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妇科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2.阴道前庭为一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3.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4.阴颈与阴道间的圆周状隐窝,称为阴道穹窿。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四部分,其中后穹窿最深,与盆腔最低的直肠子宫凹陷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5.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的倒置梨形,重约50克,长7-8厘米,宽4-5厘米,容量约为5毫升。6.子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7.子宫位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8.子宫韧带:圆韧带: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主韧带:固定子宫位置,防止子宫下垂宫骶韧带:向后上牵引宫颈,维持子宫前倾位置9.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有拾卵作用)。10.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有皮质和髓质构成,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11.骨盆:骶岬是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12.骨盆的韧带: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中,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13.坐骨棘位于中骨盆中部,肛诊或阴道诊可触及。两坐骨棘连线的长度是衡量中骨盆大小的重要径线,同时坐骨棘又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14.女性生殖器官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相邻。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学习目的:1、了解各期生理特点2、掌握卵巢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分泌3、熟悉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临床意义4、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1.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境过渡期、绝经后期。2.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称为青春期。3.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有:1、第一性征发育:即生殖器官的发育。2、第二性征出现:包括音调变高,乳房发育,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髋部皮下脂肪增多,形成女性特有体态。其中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3、生长加速:青春期好、少女体格加速生长,月经初潮后增长速度减缓。4、月经来潮: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5年之后。4.卵巢的功能:①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②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5.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①卵巢的发育及成熟②排卵③黄体形成及退化6.卵巢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7.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至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达到高峰。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循环中的雌激素形成低于第一高峰的第二高峰。8.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个复杂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①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是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②腺垂体分泌与生殖调节直接有关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FH)和催乳激素(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9.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①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刺激素作用下,2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值状态。②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天,相当于黄体期。刺激素的存在使内膜继续增厚;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水肿。③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子宫内膜功能层从基底层崩解脱离,这是孕酮和孕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10.孕激素对体温的生理作用: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BBT)在排卵后升高0.3-0.5摄氏度。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第四章第三节1.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2.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物质是氧气。在母儿间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胎盘中以简单扩散方式交换。2、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是胎儿代谢的主要能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胎盘。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送入母血,由母体排出体外4、防御功能:胎儿虽能组织母血中某些有害物质胎儿血中,但胎盘屏障作用极其有限。5、合成功能:胎盘具有合成物质功能,主要是合成激素和酶。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大类:蛋白激素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生乳素等。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第四节妊娠期母体变化1.心脏的变化:妊娠后期因膈肌抬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更贴近胸壁。心尖搏动左移1-2厘米,心浊音界扩大。2.心排出量变化:心排出量增加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极其重要。自妊娠10周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3.血容量变化: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45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血浆平均增加1000ml,红细胞平均增加450ml,出现血液稀释。4.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凝血因子Ⅺ、ⅩⅢ降低,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凝血时间无明显改变。第五章妊娠诊断妊娠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280日,即40周。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继其后称为晚期妊娠。1.早期妊娠的诊断:①停经,育龄有性生活史的健康妇女,平时月经周期规则,一旦月经过期,应考虑到妊娠。②早孕反应,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流涎、乏力、嗜睡、食欲缺乏、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③尿频,前倾增大的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④乳房变化,自觉乳房胀痛,体积增大,经脉显露,乳头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加深。⑤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紫蓝色。2.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是姿势称为胎姿势。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曲,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儿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3.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分为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4.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第七章正常分娩1.妊娠满28周(196天)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早产:28~36周末,足月产:37周~41周末,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2.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精神心理因素:分娩是持续而强烈的应激3.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1节律性: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伴疼痛2对称性:两侧宫角(起搏点)-宫底中线-宫体-宫颈3极性:宫底2倍强度于子宫下段4缩复作用:宫腔缩小,宫颈管消失4.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35.骨产道-入口前后径,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6.中骨盆横径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7.出口横径的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8.软产道是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通道9.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造成分娩困难的胎儿畸形。10.胎位:产道为一纵行管道。若为纵产式,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枕先露是胎头先通过产道,较臀先露容易,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11.枕先露分娩机制:衔接(engagement)---下降(descent)---俯屈(flexion)---内旋转(internalrotation)---仰伸(extention)---复位(restitution)及外旋转(externalrotation)---胎儿娩出12.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13.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14.先兆临产:①假临产②胎儿下降感③见红15.临产的诊断:①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②同时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16.总产程及产程分期:第一产程(firststageoflabor):宫颈扩张期。初产妇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第二产程(secondstageoflabor):胎儿娩出期。初产妇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第三产程(thirdstageoflabor):胎盘娩出期。不超过30分钟。17.第一产程临产表现:①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出现伴有疼痛的子宫收缩,习称“阵痛”②宫口扩张:临产后规律宫缩的结果③胎头下降程度: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④胎膜破裂:羊膜腔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前羊水囊胎膜自然破裂,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18.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平均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活跃期:宫口扩张3cm~10cm。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活跃期又分为3期:加速期:宫口扩张3cm至4cm,约需1小时30分钟;最大加速期:宫口扩张4cm至9cm,约需2小时;减速期:宫口扩张9cm至10cm,约需30分钟。第八章正常产褥1.产褥期:从分娩结束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为6周。此期子宫变化最大。第九章妊娠时限异常1.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为晚期流产。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临床类型:按自然流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以下临床类型。(1)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2)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疼痛加剧,或出现阴道流液。妇科检查阴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基本相符或略小。(3)不全流产: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排出宫腔,且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或胎儿排出后胎盘滞留于宫腔或嵌顿于宫颈口,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宫颈口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子宫小于停经周数。(4)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43.各种流产的鉴别诊断类型病史妇科检查出血量下腹痛组织排出宫颈口子宫大小先兆流产少无或轻无闭于妊娠周数相符难免流产中→多加剧无扩张相符或略小不全流产少→多减轻部分排出扩张或有物堵塞或闭小于妊娠周数完全流产少→无无全部排出闭正常或略大5.稽留流产又称为过期流产。胚胎死亡而仍稽留于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处理:处理较困难,胚胎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相连,致使刮宫困难。稽留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DIC,造成严重出血。处理前应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块收缩试验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并做好输血准备。第十章妊娠特有疾病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10.4%,国外7%-12%,本病命名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2.妊高病理变化及对母儿影响:本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