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政府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的无政府主义第一部分:无政府主义一、无政府主义的含义•无政府主义(英文: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基本主张: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反对一切权利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任何政治组织,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二、无政府主义的历史发展•无政府主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一般认为英国人威廉•戈德温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19世纪40年代正式形成,并出现一些流派,其创始人是法国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他在1840年写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首次使用今天被译成“无政府”或“无政府状态”的这个词。他倡导互助主义,主张通过建立人民银行和根据契约原则在生产者之间实行产品的等价交换,以达到消除剥削和人人自由、平等的“无政府状态”。第二部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近代中国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无政府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被中国留日、留法的部分学生所接受,并附会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大同”、“均平”等思想,形成了中国无政府主义。一、无政府主义的流传概况•对中国无政府主义活动过程的阶段划分有不同意见。大部分学者认为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1),是无政府主义在国外留学生中传播的阶段。•第二阶段(1912~1917),是无政府主义在国内比较系统地理论传播的阶段。•第三阶段(1918~1923),是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广泛流行及分化的阶段。•第四阶段(1924~1927),是中国无政府主义衰落的阶段。(1)初步传播阶段(1901~1911)•1907年以前,梁启超、章炳麟等把无政府主义作为反对清政府的一种手段加以宣传。在中国首先打出无政府主义旗帜的是吴稚晖、刘师培等人。1907年6月,中国留日学生刘师培、张继、何震等人,模仿日本无政府党,组织了“以无政府主义为目的”的“社会主义讲习会”,出版天义报和《衡报》。与此同时,在巴黎的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褚民谊等人则组织了“新世纪社”,创办新世纪周刊,介绍Μ.А.巴枯宁、П.А.克鲁泡特金、P.-J.蒲鲁东等人的学说,报道社会党和无政府党的活动情况,提倡颠覆一切强权的“社会革命”。至此,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形成独立的政治流派。(2)系统传播阶段(1912~1917)•1912年,刘师复在广州组织了“晦鸣学舍”,创办机关刊物《晦鸣录》(后改名为《民声》),发表《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宣言书》。制定了无政府主义的行动纲领──《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在刘师复的积极活动下,常熟、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了一批无政府主义组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范围扩散到一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如广州的“理发工会”和“茶居工会”。(3)流行与分化阶段(1918~1923)•全国各地都有无政府主义的团体和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出现的团体有90多个,刊物有70多种。根据各个团体及刊物的政治主张,这一时期大致有三派:无政府共产主义派、无政府个人主义派、无政府工团主义派。黄凌霜、朱谦之和郑佩纲分别为这三派的主要代表。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论争。无政府主义随着在理论上被批判及实践中受挫折开始分化。(4)衰落阶段(1924~1927)•在这时期,特别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无政府主义队伍严重分化,无政府主义作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在理论上、实践上和组织上彻底破产。1927年后,中国仍然有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和刊物,但已属个别现象。•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现实:清廷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不是理想的社会格局,国家的政治仍在一天天败坏,整个社会仍处在混乱不堪的境地之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谋求中国的出路,改造黑暗的社会,痛苦地寻求着新的目标,这时“欲救其弊,必从根本上实行社会革命,破除一切强权”的无政府主义就逐渐在国内产生比较广泛地影响。代表人物有刘师复。他基于其唯无政府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知,决意以振兴无政府主义思潮为己任,在广州创立“晦鸣学社”。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组织。同时他还联络其他进步人士积极展开宣传无政府主义活动,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政府主义思潮宣扬的主张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发展也与它的宣传主张密不可分--它一面宣扬的“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迎合了有着平均主义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另外,它高度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而该问题也正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与精髓。无政府主义正是将中国传统中所谓的大同理想由此隐秘地与“自由、民主”的口号联系起来,才使得它在当时的影响力达到顶峰。许纪霖先生认为,无政府主义“不仅为吴稚晖、李石曾、刘师培这些无政府主义者所信奉,而且渗透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意识深处,使得启蒙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带有藐视国家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二、主要人物、派别及其基本内容(一)天义派与新世纪派•20世纪初期,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把无政府主义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传入国内。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1908年11月《衡报》被日本政府所禁,这一派别随之消失。•1907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生中。两个派别之比较:(1)均笃信无政府主义为“科学公理”、“理想之谈”,并不遗余力的大加宣传。(2)赞同革命,但在革命成功之后的目标上有较大分歧。天义派认为无政府主义中古已有之主张在革命成功之后立即废除政府,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刘师培认为:“语气经数次革命而后实行无政府,曷若于初次革命后即行无政府,为一劳永逸之计。”)