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夜归(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最后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急切归家的心境。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1)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2)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3)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迁移训练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语义双关,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之情。参考答案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参考答案【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迁移训练【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迁移训练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参考答案:“卧”,即“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第三步)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槛,音jiàn,栏杆。赊,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妙在哪里?“出”是“出现”之意。写出了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泡沫,欢欣地游到水面上来了。“出”字用得细腻自然。“斜”是“倾斜”之意。写出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躯体,轻盈地掠过水蒙蒙的天空,“斜”字用得逼真生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提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迁移训练“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发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解析: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是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折柳”属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人别离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全诗紧扣“闻”字,因笛声而“闻”折柳,因“闻折柳”而起思乡之情。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