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义务《道德与法制》教案姓名:陈佳怡单位:高桥初中联系方式:13586396766(586766)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和法律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懂得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关系,能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以忠实的态度履行义务,了解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甚少,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且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是未成年人,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等等。2、学生的需要: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有必要。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辩论等。教学过程设置:一、导入新课导入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二、讲授新课:1、我们的义务教师讲述: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活动一“说一说填一填”:教学情景(见教材P14页材料——小明的一天)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材,并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合作探究: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付出的根据付出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A家庭亲情融洽父子情感受到良心的谴责B对人承诺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失去别人的信任C(班级纪律)洁净的学习环境受到班级舆论谴责D(游园守则)欣赏美景受到法律的制裁教师讲述: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1)法定义务的含义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活动二:案例分析:(见教材P15页材料)相关链接,议一议: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讨论:为什么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呢?1、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3、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3)什么是公民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保守国家秘密;(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依法纳税;2、我们的道德义务活动三“议一议说一说”:(详见教材P16、P17页材料)如何评价小龚和单先生的行为?①龚尽心照顾双目失明的孤身老人,体现了什么美德?善良、真诚、孝亲敬长无私奉献的美德。②为什么社会对小龚的行为给予高度赞扬?因为他的行为体现了敬老养老、关爱他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1)什么是道德义务呢?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想一想:为什么要自觉履行道的义务?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是什么?相关链接:(见教材P17页链接材料)对比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联系与区别。情景活动三:(详见教材P17页材料)议一议: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能感动失主、受到人们的称赞?(单先生拾金不昧的行为,是在自觉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因此,深深地感动了失主,受到了人们的称赞。)(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堂练习:案例分析:小汪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因经常旷课,曾受过学校的处分,班主任老师和班级里的同学也多次对他进行帮助和教育。但他却说:“我一不偷,二不抢,不读书又不犯法。”班干部很为难,虽然小汪经常旷课,影响全班“争创三好集体”的评比,但又苦于没有更多更充分的理由说服他。问:小汪的辩解是否有道理?(提示: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三、课堂小结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