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为了更好地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范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教研效益,根据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常规。一、语文学科性质的基本认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人文”精神渗透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中。对文本来说,所谓“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言语内容中,同时还表现在言语形式中。在其他课程中,关注点主要在内容上的“人文”,但在语文课中,关注的重点由言语内容转移到言语的形式上,由“说什么”转移到“怎么说”上面。3.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语感养成,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二、课时安排4.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建议七年级语文六个课时可安排成一节阅读课、四节课文教学、一节写作课,可试行两节阅读课、三节课文教学、一节写作课。八、九年级确保一节阅读课。5.早读可吟诵国学读本中的优秀诗文,积累文化经典。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七年级开设写字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国的文字历史,浏览文字艺术,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增加学生对写字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三、阅读课实施建议6.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特别是文学名著和科普书刊),三年中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阅读量不少于240万字。教师应积极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书目可为课程标准、教材及区教研室推荐的名著。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7.建立图书角,实施图书、杂志进课室。图书可以是由学校图书馆借阅或学生自行购买。教师应认真挑选。8.通过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建议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读书交流活动。9.不得以任何借口在阅读课中授课。四、课文教学实施建议10.整合教材,根据教材选文类型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明确选文类型,实际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不仅决定了“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同时也蕴含着“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来达成教学目标,并指示达成目标的过程和步骤。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方法离开了内容就失去意义和作用,因为方法本身就是内容的有效处理。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正确选用教学方法的前提。与教学实际最密切关联的是“定篇”“例文”这两种类型选文。11.“定篇”类型选文简单地说就是经典。“定篇”类选文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要力求让学生对作品有“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定篇”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了解和欣赏经典选文本身。“定篇”类型选文学习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时安排3—5节为宜。具体教学要有作家作品的背景介绍,要重朗读、背诵,要重感悟、重品味,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形象,对文本进行赏析和评价,“定篇”类型选文教学拓展应以该作家的作品、该作品的其他部分及对该作品的经典诠释的文章为主。12.“例文”类型选文就是解释语文知识的具体例子。“例文”类选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主要是阅读方法、技能策略的教学。“例文”类选文教学设计,关键在于确定例文的“例”。要从“例文”中找出“共同的法则”、“共通的样式”。用教材教,就是要发掘教材的语言因素,把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训练点化隐为显,老师明明白白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值得注意的是,一篇课文就是语文知识的小世界。可学、可练的内容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课文语言、形式和训练重点的结合点,一课一得,切忌贪多求全。有必要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只有勇于“舍”才能有效的“得”,不舍不能得。“例文”类选文教学方法上的基本原则是涉及内容的要少讲,涉及确定的阅读技能的要重点突破。作家作品介绍是没有必要的。朗读不宜多,背诵基本不需要。“例文”类型教学重视快速阅读。“例文”类选文教学拓展应以所确定的“例”的内容为核心,不能以教材内容为核心。13.在常规的教学中重视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的教学。所谓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指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14.重视学生的自学,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预期的目标与相对完整的实施方案,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在学生缺少自觉性,自学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情况下,可将课外预习改成课堂自学,切实抓好、抓实自学环节,发挥自学的真正作用。自学要有明确的内容,自学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15.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设计语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选取适合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首先,一定要是语文的内容,不可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其次,答案不具有惟一性、具有争论性的内容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掌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只有掌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起到组织、参与、咨询、指导的作用。合作学习要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16.重视点拨。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原则是先学后教、抓大放小。“大”指关键与难点,亦指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小”指一般问题或个别学生的问题。点拨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17.重视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结果证明:课堂上完成作业的质量、时间、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都优于课外家庭作业,3—5个有效的变式练习能促进技能的形成。课堂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和要素,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8.重视测评。测评是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强化记忆、检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了解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信息,排查学生知识空缺的重要手段。基本原则是教什么,考什么。五、写作教学实施建议19.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写作能力是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构成,而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三类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作文教学就应该围绕这三类知识的习得、巩固、迁移或转化而展开。20.写作内容知识是写作能力中最至关重要的。写作内容知识的丰富主要靠“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在写作内容知识相当的情况下,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就非常重要。有意识的运用一些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能准确、形象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而尤为重要的是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是可以教的。因此,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是写作教学中的主体,有实验证明,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对于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是基本起不到作用,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1.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教学主要通过写作片段练习或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写作子技能。进行写作技能训练,就应该首先对构成一定技能的子技能进行片段练习或专题练习,一项一项地练,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子技能;然后逐层上升,综合若干子技能进行整体性练习;最后达到对整个写作技能的掌握。22.初步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学体系。从学段上七年级重在叙事;八年级重在记人;九年级重在综合。从内容上写作内容知识教学、写作技能知识教学、写作策略知识教学并重;写作过程、写作思维、写作技能并重。23.重视写作修改的能力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一环,修改作文的主阵地是课堂,是作文课型之一。24.作文批阅要摒弃“徒劳无功”(叶圣陶语)的全批全改,可采用精批、略批、面批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的方法。六、课外活动实施建议25.按《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①制订可行的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内容、安排等);②规定恰如其分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日课外阅读量为2500字以上;每周课外写作量为800字以上(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③有条件学校可开设语文阅览室;④创造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条件(号召学生订阅报刊,上网查资料);⑤指导学生课外读写的方法:圈点批注、拾锦摘要、心得体会、精读博览、细读跳读、写稿投稿等;⑥做好课外读写的登记、检查、评价工作;⑦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文学社”,办“手抄报”和不定期编选“优秀作文选”。26.借助深圳市读书月,积极开展各项读书活动。七、教学研究27.备课组活动经常化。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要做到:(1)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2)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均要有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教案(学案),个人的教案(学案)要有个性。28.科组活动学习化。每次有主讲人,并事先下发学习内容,会上结合自己学习心得主讲。全体教师展开主题研讨。加强业务学习,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养。学校每学期要对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语文专业书刊提出具体要求。29.积极开展师本教研,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期开一节教学展示课;每学期出一份试卷;每学年研究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课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