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学概论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一章1.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2.著作:《实证哲学教程》3.孔德对社会学的定义: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4.个人对社会学的解释。第二章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马尔萨斯理论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马尔萨斯呈现了人口按几何数增长的可能性,看到了生活资料对于人口增长的制约,描绘了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悲观前景,并倡导节制人口。但是,马尔萨斯明显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自然构成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性别构成通常以女性人口数为100去计算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年龄构成上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及以上,则表示人口结构进入老年型。人口地域构成包括自然地理构成、行政区域构成以及城乡构成等。社会经济构成包括了经济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分类。例如人口的产业构成、职业构成、阶级构成、民族构成、宗教构成等。2.人口分布、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稠密程度的指标。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发展的三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状态。医学技术进步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阶段出现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现代化阶段出现的人口发展新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三章1.社会学的特征、功能特征:1.社会是有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功能:1.整合的功能。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2.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3.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整他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向。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频繁更替,而社会则是长存的。2.血缘、地缘、业缘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业缘关系是指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第四章1.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指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形成文化的力量不在个人。(3)文化具有象征性。指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4)文化具有全括性。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5)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有不同要素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6)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传递性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传递有两个方向:纵向传递和横向传递。2.“文化堕距”理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3.文化的类型、构成类型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从文化要素的角度理解文化构成:1.象征符号;2.价值观3.社会规范4.物质文化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1.文化特质2.文化丛3.文化区域4.文化模式第五章1.社会研究的范式:是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分为实证范式、解释范式、批判范式。2.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2)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3)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第六章1.社会化的定义: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社会生活的过程。2.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镜中我”理论;(2)“角色扮演”理论;(3)精神分析理论;(4)人格发展“八阶段”轮;(5)生命历程理论。3.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等4.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一方面,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第七章1.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通过社会互动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得以满足,社会得以持续运行。2.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1)符号互动论、(2)拟剧论、(3)本土方法论、(4)人际互动理论、(5)参照群体理论、(6)自我实现预言理论、(7)社会交换论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4.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2)规定性角色与开发性角色。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开发性角色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4)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自己角色指人们在承担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人都是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5.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1.扮演过程;2.角色表现;3.角色构建6.社会角色表现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3.前台、后台及角色配合7.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1)角色距离。应帮助其理解角色期待;对于无法胜任的角色扮演者,就只有中断扮演了。(2)角色冲突。应促使社会角色单一化,即尽量在一种社会场合只扮演一种角色;对于不同人所承担的相对角色之间的冲突,需要更多的通过角色沟通与交流来消除矛盾;对于涉及社会价值观念的角色紧张,需要利用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来调整角色行动。(3)角色不清。只有通过长期互动,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消除。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角色中断是在一个人前后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现象。从角色承担者来说,应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应了解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相继承担的那些角色的特点,为未来的角色做些准备工作;对于家长来说,应注意对子女成长进行指导;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培养、培训和咨询工作,对于那些因社会原因而造成的角色中断,应给予帮助。(5)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要理顺角色关系,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角色协调。第八章1.社会群体类型(1)初级群体: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次级群体: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2)正式成员: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书面形式的规定。非正式成员: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和角色期望。(3)内群体: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外群体: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4)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了成员的身份及其日常活动空间等方面。参照群体:指某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的群体。2.血缘群体:基于成员间的血统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地缘群体: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业缘群体: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式的群体。趣缘群体:基于成员间兴趣、爱好、志向等的相同或相近而形成的群体。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三个层次:第一人际吸引;第二是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把个人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相结合;第三是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作用: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4.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1)成员有限;(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第九章1.家庭三类型(1)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2)主干家庭,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3)联合家庭,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生活。第十章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2)地位: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3)角色: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4)权威: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2.社会组织的分类:(1)以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帕森斯)(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彼得布劳)互惠组织:这种组织的成员因共同的兴趣而结合在一起,参与程度较低。服务组织:以服务为主体,主要是为组织的受惠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经营性组织:指那些可以用货币形式衡量活动价值的组织。大众福利组织:社会公众都是这类组织的受惠者。3.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非正式群体内部有确定的结构,它们通常有自己的领导、一系列群体目标、一套用以规范群体成员行动的价值和规范群体成员行动的价值和规范,但其开始和延续初期并没有自觉的目标或方向。4.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特征第一,明确的分工第二,明确大的职权等级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第五,量才用人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第十一章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第十三章1.社会分层的定义: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2.西方社会分层的理论(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2)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3.分层方法和标准(1)分层方法一般采取三种方法: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2)分层标准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第二,以潜在地位为划分标准。(1)收入(2)职业(3)教育程度(4)权力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社会流动的定义、类型(1)定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2)(3)类型根据流动的方向,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个社会垂直分化阶层内部的位置转移。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在一个分层结构层面中的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可分为一生中流动(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异代流动)一生中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地位的升降变化。代际流动时通过上一代人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地位变化状态。根据流动原因,可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