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沈园二首》全方位解析与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返回陆游沈园二首教学目的•了解陆游的婚姻生活,感受其伟大人格的另一个侧面。•体会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刻骨铭心的相思。返回教学重点在感觉、体悟意境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学目的•了解陆游的婚姻生活,感受其伟大人格的另一个侧面。•体会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刻骨铭心的相思。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青年时,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受到秦的嫉恨,复试时被黜落。秦桧死后,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入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江南路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官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哀情》返回背景简介陆游一生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他二十岁时,娶了唐琬为妻。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本想白头偕老。但陆游母亲晁氏不喜欢唐琬,强迫陆游休妻。碍于母命,陆游只得忍痛和唐琬分手。这时,他们结婚还不到三年。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但二人之间的情意却难以割断。三十一岁时,陆游到浙江绍兴的沈园闲游,与唐琬不期而遇,唐琬派人送来酒肴以通殷勤,陆游感其深情,在沈园的一垣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以表情愫。不久,唐琬怏怏而卒。而陆游对此绵绵长恨,也终身难以忘怀。晚年,他两次重游沈园,面对故人遗迹,回首当年情事,心中不胜伤感,《沈园二首》就是他在七十五岁时重临故地而写下的。沈园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陆游娶唐琬为妻,然不合陆母意,婚后三年,夫妻被迫离异。唐琬另嫁赵士程,家有沈园,陆游曾在园中与唐琬不期而遇,后唐琬抑郁而死。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秋天,作者重游沈园,感伤往事,乃作此诗。涂有色彩的军中乐器。喻唐琬当年体态的优美轻盈。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陆游作此诗与上次在沈园遇见唐琬,相距四十四年,“四十”是举其成数。指唐琬亡故。柳絮不再飞扬。即将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凭吊流泪的样子。四十年,沈园柳老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不吹绵。退出内容述评这两首绝句所抒写的是陆游晚年再游沈园时,对前妻唐琬的深沉怀念。反映出与唐琬的离异在作者心头留下的深创巨痛,也体现了作者对唐琬一往情深、至死不渝。这两首绝句诚笃深挚,凄楚动人,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的危害和封建礼教的残酷。我们从作者老泪纵横的情态,从他刻骨铭心的绵绵长恨中,不难认识封建礼教桎梏人性的罪恶。这两首绝句作于同时,都表现出了作者对唐琬的深沉思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首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再的哀伤;第二首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恨。返回艺术赏析一、真情独到,自然天成与唐琬的被迫离异,在陆游心头刻下了永远无以弥补的伤痕,而唐琬之抑郁谢世,更使他伤痛不已,抱恨终身。此番重临旧地,凭吊故人遗迹抚怀往日情事,心中波澜翻滚,哀伤尤甚。因而,提笔之际,真情充沛,无论写景叙事还是遣词造句,字里行间,均有一股真情流溢。尽管,作者当时无意于传示或感动他人,然而,由于有真情贯注,却使诗显得折转适宜,措辞得体,无处不工。且又自然天成,绝去雕琢痕迹。二、因情写景,借景抒情因情而写景,借景以抒情,情景相生相成,含蓄了丰富的意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返回第一首,首句以“城上斜阳”与角声的哀鸣烘托悲怆的氛围和心态。次句写经过数十年的沧桑变化,沈园的楼台已非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楼台,抚今忆昔,以“物换”暗寓“人亡”。三、四两句触景怀人,时空叠合,再现了四十四年前的一个特定镜头,真是神来之笔!当然,影视中的特写镜头长于写景而短于抒情,而这两句诗,则是情景交融的。“桥下春波绿”,本是美景,却冠以“伤心”二字。为什么见“桥下春波”而“伤心”,就因为当年唐氏从桥上走过的时候,“桥下春波”曾照出她的倩影。可是如今呢?连她的影子也没有了!(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无此绝等伤心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相关评论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象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琬不久便郁闷成病而死。陆游得知唐琬的死讯,痛不欲生。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隐痛,他后来曾多次来到沉园题词怀念唐琬。作者逸事陆游与唐琬故事梗概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写得凄恻缠绵,“令人不可读竟”(毛晋语)。相传是陆游三十一岁时所作。它联系着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陆游初娶表妹唐琬为妻,夫妻伉俪情深,十分相爱。但婆母不知为什么很不喜爱唐琬,强迫他们离异。后来陆游另娶王氏,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七年后一个春日,陆游偶尔出游,在绍兴城禹迹寺南的沈园意外地遇见了唐琬,唐琬同其夫赵士程也是来沈园游玩的。唐琬当时遣仆人给陆游送来一份酒肴。陆游十分惆怅伤感,就挥笔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陆游这首《钗头风》就是他们这一个爱情悲剧的见证。词人通过对他们往昔甜蜜爱情生活的回忆和被迫分离后满怀愁绪的抒写,对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提出了愤怒的抗议,控诉了当时婚姻制度的残酷和不合理。唐琬读罢哀肠寸断,悲痛欲绝,回去亦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她将生离死别后的无限思念、无处诉说以至幽思成疾的现状尽情哭诉,辛酸之句,不忍卒读。经这番重逢的打击,唐琬柔弱的身躯再也承受不起心灵的折磨,不久忧郁去世。此事在陆游心里埋下深深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也成为陆游梦魂萦绕之地,至老弥笃,晚年人城必来沈园凭吊。在唐琬仙逝40年后,陆游重游沈园,物是人非,触景生情,作《沈园》二绝。沈园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极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79岁诗人又在梦中游沈园,作绝句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84岁还念念不忘沈园,作《春游》一绝: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人以深沉执着的情感,委婉含蓄的笔词,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对唐琬的怀念之情,留下了10余首追念唐琬、歌咏沈园的诗篇。正因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陆游与沈园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种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沈园门上“断云石”,它原本浑然一体,现被人为地分开了,这“断石”两字,系陆游的手迹,取自于诗人《钗头风》词40年后为怀念唐琬所作诗中的前二字,意为“断缘”。诗句将陆唐的婚姻悲剧点染得淋漓尽致。•沈园几经兴废,至解放初仅存故园一隅四亩六分园地。1962年,郭沫若亲临沈园,有感于沈园的荒凉、颓败,亦作《钗头凤》词一首:“宫墙柳,今乌有,沈园蜕变怀诗叟。秋风袅,晨光好,满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并为沈园题写门额:“沈氏园”。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