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陈海玲制作概念色彩构成(Interaction0fcolor),即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在互相作用下构成新的和美的色彩关系。色彩构成,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将复杂的视觉表现还原成最基本的要素.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构成,并能发现、把握尽可能美的配色创造。色彩构成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色彩构成的内容第三章色彩的感觉与心理第四章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色彩的概念“色彩是破碎了的光······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破碎分散,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了美丽的色彩···”——(小林秀雄《近代绘画》)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受。物——这是人们看到的对象,它必须具备某种或多种色素。光——这是媒介,是它照到物体之上,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出来照入人的眼睛中,传到大脑,人们才分辨出物体的颜色。眼睛——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中有感色蛋白可使人辨认出色彩。一、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什么是光呢?光在物理学上是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它与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光流电等并存于宇宙中,由于辐射能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所以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只有从380毫微米(mu)到780毫微米(mu)波长之间的电磁辐射才能被人们的视觉所接受。这段范围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波长780毫微米的光线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光线叫紫外线。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紫蓝青绿黄橙红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成功的色散实验,他将一束白光引进暗室,利用三棱镜折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出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七种色混合在一起又产生白光,每一种单色光不能再分解,这七种色光象一根彩带,叫光谱。二、物体色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例如我们看见的蔚蓝色海洋,就是海水对太阳光反射的结果。海水本来是无色的,当阳光照射到海面时波长较长的红、橙、黄光可以直接深入海水被海水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大部分被反射,于是海水就呈现出迷人的蔚蓝色。黄色的香蕉之所以呈黄色,是因为在光照下,其它色光被吸收,只反射黄色光的结果,绿叶是因为它吸收了其它色光,而只反射绿光所以呈绿色。如果将绿叶放在暗室的红灯下,因为绿叶不具备反射红光的能力,所以呈灰黑色。红花如放在红灯下会更红,如放在蓝光下,因不具备反射蓝光的能力也会呈黑灰色。如物体能够吸收日光中所有色光,该物体就呈黑色,如物体能够反射日光中所有色光,该物体则呈白色。我们平时所说物体的“固有色”是以日光的照射为基本条件,而不应该说是物体本身自有的颜色,而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反射能力。而物体本身具有的反射色光能力不会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总之物体颜色是由外界光的作用和物体内部的吸收和反射特征所决定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不可缺少。三、眼睛和色彩光是以两种方式进入我们的眼睛:1、光直接进入眼睛2、光经过物体表面的折射、反射和透射进入眼睛四、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有黑、白、灰色,色度学上称之为黑白系列,在色立体上是以一条垂直轴表示的。无彩色系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变化。色彩的明度可以用黑白来表示,明度越高,越接近白色;反之亦然。有彩色系是光谱上呈现出的红、橙、黄、绿、蓝、紫,再加上它们之间若干调和出来的色彩。只有有彩色才具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五、色相环牛顿将太阳光分解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蓝、紫光带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圆环,定名色相。又称牛顿色相环。这六个色相,它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随后又出现了伊顿12色相环、蒙塞尔100色相环、奥斯特瓦德24色相环、日本P.C.C.S24色相环。图为12色相环,从红开始为红、红橙、橙、橙黄、黄、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红紫。24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过渡中间色即可。1、孟塞尔色彩体系孟塞尔(Alhert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2、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奥斯特瓦德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课题练习题目:捕捉色彩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环境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从现有的平凡杂乱环境中发现色彩、选择色彩、创造色彩,从而发挥学生对色彩运用的主观能动性。要求:用照相机捕捉生活中的色彩。注意:摒弃原有对象的物理属性以及客观存在环境,重点在于捕捉它的色彩与周围其他物体、环境在色彩上的关系。照片要能够表达出明确的色调、色彩关系、色彩协调感。第二节色彩的概念一、色相(Hue)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呈现出的色彩感觉。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色相,区别于其他颜色。