新世纪派以民族民主革命为通向无政府革命目标的“过渡物”,主张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合力以达革命目的”,并主张在实现无政府主义目标前实行共和政治作为过渡。(3)均强调以下层劳苦大众的斗争来实现无政府革命。天义派寄重于农民,新世纪派侧重于会党。(二)刘思复的无政府主义学说——师复主义•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人们对北洋政府绝望情绪的增长,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其代表人物为刘思复,又名师复。1912年夏,他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晦鸣学社”。接着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先后出版《晦鸣录》(后改名《民声》)、《新世纪丛书》、《无政府浅说》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形成了融合克鲁泡特金(1842~1921)无政府共产主义和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学说——师复主义。师复以无政府共产主义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他的基本原则有两条:(1)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要求废除政府。(2)要求废除财产私有制,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内容有:①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和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②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师复是中国信仰无政府主义最坚决的人,师复主义是中国无政府主义派别中最为典型的,它有着比其他派别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与西方无政府主义的“本义”是最接近的,但也是与现实的政治离得更远些。刘思复被安葬在杭州烟霞山洞旁,4年以后,同道为其隆重修墓,墓碑上刻三个大字“师复墓”,墓志用世界语雕凿而成,译为中文如下:“师复为人道主义者,又为世界语学者。生平谋炸悍将,厉行革命,被锢三冬而组织东方谋杀团。辛亥革命以后,舍其单纯破坏,转而为自由社会主义之宣传,创‘晦鸣学舍’、‘世界语研究会’及‘心社’,旋以刊《民声杂志》,谇砺自刻,尽瘁其主义,呕血以死。死年才三十有一,不终其纪。痛哉!”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当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时,无政府主义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三)无政府共产主义派与无政府个人主义派•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无政府个人主义派又称“新虚无主义派”,以朱谦之为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奋斗社”为代表社团,《奋斗》旬刊为主要宣传阵地。该派宣扬虚无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唯物史观,要人类退回到穴居野处的蒙昧时代去。但其影响远不如无政府共产主义派。该派有感于过去强调“绝对自由”和“破坏一切”,遭到北洋政府的制裁和一些民主主义者的非难与批驳,改而将宣传的要点侧重于组织、联合和建设方面,强调他们的学说是“有社会”的“建设”的无政府主义,而且是有科学根据的。充分暴露他们在理论上的矛盾和逻辑上的混乱•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有着不同的派别,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们与无政府主义者有别,但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如孙中山、梁漱溟等人,非常欣赏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并在不同程度上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去。孙中山的国家学说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的,对封建君权的揭露与批判是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的,这是基本的一面。同时,收互助论的影响,孙中山有掩盖了国家的本质,把它说成是社会中一个互助的团体,抹杀了国家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根源,否定了国家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事实。三、无政府主义思潮评述•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对它的历史作用应该分别评价:•(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体上,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无政府主义,对中国思想界的启蒙起过积极的作用,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作为自己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从1912年到五四运动前,无政府主义从个人出发,反对封建家族、封建婚姻、封建道德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黑暗腐败,反对一切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与其他新思潮相比,对解放思想,唤醒人们对封建主义作斗争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扩大了:不仅依然对活跃人们思想、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有积极意义,而且成为了许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老师,是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过渡环节。•(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政府主义对北洋军阀的揭露,仅仅停留在宣传上。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无政府主义以社会主义的“正统”自居,加紧了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主要障碍,主要产生消极作用。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主要反映的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流氓无产者对专制剥削压迫的反抗,在本质上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无政府主义消极和反动的方面日益暴露,他们咒骂中国共产党,攻击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分裂工人运动,成为革命运动的障碍。1920~1923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论战,批判了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揭露了它分裂工人运动的罪行,此后,无政府主义思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逐渐走向衰落。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终于破产。四、无政府主义的破产•虽然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界一度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但最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