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第十二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第十二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12.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12.2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技术(AIDC)12.3EDI技术12.4EOS系统和POS系统12.5地理信息系统GIS12.6全球定位系统GPS《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12.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12.1.1概述12.1.2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2.1.3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12.1.1概述信息技术奠定了信息时代发展的基础,同时又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把全球的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任何一个新的发现、新的产品、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传遍世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512.1.1概述在《一体化物流管理》一书中,DavidJ.BloombergAdrian、MurryJoeB.Hanna等人重点分析了电子数据交换(EDI)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RobertB.Handfield和L.Niches认为,目前供应链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条码和扫描技术、数据仓库、因特网技术、Extranet/Intranet技术、WWW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并着重介绍几种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612.1.2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就根本不可能实施。首先,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所有方面,地理上分散的流程团体的网络化,渠道策略和运作的集成,供应链中的存货管理、运输计划、自动补库等,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根本不可能的。其次,供应链管理组织的建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712.1.2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供应链管理强调将企业内外的竞争力与资源进行集成,而集成的实现离不开网络化的支持。集成和网络化互相补充。第四,供应链管理强调信息共享。第五,几乎所有的供应链管理方法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最后,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顶尖级公司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812.1.3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改革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于供应链管理中,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增强了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能力。典型的例子是沃尔玛公司。它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构筑的QR系统,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商业利益和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且改变了所有供应链的经营方式。《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912.1.3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TomNickles、JamesMueller和TimothyTakacs的研究表明,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可产生以下9个方面的效果。1.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2.了解消费者和市场需要的新途径3.开发高效率的营销渠道《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012.1.3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4.改变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5.构筑企业间或跨行业的价值链6.具有及时决策和模拟结果的能力7.具有全球化管理和基于消费者要求的大批量定制能力8.改变传统的供应链构成9.不断学习和革新《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112.2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技术(AIDC)12.2.1概述12.2.2条码技术12.2.3射频识别技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212.2.1概述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技术通过自动(非人工手段)识别项目标识信息,并且不使用键盘即可将数据直接输人计算机、程序逻辑控制器或其他微处理器控制设备。AIDC技术家族有一批能解决不同类型数据采集的技术,它们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磁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图形识别技术、光字符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空间数据传输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工作过程是将被识别物品的信息“装入”可由机器识读确定的标签,并能由识读器自动转换为人工可识读和/或与计算机兼容的数据格式传入计算机,实现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312.2.2条码技术1.条码技术简介条码技术是出现最早,也是应用最成功的AIDC技术。自从20世纪40年代末发明条码以来,它已经对加速全球的产品流和信息流做出了很大贡献。现有许多不同码制的条码符号。条码码制不同,条码符号的组成规则就不同。目前,较常见的条码码制有EAN条码、UPC条码、二五条码、交插二五条码、库德巴条码、九三条码、UCC/EAN-128条码等。各种码制都具有固定的编码容量和条码字符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42.条码标准体系条码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表示,是一种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读且将数据自动输入到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目前EAN和UCC制定的用于供应链管理的开放性标识有EAN-13、EAN-8条码、UPC-A条码、UPC-E条码、ITF条码以及UCC/EAN-128条码。除了EAN和UCC制定的条码标准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条码符号,如三九条码、库德巴条码、二五条码、九三条码等。《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52.条码标准体系近年来,人们对用条码表示大容量信息的要求与日俱增,开始设法在传统(一维)条码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来表示更多的信息,于是便产生了二维条码,它具有高密度、大容量,安全性强的特点。因此已成为大容量、高可靠信息,实现存储、携带并自动识读的经济和理想的方法。二维条码可不依赖数据库的存在,而实现对供应链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和识别,真正地实现物流与信息的同步。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二维条码符号有PDF417、Maxicode、QRCode、Code49、CodeOne等。我国已制订了两项二维条码的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GB/T17172-1997)、《快速响应矩阵码》(GB/T18284-2000),分别对应FDF417和QRCode。《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612.2.3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用于跟踪业务。射频识别系统是利用感应、天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识别和交换数据。系统的基本组成是射频标签(标签中存有数据)和读写器(包括天线和无线收发器)。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可在2.5厘米到30米范围内发出天线电波形成电磁场,射频标签经过这个区域时,检测到读写59的信号后发送储存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射频标签发送的信号,解码并校验数据的准确性以达到识别目的,最终将数据传送给主机处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712.3EDI技术12.3.1EDI的概述12.3.2EDI的系统组成12.3.3EDI的使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812.3.1EDI的概述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融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产物。主要应用于国内外经济贸易过程中,同时也应用于经济领域,如制造业、运输业、零售业以及卫生保健和政府部门,甚至可以说应用于经济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只要那里是计算机管理的,且需要在不同的单位间进行文件资料的交换和处理。EDI作为商务往来的重要工具,是一项发展迅速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涉及面广、影响力深,以至于现在仍有不少人把电子商务等同于EDI。《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1.EDI的定义从EDI的直译名可以看出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例如,不少文献将它译为“无纸贸易”。有专家指出,EDI的实质在于“数据不落地”,用技术语言来说,就是信息存储及传递的介质出纸张转为电磁设备。允许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直接交换,并且进行相应的自动处理,这个过程无须人为的干涉。也就是说,EDI是一种电子传输方法。《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EDI的定义下面引用国际权威组织对EDI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为:将商业成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结构,形成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国际电信联合会(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简称ITU,原称CCITT)将EDI描述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UNCITRAL/WG.4)对EDI的法律定义为: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或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12.EDI的分类根据EDI的不同发展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封闭式EDI开放式EDI和交互式EDI《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23.EDI的特征EDI与现有的一些通信手段,如传真、用户电报(Telex)、电子邮件等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EDI传输的是格式化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校验功能。②EDI实现了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③EDI对于传送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④EDI文本具有法律效力,而传真和电子邮件则没有。⑤EDI和电子邮件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通信网上。⑥EDI和电子邮件都建立在计算机通信网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的第七层上,而且都是建立在MHS通信平台之上,但EDI比电子邮件要求的层次更高。⑦传真目前大都为实时通信,EDI和电子邮件都是非实时的,具有存储转发功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312.3.2EDI的系统组成一套完整的EDI模式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EDI标准、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及专用软件组成的应用系统。其中EDI标准是结构化数据交换的关键,通信网络是数据交换的载体,应用系统是生成和处理数据的工具,三要素互相协作,缺一不可,共同组成EDI。《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41.组成元素(1)EDI的标准EDI是为了实现商业文件、单证的互通和自动处理,这不同于人—机对话方式的交互式处理,而是计算机之间的自动应答和自动处理。因此文件结构、格式、语法规则等方面的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EDI标准是随着EDI业务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它大致经过了如下三个阶段:①产业标准阶段(1970-1980)②国家标准阶段(1980-1985)③国际通用标准阶段(1985-1986)《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郭士正卢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5(2)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是EDI报文交换传输的载体。在具体的报文交换过程中的两个最常用的工具为MHS(报文处理系统)和E-mail。①报文处理系统MHS报文处理系统(MHS,MessageHandleSystem)是国际间基于X.400系列协议(或CCITTX.435)传送报文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EDI的主要工具。MHS由电子邮箱(mailbox),报文传输系统(MTS,MessageTransportSystem)和用户代理(UA,UserAgent)等几部分所构成。②Internet中的E-mail报文数据交换的另一个常用工具就是利用Inte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