二、明度(Value)——色彩的明暗程度。也指亮度、深浅程度等。明度是辨别色彩明暗的程度。有彩色系——两种情况1、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别,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红绿色居中;2、同一色相的明度,因光量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无彩色系——三种情况1、同一色彩因光源的强弱和投影角度的不同而造成明度强弱的差异,或因物体的起伏造成的明度差。2、同一色相因混入不同比例的黑白灰形成不同的明度变化(如:明度推移构成)。3、在同等光源下,不同色相间的明度变化和差异。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通常,有彩色系的明度值参照无彩色系的黑白灰等级标准,任意彩色可通过加白加黑得到一系列有明度变化的色彩。三、纯度(Chroma)——“彩度”指色彩的饱和度或纯净程度,也就是一种色彩中所含该色素成分的多少,含的越多,纯度就越高,越少则纯度就越低。降低纯度的方法:1、加入白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粉色。2、加入黑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3、加入对比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色相明度纯度红414黄橙612黄812黄绿710绿58蓝绿56蓝48蓝紫312紫412紫红412四、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的关系任何色彩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降低。1、高明度色相加白或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降低或提高了该色相的明度;2、高明度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3、高纯度色相加同明度的灰色,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五、色彩的推移——色彩的渐变色彩的构成可以通过一定等差级的明度、色相和纯度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变化,产生如:空间、协调、对比等色彩构成效果,这种等差级变化被称为色彩渐变。1、明度推移(明度渐变)——明度由浅到深的逐渐变化过程,形成不同的明度台阶。任选一纯色,如果所选纯色明度低,可只与白色相混;如所选纯色明度高,可以纯色明度为基准向亮色发展加白色、向暗发展加黑色,调12个左右的明度阶段,构成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特点是:体感强、空间感强,具有一种单纯的秩序美。2、纯度推移(纯度渐变)——是一种色彩由纯色向无彩色的黑、白、灰渐次变化。任选一纯色和一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相互混合。混合成12个左右等级,根据纯度高低不同填在简练而生动的图形上,构成以纯度为主的秩序。特点是:含蓄、丰富,又有明度方面的变化。3、色相推移(色相渐变)——是色相向其他色相逐渐变化,推移的方法。分类:同类色之间的渐变类似色之间的渐变互补色之间的渐变对比色之间的渐变全色相渐变对比色渐变同类色渐变类似色渐变全色相渐变取色相环上所有色彩,按照色相环的顺序可构成高、中、低纯度的全色相秩序,填在简练生动的图形上。色相变化极为丰富,纯度高,给人感觉活泼、华丽;纯度低,给人感觉含蓄、高雅。课题练习题目:综合推移作法:任选一纯色或几种纯色,分别与黑、白、灰或任一色相混合,构成不同明度、色相和纯度的色阶,用该色阶表现简单生动的图形。要求:明度色阶、色相色阶和纯度色阶推移均匀,表现出一定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尺寸:内:20cmX20cm,外:30cmX30cm图作业名称综合推移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示范图例第二章色彩构成的内容第一节色彩的混合一、色彩①原色(三原色)——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颜料中有三种色是不能由其它色调和出来,而用着三种色可以调和出任何一种色彩。这三种色就是红、黄、蓝,被称为色彩的三原色。②间色(第三色)——三原色中,其任何两种色调和出来的色彩,就是间色。红+黄=橙色红+蓝=紫色黄+蓝=绿色③补色——色彩现象中的补偿人眼的色彩识别结构在同时看到三原色时感到比较舒适。如果只看到其中两种或两种色的混合色,则周围的环境或人眼中的盲点就会自动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幻觉。二、混合①加法混合——色光的混合特点:色光明亮度会随着色光混合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两种光线相混,提高亮度。三原色光混合相加得到白光;红绿光相加得到黄色光;绿蓝光相加得到青色光;蓝红光相加得到品红色光。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并不下降。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②减法混合——色料的混合也称减色法,由于物体对光谱中的色光有吸收、反射作用,其中的“吸收”就相当于减去的意义。颜料或染料中的红、黄、蓝为三原色。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红色系与黄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橙色;红色系与兰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紫色;黄色系与蓝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绿色。③中性混合——用眼睛调色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混合。分为:色彩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色彩旋转混合——如果几种色彩涂在圆盘上迅速转动,就可以看到混合起来的色彩。旋转停止后,色彩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空间混合——将几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以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色彩照片等为根据起稿后,将画面分成面积相等或不等,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小块,再用稀水粉色淡淡地画出所选画的色调,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提炼,使之色相感增强,纯度提高,达到近看色彩强烈而有装饰性,远看色彩丰富又统一的色彩效果。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课题练习题目:《脸》目的:

1 / 1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