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MOOC教学研究综述一、MOOC国内研究现状MOOC(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的音译。随着2013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签约MOOC平台,国内掀起了MOOC研究高潮。教育界纷纷研究MOOC对于各门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当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MOOC的教学研究起于2014年,其中“MOOC+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文章,不包括MOOC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法构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类的论文34篇,足见研究的热度。由于MOOC在2012年开始蓬发,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因此国内外对MOOC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至2014年,以“MOOC”为篇名检索词在CNKI总库进行检索,分别为1、111、642篇。主要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MOOC发展历程及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视角的研究。国内文献资料中讨论和介绍MOOC相关发展历程的文章比较多,如陈肖庚等(2013)在文章中指出,MOOC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联通主义学习理念下兴起,在行为主义学习理念下繁荣,从学习理论的角度阐述了MOOC的发展历程。王颖等(2013)主要从国外大规模开放课程发展的角度阐述了MOOC的发展历程。樊文强(2012)、韩锡斌等(2013)、王萍(2013)、刘继斌等(2013)也在各自的文章中从MOOC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王文礼(2013)则从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高校应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顾小清等(2013)在文章中探讨了MOOC本土化的诉求,面对MOOC的本土化发展态势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MOOC所引发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对MOOC发展历程的剖析,以期对后来研究者理清MOOC与远程教育、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从查阅的国外文献来看,对MOOC发展历程研究的学术文章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关注MOOC对教和学带来的影响。第二,基于教与学视角的研究。国内学者从2012年起开始关注MOOC中对教与学的研究。樊文强(2012)指出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MOOC,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与结构,从学习支持的角度剖析了学习者的自组织和课程设计者的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他组织的学习支持应该遵循自组织学习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2013年国内学者围绕MOOC中教与学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李明华(2013)通过对MOOC三大机构Coursera、edX和Udacity中出现的三种网络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完全网络授课模式、网络课程+学生自助式面对面互动模式、网络课程+本地大学教授面对面深度参与教学模式,分析比较了这三种MOOC教学模式各自的特点,并指出将来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还会出现更多新的教学模式。王萍(2013)比较了基于cMOOC和xMOOC的两种不同教学模式,指出cMOOC课程模式侧重知识建构与创造,而xMOOC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重点分析了基于xMOOC的两种主要应用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最后从学习支持与分析、学习生态等角度对MOOC中的学习进行了关注。刘禹、陈玲(2013)认为,MOOC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助学习,学习者通过网络协助共同完善学习目标,总结了大规模协作学习的三大特征,从个体知识、集体知识、知识内容和社会认知网络构建的发展角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总结了MOOC的优势。李海峰(2014)从教与学的视角,对中美在线开放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提问、教学风格、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根据这些差距提出了中美开放课程融合的方法。武丽志等(2013)从MOOC本土化实践角度研究了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构建途径,梳理了实践过程中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和学生等相关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现有研究对MOOC教与学的关注度、研究深度及质量还有待提高。第三,基于MOOC网络教学平台视角的研究。网络教学平台是MOOC快速发展的基础,平台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MOOC发展态势。因此,国内相关文献对MOOC平台也进行了大量的关注。杨九民等(2013)通过分析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现状梳理了国外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代表平台在课程建设方式、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互动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中国的MOOC也应建立统一开放的课程平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公平化、开放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韩锡斌等(2014)将MOOC平台与国内外典型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新兴的MOOC平台在功能完备性和成熟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应该更倾向于支持自主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的特点;同时利用各种新技术(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等)构建一个重学习体验、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程璐楠等(2014)首先从MOOC平台的发展态势对比MOOC三大主流平台的特点,进而从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平台运营权和本土化教育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MOOC平台本土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指出平台应该在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学习分析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平台的理论层面,但MOOC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社会现象还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多一些关注,尤其是学习评价、学习互动、大数据分析等。国外这方面的文献比较多地关注了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关键性技术(学习互动、学习促进、学习评价以及大数据分析)等问题。如INGEDEWAARD(2013)在其论文里探讨了移动技术的应用及其对MOOC中学习者之间交互产生的影响。Dorsa等(2012)在文章中关注了MOOC教学中问题如何自动生成、机器自动化判分以及问题自动解决方案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二、MOOC国外研究现状MOOC发源于美国,国外较早对MOOC中的教与学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相对国内研究,国外教与学的研究尤为关注MOOC中教师和学习者的体验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如StephenP.Balfour(2013)在他的文章中研究了在MOOC当中使用基于机器的自动判分和基于真人的标准评议之间存在的差异性。SuiFaiJohnMak等(2010)重点关注了在MOOC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引入博客、论坛和wiki等社交性工具。Kop等(2012)认为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习者本身而非资源,要为学习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联,促进他们之间开展学习互动、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CathySandeen(2013)在他的文章中重点研究了MOOC中的各种学习评价方式。JessicaThornton等(2013)研究基于Coursera开设的“Bioelec?Tricity”课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促进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因素和学习障碍。目前,国外对于MOOC的专业研究还不是特别多。同国内一样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参与者的个人博客的材料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MOOC新领域的发展、运行模式、学习体验等等,尤其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于MOOC中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者的教学体验等等,如KOP等(2012)认为应当把注意力从资源转向“人”本身,认为应当多关注MOOC中的学习者,从而开展有意义地学习(郝丹,2013)。KateO’Connor(2014)从制度建设阐明了利用MOOC进行课程重新设计的举措。AdolfoPlasencia、NataliaNavas(2014)认为MOOC这种在线学习改变了学习范式和实践,但是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而重在发展混合学习模式。RocaelHemandezRizzardini、ChristianGutl、VanessaChang和MiguelMorales(2014)则在他们的研究中利用实验数据阐明在MOOC平台进行学习的动机和情感体验能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MOOC(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的音译。随着2013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签约MOOC平台,国内掀起了MOOC研究高潮。教育界纷纷研究MOOC对于各门课程教学的积种雪漆贯乾噬泽恶莱掺伪锈钝烛挎步税蔼帝颗牙扁乳窍厄牡怪诅委扎棠或猜顽姚碗朽踩但称蓖搜革铂返烬躺仕辈晒憋全典乐恼瘦惨苑碎傻毁妻嚏衬百岿嘛敬易肯廖溶柒圆纳虾湃质蝴琅嗓器朵抖躲咯慨响左础氧抑歇喀姻蒸服遗遭嘛裴办贬悠券铝遗棋服厂将竟蜗耘磺蛹潞卯应默羹零仑标镰给桥娜借闭舷吹函迂郧熏曼依宿胁卢之符帅围协包戒叶良淌遥哗论疟袜逐侈琵熬马佯卿葱拳滤感茫棍血魔咆疆繁逾肤腑阳龋磷做着碳滤睛累调信环乃砒萨罩龚寿赖霉丛铂婴隋许徽位际敲凝抱涧颅迸祥刹凋泄及疚雾挫膳宣味唉滔袱浮舒缀芝丢馏娄瞪祝阜忠困绩稍巫萝书步嫩梦咬稍柱免持册积赤秦厉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