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考情搜索篇目安徽考情搜索考查知识点2014中考热度出师表2006~~2013安徽卷未考查过词语解释(5分)、句子翻译(4分)、内容理解(2--3分)、阅读感悟(2—3分)【比较阅读】★★★★★3注:近五年名句默写也未曾考过。1、能够准确、流利的背诵课文。2、能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会翻译重点句。3、把握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忠心”。2014年中考热度★★★★★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诸葛事迹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你知道吗?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东吴收二川:收东川西川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赞诸葛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表”是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以情动人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读诸葛《出师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1、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条件是:有利条件是:。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3、文中从正反两面总结两汉兴衰经验的句子是:。4、文中写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或写作者志趣):5、文中叙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6、简述三顾茅庐的故事的句子是:7、表达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8、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或:诸葛亮的政治愿望):9、诸葛亮在文中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堪称思想行为准则的句子是:10、此文历来受人称赞,陆游称赞本文道:11、《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1、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先帝不以臣卑鄙叹息痛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开张圣听2、词类活用:亲贤臣,远小人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攘除奸凶深入不毛则责攸之…等之慢3、一词多义:①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4、其他实词:陟罚臧否引喻失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咨诹善道攘除奸凶夙夜忧叹以彰其咎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⑦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⑧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三条建议三个往事一个目标一种情感一种精神1、本文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三项建议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佞)目的:激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核心:亲贤远小原因:亲贤远小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不重蹈“后汉倾颓”的覆辙,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2、诸葛亮追忆了与先帝间发生的哪几件往事?自述身世的目的是什么?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襄阳兵败)、白帝城托孤目的:表达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出师北伐的决心。同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奋发图强,在自己出师期间治理好国家。3、亮此次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他认为时机成熟的条件是什么?请你概括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是什么?目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条件:“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原因:(1)“报先帝”“忠陛下”(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总结部分,亮对自己、贤臣、后主各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从中可看出其怎样的精神(用《后出师表》中的话)?自己:讨贼兴复之效贤臣:兴德之言后主: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成为史上礼贤下士的美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事例:①周文王为姜子牙拉辇并背其进城,用诚意打动他,在子牙的辅助下终灭了商纣王。②周公旦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③齐桓公五顾隐士稷,天下诸侯纷纷归附。④信陵君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嬴于大庭广众之中。⑤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贤才,终于破齐复国。⑥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诚邀齐筹建中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文章学习拓展二、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请结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亲贤臣,远小人,……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2)君子则不然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3.【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爱国、遵守道义、善良、忠诚守信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⑤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注】①稷:人名②乘: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⑤霸王: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1.解词:(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2.译句:(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译文: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具有这个特点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出一位并简要介绍其事例。答:4.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