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TCMUniversity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英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介绍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特点分析彭静山教授1909年7月15日生于辽宁省开原县,15岁时跟铁岭地区名医刘景川学医,以后又跟名医唐云阁学针灸,最后拜师于东北名医马二琴门下。1930年便独立工作,坐堂行医,医药并用,病患盈门,名气渐大,声誉日益提高。1951年被中国医科大学聘用。他建立了第一个针灸教研室,开西医院学习针灸的先河。1956年被调到辽宁省中医院,任副院长。彭静山教授简介彭老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彭老常说:“我行医的最高准则就是名医孙思邈的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在全国中医界名望甚高,被誉为中国近代针灸四大家之冠,被日本人称之为“针圣”。一生撰写论文130多篇,著有专著14部,在名医中著有如此多著作者极为少见。他不仅受到病人的关爱,也受到了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及卫生部的关注和尊重,多次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任民革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七十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满足多年心愿。彭静山教授简介田维柱教授简介田维柱教授1967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从事中医针灸方面的临床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40年。现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技术指导,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医。全国特种针法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辽宁省常务理事,辽宁省卫生系统高职评委会委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田维柱教授简介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及省科委课题“彭氏眼针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顺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2007年作为技术指导参加了国家973重大中医专项《眼针疗法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于课题涉及的框架设计及规范操作等内容进行指导、培训。著有《中华眼针》等三部专著,公开发行《眼针疗法》录相带及教学光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4篇在国外杂志发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被美国、意大利、韩国、荷兰、也门等国邀请进行讲学和医疗活动,受到国外医学界的欢迎。已被荣入《世界名人录》、《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现代名医大典》、《中国中西名医大辞典》等十余部国家版史册。被誉为中华当代名医。承师于彭静山教授,对针灸的绝活——眼针疗法有改进、充实、发扬和提高。擅长于中医内科和针灸,对眼针治疗更有专长,特别是对中风,各种疼痛、眩晕、痿证、癫痫、失眠、郁证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较深研究,疗效显著。薪火相传火薪传相海英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田维柱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眼针疗法继承人,眼针研究所所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广泛应用眼针疗法,进行多项临床、科研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历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教授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田维柱教授全面继承彭静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医疗专长,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被美国、意大利、韩国、荷兰、也门等国邀请进行眼针疗法的讲学和医疗活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欢迎,被誉为中华当代名医。眼针疗法的发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静视察眼针眼针疗法的发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多次视察眼针,并对发展眼针做重要指示,非常关注眼针专著及眼针疗法的发展。眼针疗法的发展外国驻华大使参观眼针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眼针疗法标准化方案的确立眼针疗法的操作规范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特点及疗效分析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介绍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特点分析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何为眼针疗法1观眼诊病与五轮八廓的关系32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一、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观眼诊病与眼针疗法4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针刺,以治疗全身多种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是由我院已故的彭静山教授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在“观眼诊病”的基础上,以眼与经络、脏腑的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经过潜心研究,在临床实践中首创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观眼诊病”是通过观察眼部白睛脉络的部位、形态、颜色来判定其所对应脏腑的病变性质、病情轻重及病势的转归。何为眼针疗法华佗华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逆顺而调治之耳。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八廓在观眼诊病中的作用可以通过白睛上脉络的变化来确定五脏六腑的疾病说明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提示可从白睛上之血络来诊断脏腑之病一、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睛与脏腑的关系眼睛是人体的五官之一,而“五脏六腑之精皆上荣于目”才能发挥其视物、辩色、审长短等正常的生理功能。