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水泥工艺学总学时:16学时其中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参考书:1.《硅酸盐工艺学》曹文聪主编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林宗寿主编•第1次课: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及生产•重点:1.水泥的定义与分类2.水泥国家标准3.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和特点•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水泥的定义与分类2.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分材料、生产技术要求与指标3.熟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和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思考体:1.什么是水泥?它有什么优点?2.按照性能和用途水泥分为哪几类?3.什么是建筑物的安定性不良?产生原因是什么?生产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4.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分为哪几个阶段?绪论·胶凝材料的定义与分类·胶凝材料发展简史·水泥的定义与分类·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绪论一、胶凝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料。2、分类: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别。沥青和各种树脂属于有机胶凝材料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按照硬化条件,又可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和非水硬性胶凝材料两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在空气中又能在水中硬化,通常称为水泥。如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非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又称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耐酸胶结料等。二.胶凝材料发展简史•天然胶凝材料时期(黏土):新石器时代(4000—10000年前)•石膏-石灰时期:公元前2000-3000年•石灰-火山灰时期:公元初•天然水泥时期:18世纪后期•硅酸盐水泥时期:19世纪初开始•多品种水泥时期:20世纪至今三、水泥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2、水泥的分类按其用途和性能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按水泥的组成分:•硅酸盐水泥系列(简称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系列•氟铝酸盐水泥系列•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泥系列四、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地位与作用·水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基本材料之一·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建筑工程多样化·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产业水泥的优点·水泥浆有很好的可塑性·适应性强·耐久性好,维修工作量小水泥的用途建筑:房屋桥梁道路大坝涵洞石油:固井地矿:固矿井医药:假牙人造骨骼其它:水泥用途举例•现代建筑•桥•美国世贸大厦•水泥管•水泥喷浆作业•水泥空心砖•水泥井盖•水泥刨花板•腹膜水泥膜板五、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1、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1825年用间歇式的土窑烧成水泥熟料。1877年用回转窑烧制水泥熟料获得专利权,1905年发明了湿法回转窑。1910年立窑实现了机械化连续生产。•1928年,德国发明了立波尔窑,使窑的产量明显提高,热耗降低较多。•1950年,发明悬浮预热器窑,更使熟料热耗大幅度降低;熟料冷却设备也有了较大发展,其他的水泥制造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60年代初,水泥工业生产和控制中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1971年日本开发了水泥窑外分解技术,从而带来了水泥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揭开了现代水泥工业的新篇章。自日本于1971年开发了水泥窑外分解后,各具特色的预分解窑相继发明,形成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当今,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其特征如下:·水泥生产线能力的大型化世界水泥生产线建设规模在20世纪70年代为日产1000~3000t,在80年代为日产3000~5000t,在90年代达到4000~10000t。目前,日产能力达5000t、7000t、9000t、10000t等规模的生产线已达100多条,正在兴建的世界最大生产线为日产12000t。·水泥工业生产的生态化Ⅰ.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NO2、S02、重金属等对环境的污染;Ⅱ.实现高效余热回收,最大程度减少水泥电耗;Ⅲ.不断提高燃料的代替率,最大程度减少水泥热耗;Ⅳ.努力提高窑系统的运转率,提高劳动生产率;Ⅴ.开发生产生态水泥,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Ⅵ.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高智能型的生产自动控制和管理现代化。·水泥生产管理的信息化Ⅰ.水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Ⅱ.生产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和信息化,Ⅲ.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2、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中国水泥工业自1889年开始建立水泥厂,水泥工业先后经历了初期创建、早期发展、衰落停滞、快速发展及结构调整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泥生产年产量平均增长12%以上,85年水泥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水泥总产量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30%以上。·早期发展阶段(1889年至1937年)1889年我国第一个水泥厂—--河北唐山细绵土厂(后改组为启新洋灰公司,现为启新水泥厂)建立,于1892年建成投产,并正式生产水泥,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大连、上海、中国、广州等水泥厂。·衰落停滞阶段(1937年至1949年)先后建设了哈尔滨、本溪、小屯、抚顺、锦西、牡丹江、工源、琉璃河、重庆、辰西、嘉华、昆明、贵阳、泰和、华新、江南等水泥厂。