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课件(板块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游记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徐迟)•游记,就是旅游见闻,是记述和描写旅途见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记叙文。•内容上要包含三个要素:•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2.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景物特点、观景角度)•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结构)•《与朱元思书》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小石潭记》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满井游记》悠然自得、皆有喜气•一、对“游踪”的理解不宜过于狭隘,游踪不一定都是作者“位置变换”的行踪或路线,在很多游记中,游踪是经过作者集中、提炼、剪接、调度的,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特点,并非完全是客观实录。•二、难点——把握作者的“所感”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时要注意•多种表达——描写为主(所见)•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写,描写越生动形象,越能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除此之外,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或叙事或抒发情感。•层次安排――移步换景(所至)•作者的视点(立足点及观察点)不固定,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定点换景:选定立足点,游目四顾,收于脚下。•一个手法――联想(所感)•山水游记真正的写作目的一般不是仅仅告诉读者看到了什么。通过联想,文章达到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马丽华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冰塔林冰塔林冰塔林各拉丹冬•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作者简介•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1976年,23岁的马丽华受到当时许多大学生去西藏插队落户的影响,“被一种很单纯的热情、理想、信念所鼓舞”(《行吟西藏的心路历程》)而入藏工作。她原打算去做小学教师,由于能写诗、善作文,被留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四年多后调入《西藏文学》编辑部任编辑。入藏约十年后,她的长篇散文《藏北游历》问世(后与《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合为《走过西藏》),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马丽华也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西藏热”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某种程度上因为这部书的刺激,‘西藏’本身也迅速成为重要的时尚元素”(李敬泽《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课文即选自《藏北游历》的第七章《冰雪大江源》。《藏北游历》的写作,与人文纪录电影《万里藏北》的拍摄关系密切。马丽华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在拍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藏北的自然与人文,也经历了翻车、骨折等种种磨难,她说:“不拍《万里藏北》,我不太可能走遍那曲地区十多个县份,《藏北游历》就不是现在这样子。”(《西藏歌者》)课文中多次提到的“大部队”,指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摄制人员。字词积累棱角léng虔诚qián蠕动rú豁然huò懈怠xièdài蜿蜒wānyán敦实dūn腈纶jīng骤然zhòu恭顺gōng凄凉qī字词积累消长zhǎng衰竭jié漫溢yì演绎yì安营扎寨zhài风云变化历历在目接踵而至zhǒng川流不息漫不经心蜷卧quán一、浏览课文,理清脉络•主问题1: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快速浏览课文,请你理清作者的游踪。(所至)作者的游踪第一天•驶向各拉丹冬•在草坝子上安营扎寨•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第二天•再入冰塔林二、细读课文,分析景物•主问题2: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析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及所感,完成下列表格。(景物特征、观景角度,写景手法)驶向各拉丹冬在草坝子上安营扎寨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进入冰塔林)再入冰塔林游踪(所至)所见景物角度景物特征写景手法所感各拉丹冬雪山、主峰远观高俊、雄壮、变化多端、神秘莫测简笔勾勒赞美探险者、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冰河、冰峰、冰谷四顾晶莹连绵、平坦开阔、浩浩苍苍、奇美大笔涂抹感叹自然伟力冰山、冰庄园、冰院落近看图案多样、随意性强、难以名状简要概述赞美自然冰体、冰流苏、冰上纵横的裂纹、波状皱褶细看晶莹洁白、千姿百态、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细致描写感受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冰川、流水、冰面近看冰面疏松、流水漫溢、川流不息细查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故事写景手法总结•技巧一:有详有略,大笔勾勒和细致刻画相结合。三、跳读课文,•主问题: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等糟糕身体状况,请你跳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1.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恶劣,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2.(结构)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的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景物的感受和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3.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坚强、勇于探险的精神,使得文章亲切、真实、可信。•4.使得文章具有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四.细品精读,品味语言•主问题: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思考:这些句子共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写景手法?•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的淋漓精致。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奇美景色感受到的震撼,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创造力的敬畏。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删去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的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写作手法、写景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内容)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联想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写景手法总结•技巧二:虚实结合,主客相融,所见与所感交融。•作者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都不停留于具体的描写,而是将笔触宕开,抒写作者的想象与感触,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或思考的深处。虚实结合,主客相融,富有厚度和深度。五、跨媒介阅读推荐•课后习题五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