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文件台建规〔2010〕414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试行)》和《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要求》的通知市建设规划局椒江、路桥分局,黄岩区建设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有关单位:现将《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试行)》和《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年九月十三日(此件公开发布)—2—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供水企业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根据《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浙江省物业区域相关共有设施设备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台州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台州市区范围内的住宅二次供水管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住宅二次供水,是指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住宅,由于建筑高度超过城市供水服务压力,只能通过建筑内部的供水设施将城市供水管网供应的自来水经储存、加压转供给用水户的方式。二次供水设施包括泵房、储水设施、加压和水处理设施、电气和自控系统、监控装置、输水管线等相关设施。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住宅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宅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各供水企业具体负责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第五条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3—行。设计单位在确定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方案时,应充分征求住宅所在地供水企业的意见。第六条为保证住宅二次供水设施与城市市政公共供水管网的连接,便于供水企业对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组织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和《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要求》,不得任意降低标准。第七条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费用包括建设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用两部分。建设费用按实结算,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业主支付给施工单位。维护管理费用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业主一次性支付给维护管理单位,具体计算标准和方法另行规定。第八条新建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本办法试行前已开工但尚未竣工验收的住宅,其二次供水设施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对照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和《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要求》提出整改方案,经供水企业认可后,方可组织实施。本办法试行前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其二次供水设施根据业主意愿和供水现状逐步进行改造。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成并经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4—使用,原则上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业主应当将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给供水企业维护和管理。第九条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供水企业维护和管理的,供水企业应依法承担下列责任:(一)相关二次供水设施的维修、保养、更新;(二)水泵的运行管理;(三)水池的清洗、消毒;(四)相关管线的维修、保养;(五)二次供水居民用户水表的抄表、收费;(六)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处理。第十条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后,按照居民用水“一户一表制”模式,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电费由业主负责,水价统一按普通居民用水价格执行。第十一条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不得损害城市市政公共供水管网的安全,并严格按照《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要求》执行。第十二条各县(市)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局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5—台州市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切实改善二次供水水质,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结合台州市区实际,提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技术要求。1111系统选择系统选择系统选择系统选择1.1供水方式及适用条件1.1.1高层住宅增压供水方式可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方式或水箱(池)变频调速供水方式。1.1.2叠压供水方式适用范围及条件:1管网供水量能够满足设计用水量;2所处地区管网压力宜大于0.25Mpa;3设备进水管的过流断面积宜不大于接入处供水管过流断面积的1/3。1.1.3以下情况不得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1供水管网经常停水的区域;2供水管网供水压力波动过大的区域;3使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后,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4现有供水管网供水总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5供水管网管径偏小的区域;—6—6用水时间过于集中,瞬间用水量过大且无有效技术措施的用户;7供水保证率要求高,不允许停水的用户;8供水部门认为不得使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的其他区域。1.1.4管网条件不适合叠压供水,但经改造后适用叠压供水的,如业主书面同意出资改造,可在管网改造后予以叠压供水。