这些水泥厂大多数是由外国人主持设计和建设,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没有规范的水泥工业建设机制,又因连年战乱,许多水泥厂不能持续稳定地生产。1949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为66万吨。·自行研制阶段50年代—6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湿法回转窑和半干法立波尔窑生产线成套设备,并进行预热器窑的试验,使我国水泥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取得较大进步。这期间,先后新建、扩建了30多个重点大中型的湿法回转窑和半干法立波尔窑生产企业,同期,也建设了一批立窑水泥企业。70年代—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日产700吨、1000吨、1200吨、2000吨熟料的预分解窑生产线分别在新疆、江苏邳县、上海川沙、辽宁本溪和江西水泥厂建成投产;从1978年开始,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日产2000吨—4000吨熟料的预分解窑生产线成套设备,先后建成了冀东、宁国、柳州、云浮等大型水泥企业,这些大型水泥厂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水泥生产结构,而且迅速提高了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特色是水泥产品的80%是由立窑水泥企业生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生产年产量平均增长12%以上,1985年水泥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水泥总产量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30%以上我国成为水泥大国,但并不是水泥强国。主要表现在:(1)是立窑水泥企业仍占较大比例;(2)是水泥生产技术进步快,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3)是水泥产结构不合理,大中型水泥企业数量少,高标号水泥产量比例低;(4)是水泥行业职工队伍,技术队伍力量不足,人才相当缺乏。·产业结构调整蓬勃发展阶段90年代—本世纪初A.产业结构调整1)东部和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原则上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线;2)其他地区可发展日产2000吨~4000吨的新型干法线;3)除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原则上不再扩建、新建日产1000吨及以下规模的生产线。B.发展状况1)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有600条以上,预分解窑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16.8%增长到38.8%;2)在未来的5年里,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平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8%左右,到2010年预分解窑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3)2500t/d熟料左右的生产线,在沿海发达地区的竞争能力已经大大下降,许多大型集团把建设5000t/d以上级生产线作为发展重点(仅海螺集团一家就建成投产了四条10000t/d熟料生线)。4)市场竞争、企业兼并、外资渗入促使新型干法迅猛发展;(1)国内企业利用新型干法技术进行企业间的兼并,涌现了一批大型水泥集团公司,如海螺、天山、冀东、山水等;(2)外资的渗入,使先进的新型干法在国内高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如拉法基、菲律宾康达集团、日本小野田、韩国大宇等;(3)民间资本的参与,使新型干法在经济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并逐步向内地进军,特别是浙江的民间资本最有眼光、行动最快。结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是水泥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代表了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水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但要求也同时提高,要求中控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工艺技术、熟悉设备、计算机操作,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六、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1、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大量的含活性二氧化硅大于10%的矿物性粉尘和噪声,大量的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气和废热。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目前,中国的大中型水泥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工作比较重视,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加强粉尘治理和余热利用,对环境保护起到较好效果。但是,一些小型水泥企业和一些老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资金困难、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等因素,对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2、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大力节省能源;在水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杜绝废气、废渣、废水和有害有毒物质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水泥;大量消纳本行业和其他工业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泥的需求,并保持满足后代需求的潜力;支持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①节约资源②节约土地③节约能源④节约水源•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鼓励使用再生资源,提高低质原燃材料在水泥工业中的可利用性,鼓励企业大量使用工业和农业废渣、废料及生活废弃物等作为原料生产建材产品。•②节约土地•采取少用或不用毁地取土作原料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以保护土地资源。•③节约能源大量利用工业废料、生活废弃物作燃料,节约生产能耗,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④节约水源•节约生产用水,将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建立良性的水泥循环系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料、能源的利用,尽可能地减少废水、废料的排放,即尽可能提高废物利用的比例,尽可能考虑再循环和回收利用水泥及混凝土产品,尽量实现水泥系统的内循环。因此,如果水泥系统内循环能够真正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