《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眼睛与肝的关系眼睛与心的关系眼睛与肺的关系眼睛与脾的关系眼睛与肾的关系眼与脏腑关系眼睛与肺的关系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能视调畅气机1.足厥阴肝经之脉与眼的重要组织目系直接相连。“足厥阴肝脉系目系”。2.目系在视衣内分布网络,当所视物体光线通过眼内组织到达视衣,目视、入脑,即能辨色视物。3.此生理功能的发挥,正是肝脉联络了眼与脑的结果。如肝之经脉功能紊乱,不能为眼传递信息,目则视而不见。肝在液为泪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能视调畅气机1.“肝开窍于目”肝通过肝脉与眼相通,肝脉沟通内外联系,眼成为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2.肝之气血,也由肝脉不断地输注于眼,从而维持着正常的视觉功能。3.眼与肝有经脉相通,目又为肝之窍,故肝在内的病理变化,可经肝脉反应于眼,观察眼的表现,又可测知肝的病理变化。“目者,肝之外侯也”。肝在液为泪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能视调畅气机肝主藏血,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质和量的功能,肝不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于眼,而且还能根据眼的不同生理要求,在血液的质和量方面进行调节(光暗、夜间,血中维生素A↑)。所以眼睛在白天、夜晚均能视物。“肝受血而能视”。肝病或藏血不足,调节能力不足,就会出现眼干、昏迷、夜盲等。肝在液为泪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能视调畅气机肝在液为泪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冲和调达,则人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器官等生理功能正常,眼能辨色视物。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能视调畅气机肝在液为泪泪液由肝而生,在正常情况下,泪不外溢,具有濡润和保护眼球的作用,若肝受风邪侵袭,疏泄太过,则两眼溢泪,若肝之阴血亏虚,不足以化泪润泽眼目,则目干涩。心主藏神,目为心使;心气司动,气调目明;心脏属火,火发神光;神光就是心中火气激发神气在目的表现。心主血脉,诸脉属目,目得血养;在心气作用下,顺脉道周流不息,上输于目,目得血养,发挥正常视觉功能。“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说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统于心外用在目。眼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赖心气的温煦、气化、推动作用,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气调和,各脏腑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脏腑精阳之气皆输注于目,目视精明。肺气不足,血行不畅,目失所养,则昏暗不明,出现“气脱者目不明”的症状.。肺主宣发,肃降的作用,使卫气、肺吸入的清气以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向下布散到全身。肺的宣降正常,目得卫气,卫外有权,即具有抵抗能力,目亦不病。此外肺气通调水道,具有疏通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目得水液则光滑润泽,若肺功能障碍目无液润则干涩或眼睑浮肿,“目病虽多由肝,但常统于肺”。肺主气,气和目明,气脱目不明肺主宣降,气机通利,目得卫气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脾主运化,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气均源于睥,上输于目,目得其养,视物精明。同时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目得温养。脾主升清,目得温煦,目窍通利“脾主清阳之气得升,目窍通利”,“清阳不升,九窍不利”,清阳之气能升达目窍,目得温养,目窍通利,目视清明。脾主统血,血随气行,血运目络脾气统摄血液,使其在脉络中运行,防止逸出络外。脾气充足,血在目络中运行不息,目得其养而能视,故曰“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脾主肌肉司睑开合人体之肌肉,或有力,或无力,或痿弱不用,皆与脾有关。眼睑开合,关键在于眼睑肌肉,脾主肌肉功能正常,胞睑肌肉得养,轻劲有力,胞睑开合自如。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肾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精生髓,髓聚成脑,脑为髓海,目系上属于脑,肾精充足髓海丰满目光灵敏,肾精不足,髓海空虚,目视不明。肾主水功能正常,泪液在外润泽眼目,且不外溢,神膏、神水在目内,为眼充养之液,既养目,又保持眼之圆形,若肾不能正常调节分布水液,气化不利,水液上泛,则可见目肿。肾生脑髓,目系属脑肾主水液,气化正常,充养眼目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睛与经络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脉皆属于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眼睛是十二经脉的集散地,十二经脉中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等八条经脉与眼睛直接相连,而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四条经脉通过表里关系与眼睛相连。眼与经筋的关系十二经筋隶属于十二经脉是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系统,有主司人体正常运动的作用。在经筋中分布于眼及眼周围者,有手三阳经筋和足三阳经筋。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进一步密切了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并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奇经中与眼睛直接有关的经脉有:督脉、任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等五条。五轮学说将眼由外向内,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等五个部位,并分别与五脏六腑相属,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五脏六腑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基本理论。《灵枢·大惑论》中有关眼与脏腑关系的论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首先提出眼的各部位与脏腑的关系为五轮学说的建立奠定基础观眼诊病与五轮八廓学说五轮,金之精腾结而为气轮,木之精腾结而为风轮,火之精腾结而为血轮,土之精腾结而为肉轮,水之精腾结而为水轮。气轮者目之白睛是也,内应于肺,西方庚辛申酉之令,肺主气,故曰气轮。金为五行之至坚,故白睛独坚于四轮;肺为华盖,部位至高,主气之升降。少有怫郁,诸病生焉。血随气行,气若怫郁则火胜而血滞;火胜而血滞则病变不测。火克金,金在木外,故气轮先赤。金木而后病及风轮也;金色白,故白泽者顺也。风轮者白内青睛是也,内应于肝,东方甲乙寅卯,厥阴风水,故曰风轮。目窍肝,在时为春,春生万物,色满宇宙,惟目能鉴,故属窍于肝也。此轮清脆,内包膏汁有涵养瞳神之功,其色青,故青莹者顺也。世人多黄浊者乃湿热之害,惟小儿之色最正,至长食味则泄其气而色亦易矣。血轮者,目两角大小皆是也,内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