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推荐作品游沙湖第六单元高考导航1学习目标2课前预习3课堂互动4随堂练习5高考导航(2014年高考天津卷)(原文在《项脊轩志》上)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解析】本题考查“以、于、而、其”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以”,均为介词,因为。B.“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到。C.“而”,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为连词,表假设关系。D.“其”,均为语气副词,第一个表示推测,大概;第二个表示祈使语气,一定。•【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时要注意梳理和积累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方法:①语境推断法。②代入筛选法。就是把某个虚词的几个用法分别代入句子中去推断。③例句推断法。④结构推断法。⑤标志推断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判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者”“也”等。•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②好施与,矜然诺③广义田以资通区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⑥每闻盗则挺身出•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⑤⑥•【解析】本题从传主的性格品德方面考查信息筛选。①是说徐君聪明。③是张公的行为。排除①③后,就不难得出答案。•【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时应注意:①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谁”“什么”“怎么样”等。②判明性质,识别错项。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而所列选项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事实”的内涵、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①暗换对象,②进程混乱,③答非所问。学习目标•1.把握“相”“辄”“疾”等文言实、虚词。•2.理解这篇短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3.体会文中话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思想性格。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辄.(zhé)浸.(jìn)溪萧萧.(xiāo)无再少.(shào)4.词类活用(1)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3)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去)课后互动•(一)自主思悟•1.本文是一篇游记,却以“得疾”“求疗”开篇,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作者被贬黄州,而又因相田而得疾,这都是令人心情沉闷的事,但作者因此结识了聋大夫庞安常,不仅“疾愈”,而且多了一位知己好友,两人相处十分愉快,这就一扫郁闷之情,让人心情愉悦了:同时也为出游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2.从作者所作歌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谁道”“休将”句反用其原意,一扫消极颓废之风,表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表达了作者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凸显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深入探究•1.从作者对庞安常的戏言中可以体会出什么?•从作者的戏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苏轼以手为口——都是一代异人。•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做一村医;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又诗文绝世,却一生坎坷,贬居僻远。二人拥有相同的境遇。•2.作为一篇写游记的作品,本文却并不以记游为主,这样写有什么特别之处?•开头先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愉快的心情,这就为出游奠定了轻松的基调。写游览所见景物时,只是简略交代了王逸少洗笔泉和兰溪,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则留到歌中表现,这就将景、情、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苏轼小品文的艺术特色。随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往相.田相:观察。皆一时异人..也异人:非同一般的人。B.颖悟绝.人绝:胜过,超过。初食颇苦难..苦难:痛苦和灾难。C.岸外而臼.中臼:中间凹陷。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闲坐,安坐。D.故植物中.之中:受到。颠沛生于不测..不测:意外。【答案】B(B.苦难:苦,苦涩。难,读nán,难以下咽)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善医而.聋是日剧饮而.归B.余以.手为口以.吾一日长乎尔C.休将.白发唱黄鸡将.进酒,杯莫停D.遂.往求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答案】D(均为连词,于是、就。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认为/动词,请)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C.①是.日剧饮而归②是.说也,人常疑之D.①辄深了.人意②小乔初嫁了.【答案】C(两个“是”字都当“这”讲)4.下列句子中的“书”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以纸画字,书.不数字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E.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答案】AE(AE:写;B写在帛上的字;C信;D书本)5.下列句子中的“许”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C.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D.先生不知何许.人也E.引之长丈许.【答案】AE(AE:表示约数;B赞许;C这样;D地方、处所)6.下面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C.是日剧饮而.归。D.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答案】C(C表承接关系,其它是转折关系)7.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看流水尚能西.!B.溪水西.流。C.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D.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答案】A(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其它是名词作状语)•阅读《游沙湖》全文,回答8~10题。•黄洲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庞安常这样一个“异人”,可记的事迹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其实也是为了写自己。•B.“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两句,正面运用乐府古辞《长歌行》的句意。作者病好了,又看见兰溪水西流,很有感触,所以这样说。•C.“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D.本文笔法自由,行文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答案】B(应该是“反用乐府古辞《长歌行》的句意”)•9.下面对文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这句话简单交代了主要人物的籍贯、姓名和特征。•B.“余戏之曰”的一句戏言,显示出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C.“皆一时异人也”寄寓了很深的感叹: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神医,而作者“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D.文中所引《浣溪沙》词,表现了作者从容自信,旷达乐观、及时行乐的人生情怀。•【答案】D(无“及时行乐”)•10.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观察田地的好坏,得了病。•(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