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黄庭坚学习目标:•1、知人论诗;•2、鉴赏艺术手法:用典;•3、分析作者的情感和人生理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人生经历•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后屡遭贬谪。徽宗初,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黄庭坚二十三岁时,怀着经世济民的愿望入仕。但仕途坎坷多艰,无端受贬而频遭排挤,其对政治的关心逐渐变为憎恶而漠然。艺术造诣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典故——洗涤溺器•史载: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诗风奇崛瘦硬,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诗的风格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作。背景介绍: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典。2.“了却”、“倚”二词,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如释重负的畅快、闲适心情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具体景色,对仗工整,意境博大,心胸开阔,气象万千。1.翻译这两句?2.化用了谁的诗句?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友人远离,知音难觅,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1.运用了什么典故?2.横字有何妙处?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弃官归隐小结纵观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转忧(“朱弦”句),继而又转喜(“青眼”句),喜而复忧(“万里”两句)。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纵笔,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由于它用的是顿挫、跌宕的手法,因此,也愈见出感情的深沉。结构登快阁所见之景心中之情落木千山天空辽阔澄江一道月色分明知音难觅借酒浇愁远离官场归隐自然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这首诗化用了“家徒四壁”的典故,这个典故是怎么一回事?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携卓文君回到成都,家中仅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用此典故,意在说明黄几复的清正廉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不平之鸣:像黄几复这样的清官,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