利克斯塔的隐秘的内心世界一一得以呈现:当阿尔塞来到她的屋檐下避雨的时候,是卡利克斯塔主动将他请入屋内。“卡利克斯塔,我可以在你家门廊上避避雨吗?”阿尔塞问。“阿尔塞先生,请进来吧,”。“卡利克斯塔从恍惚呆滞中惊醒”,她下意识地“赶紧去收(丈夫)博比诺背心”,从这看似自然平常的行为动作里可以体察到女主人公当时的复杂心理:既渴望而又担心害怕。理智告诉她,她是有夫之妇。“两年没下过这么大的雨了。”暗示女主人公忍受了两年的“饥渴”,接下来,雨水开始往门缝里灌入,卡利克斯塔想“必须找东西堵住才行”,接着,“阿尔塞帮她把麻袋塞进门缝里”。这里“堵”的行为动作,看似在堵住雨水的浸入,实际上曲折地反映出两人的内心活动。作为有夫之妇的卡利克斯塔一方面是出于担心害怕而想“堵住”情欲的暴风雨的爆发,另一方面也有隐私安全的担心,而阿尔塞帮她“堵”,却是想消除她的顾虑。果然,我们接下来看到卡利克斯塔“蓝汪汪的眼睛里一水柔情”。两人独处一室,欲火正在燃烧,内心的暴风雨一触即发,伦理道德的堤坝即将溃决,卡利克斯塔开始有些害怕:“雨要是这样下个不停,真不知道会不会把河堤冲垮!”“你怎么这么关心河堤?”“当然关心了,”丈夫和儿子还没有回家,“但愿他们知道在弗里海德姆的商店里避避雨!”细心地读者一定会看出,女主人公此时内心里有两层担心,一是害怕冲破伦理道德的最后防线,二是担心此时丈夫和孩子冒雨回家。“卡利克斯塔,你放心。博比诺是个精明人,他能随机应变,肯定不会淋雨的。”阿尔塞的话让她释然,“水汪汪的蓝眼睛里的恐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沉迷的光,闪出了对性爱的渴望。”人性的暴风雨与自然界的暴风雨一同爆发了,作为自然地人也融入了大自然之中。我们的女主人公“第一次享受了天赋的权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男女主人公在各自的背叛中得到了家庭的和谐,“暴风雨过去了,大家都很快乐”。凯特.肖邦不愧为美国一流的作家,她在两千多字的短篇里,精准、细致、曲折地展现了女性隐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她越过伦理道德界限,从人性出发,大胆地表达人的自然属性——性欲乃人的“天赋的权利”;她一改《觉醒》里将婚姻视为女人的牢笼的激进思想,试图为女性的快乐与幸福开出一剂良方,那就是:在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前提下,“暂时摆脱那种如漆似胶的的夫妻恩爱,”大胆地去享受天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