1.2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市政管网供水压力能够满足的情况下,1至5层(含5层)为市政管网直供区,5层以上每隔7层作为一个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MPa,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0.4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应设减压或调压设施;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不得小于0.01MPa。1.3建筑物内不同使用性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前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并分别装表计量。2222泵房泵房泵房泵房2.1泵房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及《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建筑给水排水》的要求设计安装。2.2泵房内供水设施须使用牌号为0Cr18Ni9(SUS304)以上的食品级不锈钢,并符合《生活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7—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2.3泵房应设置于进出便利畅顺的地方;地下泵房要尽量设置在靠近地下室出入口处,其垂直上一层不得有住宅。泵房应设置宽敞的大门(最小宽度1.8米,最小高度2米)便于设备运输,并安装坚固的金属门。2.4泵房建筑面积应根据二次加压设备安装需要进行设计,泵房净高不低于3米。泵房内宜有检修设备的场地,检修场地尺寸按设备外形尺寸四周不小于0.7米的通道确定。水泵机组的布置,详见下表规定:电动机额定功率(kW)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面之间的最小间距(m)相邻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之间的最小间距(m)≤220.80.7>22,551.00.8≥55,≤1601.21.22.5泵房内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设置手动起重设备。2.6泵房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应保证地面干燥无积水。2.7泵房须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内安装自动排水水泵装置,并做到一用一备,集水坑内须设置超高水位报警装置。2.8生活用水泵房应单独设置,与消防水泵房隔开,具有独立的门窗。2.9泵房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采暖、通风、噪声控制—8—和排水设施,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以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的规定。3333水箱(池)水箱(池)水箱(池)水箱(池)3.1水箱(池)须选用0Cr18Ni9(SUS304)以上的食品级不锈钢水箱(池)。3.2水箱(池)有效容积应按进水量和用水量的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确定。3.3容积大于50m3的水箱(池)宜分成容积基本相等的2格,或设置相同的2套,并用管道连通。容积超过设计24小时用水量的,应设置消毒装置。应考虑在水箱(池)清洗、检修时能维持正常供水的措施。3.4水箱(池)底部应架空,距地面应大于等于0.5m。水箱箱壁与墙面距离应大于0.7m,水箱(池)顶部与楼板间距应大于等于0.8m,室内建筑凸出部分距水箱距离应大于0.5m。3.5水箱(池)高度不应超过3m。当超过1.5m时,水箱(池)内外应设置爬梯。水箱(池)内爬梯、支撑件及配件等,必须使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0Cr18Ni9,外爬梯应使用不锈钢材料。3.6水箱(池)必须设置人孔,圆型的人孔直径应不小于0.6m,方型的人孔每边长应不小于0.6m。3.7水箱(池)人孔必须设有带锁的密封盖,保护高度应不—9—小于0.1m。3.8放空管必须设在水池(水箱)底部,直径应不小于50mm。水箱(池)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向放空管。3.9水箱(池)出水管管口下沿距水池(水箱)底部应不小于0.1m。3.10水箱(池)进水管下沿必须高于溢流管上沿,距离应不小于0.1m。3.11水箱(池)溢流管、放空管严禁与排水系统直接相连,与集水井最高水位应有不小于0.3m的空气隔断。3.12水箱(池)进水管与出水管,必须采取相对方向设置,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3.13水箱(池)进水管与出水管,必须安装阀门。3.14水箱(池)必须设置通气管,通气管应安装微孔过滤器。3.15水箱(池)应二路进水,进出水成对角。在水箱进水浮球阀前,加装电动阀门(开关次数100万次以上),与液位仪同时控制水箱(池)水位,在水箱(池)水位超高或超低时能自动停机和报警。3.16为防止水箱(池)爆裂,水箱(池)四周应采取相应加固措施。4444管道安装管道安装管道安装管道安装4.1管道4.1.1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10—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4.1.2水泵机组出水管在泵房内明装部分及明管吊装于地下室内的增压给水管道,管材可选用不锈钢管、衬塑镀锌钢管、铜管或内衬不锈钢镀锌钢管。4.1.3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球墨铸铁管、内衬不锈钢镀锌钢管、不锈钢管、铜管、钢塑复合管或聚乙烯(PE)、PPR给水管。4.1.4设计有地下室的,增压给水管道安装宜优先采用吊装于地下室顶板下。管道支、吊、托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并应安装减震垫。4.1.5管道接口法兰、卡扣、卡箍等应安装在检查井或地沟内,不应埋在土壤中。4.1.6给水立管可安装在管道井内,也可明装于公共通道位置。明管安装于公共通道位置的给水立管,其安装位置应不影响日常通行。4.1.7安装在管道井内或明装于公共通道位置的给水立管,管道与墙壁及管道间应保证足够的维修间距。4.1.8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管道外壁间净距不小于0.1m,原则要求用于生活给水立管的管道井内不得另设其他管道,生活给水立管管道井单独设置的,井室规格尺寸不得小于600mm×800mm;若与消防给水立管共用管道井,不得小于—11—600mm×1200mm,且要求生活给水立管与消防给水立管对称布置。维修人员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小于0.6m。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管道井的井壁和检修门的耐火级限及管道井的竖向防火隔断应附合消防规范的规定。管道井内需设置独立的照明与排水设施。4.1.9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墙处、屋面处应设置防水套管。穿过墙壁和楼板,宜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4.1.10屋顶消防水箱进水管应单独设置,不得从生活增压给水立管接入。4.2阀门4.2.1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等级及使用温度,可采用全铜、全不锈钢和铁壳铜芯阀门等。4.2.2阀门的设置位置具体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设置,增压环管、单元分支管上均应设置控制阀门。4.2.3减压方式应优先考虑直接水泵机组减压。减压阀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并保证足够的维修拆装空间。4.2.4增压给水立管顶端均应设置自动排气阀。4.3水表4.3.1给水立管安装在管道井内的,进户水表应嵌墙安装于水—12—表箱内或安装在管道井内,且水表前后短管上应采取相应固定措施,以确保水表运行平稳;给水立管明装于公共通道位置的,进户水表应嵌墙安装于水表箱内。水表外壳距墙面净距为10~30mm。4.3.2新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